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當中,唐代隻有兩人,韓愈是其中一個。韓愈在曆史上是很有名望的,位高權重,詩文也都成績斐然。尤其是他的雜文,《師說》大家可謂衆所周知。而韓愈另外一篇古文,大家其實更熟悉,這篇古文,讓每個讀者都會把自己給讀進去,成為了韓愈知名度最高的雜文之一。
詩人韓愈
這篇古文,就是《馬說》。這篇古文全文隻有180字,而且是當時中學時必須要學且必須全文背誦的課文。試試還能不能全文背誦: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這篇古文是韓愈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寫于韓愈的青年時代。雖然韓愈後來位高權重,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受重用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經曆,也才使得韓愈有感而發而寫出這樣精辟的文章。
韓愈·馬說
值得注意的是,韓愈在文章中将君王比喻為伯樂,而将有才之人比喻為千裡馬,兩者之間的這種關系是曆史上的獨創。之前都隻是說,“學好文武藝,賣與帝王家”,有才之人再有才不過是帝王家的奴才,而韓愈則重塑了這種觀念和關系,在當時的曆史觀念中,這種思想難能可貴。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的這篇古文,有一句頗能打動人心,“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句話暗含的意思就是,在我們的周圍,包括我們自己,其實都有很大的可能成為千裡馬,但是需要伯樂的慧眼識珠,否則隻能會泯然衆人矣。然而伯樂實在太少了!
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年少的我們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其實都會有這樣的躁動。每一個生命個體在實現自我的過程中,都渴望成就一番事業,沒有人願意自我沉淪,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我們身上的很多閃光點都被忽略,都被壓抑,以至于我們在社會中的地位越來越尴尬。
韓愈·馬說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再來重讀這篇古文,感慨萬千。雖然說是金子都會發光,但是在當前的情況下,有一萬種方法讓金子發不出光來!可歎昔日韓愈所言,“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當日如此,今日也是如此。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