入朝洛堤步月
上官儀
脈脈廣川流,
驅馬曆長洲。
鵲飛山月曙,
蟬鳴野風秋。
上官儀,唐朝著名宰相、詩人;才女上官婉兒祖父;初唐婉雅詩風代表;唐武周年間,因得罪武則天被下獄處死;後被武則天追封為楚國公。
上官儀的這首詩是寫他當年宰相任,上朝路上的所見所想。裡面的地址、景點都有實地對應;有些詞裡含典;有些比喻有具體所指。但我對這首詩的賞析,不做實地考證;不做背景分析,也不對曾經的比附刨根問底。隻采取伽達默爾的解釋學态度,就直觀文字作審美判斷;就詩作的表現特征進行對話交流。
這首五言詩共四句。雖然詩句不多,但寫景的審美藝術水平和表情達意的思想境界都是大家手筆,值得玩味學習。
一、藝術老到
1、用詞重在營造意境,得體而隽永。如第一句詩的“脈脈”,不用“潺潺”、“緩緩”等,使得白描中有拟人;既寫出川流的悠長,平緩,又表現出觀景人的怡然自得。作者為全詩意境考慮取疊詞,并沒在意與後句詩的有些不對稱。大有林黛玉教香菱寫詩:有好的句子可不拘泥形式。
又如第二句詩的“曆”字,用得傳神。比用“過”字多出了觀賞的内容;比用“經”字多出了意氣風發的狀态。
又如第三句詩的“曙”和第四句詩的“秋”兩詞,将一天的時節與一年的季節對應,既巧妙地對應上兩句的地點、位置給出了具體的時間,又拓寬了詩的表現背景。
2、寫景多角度多層面,立體感強。全詩共四句,然而動态、靜态;遠眺、近觀;所見、所聽兼具。詩作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兩句詩:“脈脈廣川流,驅馬曆長洲”寫動态觀景。觀景的前一句“脈脈廣川流”是遠眺之景;觀景的後一句“驅馬曆長洲”是近觀之景。後部分兩句詩“鵲飛山月曙,蟬鳴野風秋”寫靜态看景。看景的前一句“鵲飛山月曙”是所見;看景的後一句“蟬鳴野風秋”是所聽。
3、表現思想感情善捕捉特征。前兩句詩,信馬由缰的狀态,緩緩湧動的廣川,繁花似錦的長洲,活脫脫襯托出作者昂揚自信的心情。後兩句的“山月曙”、“野風秋”,比較形象地表現出作者對新舊推移,進退相較的自然、社會勢态的認識。
二、境界高遠
這首詩,雖然是作者路經一地,耳聞目睹的随意所作,但是看見什麼,聽見什麼;經意什麼,不經意什麼;乃至一落字一遣詞,就反映其心胸不一般。
總體看,整首詩沒有媚态,沒有俗氣,沒有浮誇,沒有造作;胸懷闊達,志向新遠。你看,“脈脈”一“流”,高遠不高遠?暢達不暢達?你看躍馬一“曆”,灑脫不灑脫?自信不自信?你看對野風中悲秋蟬鳴的蔑視,是否表現出自己對落後勢力的厭棄?你看對迎着曙光飛鵲的贊賞,是否表現出自己對新生活的追求?
可以想見,作者路徑一地,邊騎馬邊觀賞,所見所聞多了去。但作者僅僅選這幾個特征。隻這幾個特征就畫龍點睛地給全詩定了基調。你可以試着把作者空白的一些景緻補出來,但你很難在四句範圍内超越他的胸懷。比如是否還看見藍天上白雲悠悠,高遠處大雁南飛,聽見山坡上牧歌聲聲,街道上人聲鼎沸;是否還看到田間獵狗狂追野兔,上演适者生存的進化;烏龜河邊曬日,消磨着縮頭無聊的長壽……這昭示出美是主觀和客觀相互印證的。高尚的境界統一了自己内部的七情六欲,自然就着意在了相應的所見所聽;所見所聽的外界奇妙處又在充實拓展着自身的美。
上官儀的這首詩,可與李白的《白帝下江陵》媲美。
附:李白《白帝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裡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