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顔回不卑不亢

顔回不卑不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11:21:57

顔回不卑不亢?3顔回: 不遷怒,不貳過顔回是孔聖人最得意的高徒,隻有他能超越聖人自己,聖人曾對子貢說顔回“吾與汝皆弗如也”當顔回不幸早逝時,夫子仰天恸哭“天喪予”,是老天在殺我啊師生情猶如父子情,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顔回不卑不亢?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顔回不卑不亢(顔回不遷怒不貳過)1

顔回不卑不亢

3顔回: 不遷怒,不貳過

顔回是孔聖人最得意的高徒,隻有他能超越聖人自己,聖人曾對子貢說顔回“吾與汝皆弗如也”。當顔回不幸早逝時,夫子仰天恸哭“天喪予”,是老天在殺我啊。師生情猶如父子情。

也有人會說,為什麼顔路想用老師的馬車給兒子顔回做副棺材外椁,夫子還不樂意呢?原文是這樣的:

顔淵死,顔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椁。吾不徒行以為之椁,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夫子說:“才能高低不論,就各說是為了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隻有内棺沒有外椁、我不能為了做個外椁而步行,因為我要跟在大夫他們後面随時被調遣,怎麼能步行呐。”

夫子說得很誠懇。回到魯國不久,兒子孔鯉死了,士階層按規制死後隻有内棺不享受外椁,顔回也不能例外。再者,季康子命人請回夫子當國老,國家大事有請必到,而年僅七十的老人,沒有車真不行。我想大家不用責備聖人,一是不違背禮制,二是不耽誤谘政,還一個讓兒子地下有知也沒法解釋厚此薄彼,夫子這麼做合理合規合情。更關鍵夫子知道顔回不喜虛華,不必多此一舉。

顔回從小跟着父親陪在聖人身邊,十三歲正式拜師,從此一生守護着老師。即使同學跑到别處聽課,夫子課堂“三盈三虛”時,顔回也沒離開半步。二十歲顔回迎娶宋國女戴氏,第二年生下顔歆也陪在夫子身邊。

顔回家境不錯,有五十畝郭外之田,十畝郭内肥田,屋後有四百株桑樹,可以說非常富足。然而他甘願居陋室,在田地裡搭一個窩棚。“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淡薄寡欲,也悲天憫人。

顔淵期盼着“願無伐善、無施勞”。就是世間沒有欺壓良善、沒有剝削掠奪。多麼崇高的和諧社會啊,整個兩千年也隻有他有這樣的思想境界。

二十五歲跟随老師周遊,到了衛國不久,有奸臣在衛靈公面前陷害老師,顔回讓老師先行離開,自己留下打探消息。在匡地,因為夫子跟曾經燒殺搶掠匡地的陽虎長得很像,被匡地人帶兵重重圍堵。夫子一行多次沖殺都沒有成功,最終還是顔回隻身從後殺入,打的匡人首尾難顧亂了陣腳,父子等人趁機殺出重圍。顔回拼命斷後,夫子在五裡之外苦苦等,才見滿身是血顔回踉踉跄跄趕到。夫子喜嗔道:“我還以為你小子死了呢?擔心死我了。”顔回笑着說:“老師您在,我哪敢死啊。”可見顔回為了老師死也甘願。也就是這一場血戰讓顔回受了很重的傷,隻是他沒讓任何人知道,耽誤了最好的治療時機,才導緻無可挽回的英年早逝。

後來在陳蔡被圍陷入困境,一千七百多人的隊伍好多餓的病倒。子貢把身上值錢的換來些米,顔回做飯時被同學告狀,說他偷吃。老師不信,便找來問詢。顔回說是燒的草灰不小心落到鍋裡。那時候吃飯前先祭奠一下,有灰就沒法祭奠了,所以他把有灰的幾粒米吃了,舍不得扔。衆人為之動容。

這樣一個忠厚老實看起來有些愚鈍的人,卻勤學不辍。聖人說他舉一反十,常“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現代人都知道學儒家書本,不知道儒家文化首先一課就是靜坐,這是上課前的必修。顔回是唯一一個達到“坐忘”境界的人:堕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就是感受不到肢體的存在,沒有什麼眼耳所觸,脫離了外相和智慧,與光同塵一般融于天地間。

如果說老子的主張為天道,夫子的主張是人道,那麼顔子所俱就是地道了。中華文化天地人三才具榮!地道就是無所不承、無所不包、無所不化、無所不生,厚德以載萬物。顔回早逝後,幸有舶來釋家所承續,獨樹一幟。當然,也隻有顔回可以弘揚夫子之道。

有一次孔聖人把弟子們叫到身旁,對他們說:《詩》裡有眼“不是老虎,不是犀牛,徘徊在曠野,是何緣由?”難道是我的主張不對嗎?

子路認為:主張不被别人采納,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貢認為:主張不被采納,是由于老師把标準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應該降低要求。夫子對子路、子貢的回答并不滿意,他說伯夷、叔齊是仁者吧,卻餓死首陽山。這說明仁智的人也會不遇時而遭厄運。至于降低标準,迎合世俗,實際是放棄理想,更要不得。父子轉身問顔回如何理解。

顔回說:“老師的主張是偉大的,别人不接受,那是他們的責任。如果我們的‘道’沒有修好,這是我們的恥辱;我們的‘道’已經完善而不被采納,那是掌權者的恥辱。正确的主張不被人家采納,自己仍堅持下去,這才是君子之道。”夫子聽了非常高興,說:“好樣的!顔氏之子。如果将來你得道,我願跟你修。”這個好學的人,能成就大道,尤其是一個心善而無私的人!

第三次到衛國時,見商人賣奴隸中有兩個魯國小孩,瘦弱可憐,但苦于身上錢不足。顔回找到宗家顔濁鄒把身上的地契壓上,換錢去為兩個小孩贖身,并親自送回魯國,還把家裡的桑樹園子送給他們養家。愛人盡舍錢财,當官卻無心念。

有一次老師跟他說:“回啊!定公讓你當官,你為什麼不去呢?” 顔回笑笑,說道:“老師啊,我一沒餓着,二沒凍着,還有空閑服侍老師您,跟您學很多東西,彈彈琴,唱唱歌,我已經很知足了。”多餘不必過分去追求,知足常樂,就不會為利祿而勞苦了。但他的确是當官好料。

有一次魯定公問他善于駕車的東野畢怎樣,顔回說:“擅長是擅長,但是他的馬将來一定會逃走。”定公面色不高興,對左右随從說:“君子也會陷害人啊。”顔回退回。

過了三天,飼馬人上報:“東野畢的馬逃走了,兩匹骖馬拉着兩匹服馬進了馬廄。”魯定公聽說了這件事離開坐席站起來,派人把顔回招回來。問他怎麼知道這件事的。

顔回回答說:“憑治理國家可以知道。從前帝舜擅長管理百姓,造父擅長馭馬。舜不窮盡百姓的力,造父不窮盡馬力。因此舜沒有逃亡的百姓,造父沒有逃跑的馬。現在東野畢馭馬,登車執辔正體端坐,駕馬竭盡全力,急速駕駛不停苛求馬。所以我就知道了。”鳥急了會亂咬,獸急了會亂撓,人急了會叛亂,馬急了就會逃跑。從古到今,民窮則國危。顔回以小見大告誡國君,一定要富民強國。

不願當官,樂于跟随老師學道悟本,言行一緻,有錯不會再犯。老師稱贊他“德仁”,說他“不遷怒,不貳過”,“其心三月不違仁”,“善哉回也”。

據傳說,當時有的同窗認為老師對顔回評價過高,很不服氣。有一天,他們出了個點子,想考驗顔回一下。見顔回走來,就派人繞道于前,在路上偷偷放下一錠金子,然後躲在一邊,遠遠地看他如何處置。顔回突然發現了路上閃閃發光的金子,拾起來一看,不禁一愣,上面清清楚楚地寫着一行小字:“賜顔回一錠金”。他搖了搖頭,把金子翻過來,在另一面也寫了一行字:“外财不發命窮人”。寫完後,把金子仍放在原處,拂袖而去。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大家從心裡更加佩服顔回。

而他一生雖然短暫,卻光明磊落,一心向善,非常高潔。一次,顔回曾說“一個人即使出身貧苦,隻要安分守已,不以貧為恥,無職無權也不自卑,就能受人尊重;做人不應在貴人面前低三下四,不要依靠擺架子耍威風來樹立威望,與人交朋友就要一輩子共患難。”如果一個人安于貧苦,謙和有禮,與人講忠義共患難,不說過頭話,不辦過頭的事,聖人說“等同堯舜”。顔回就是這樣的人,有着高貴人格,值得世人尊崇!

回到魯國後,陪着老師在尼山遊玩,老師問他:“你看到什麼了,突然如此驚愕?”顔回眨眨眼睛,嗫諾着說:“好像一條白練一閃而過,又像是一匹白馬飛奔進東城門。”夫子暗覺不妙,忙兩人攙扶着下山回家。

夫子知道白練就是神光,白馬就是羽化,顔回危矣!父子帶子路和探親來的女婿公冶長陪在顔回身邊,當夜顔回頭發皆白,牙齒脫落,未到天明就逝世了。夫子嚎啕大哭,衆人不忍,鄰居都說兒子死都沒這麼傷心啊,可是夫子一心想交托的愛徒先自己而去,“不哭他哭誰啊!”父子感覺天塌了,自己一生追求的布道行道将難以為繼。

好在顔歆繼承遺志,顔派儒學也在後世延續,湧現出顔秉之、顔師古等名流大家,厚德載物的地道精神也在中華大地廣袤傳揚。自漢代起,顔淵被列為七十二賢之首,有時祭孔時獨以顔淵配享。此後曆代皇帝不斷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兖公”,宋真宗加封為“兖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兖國複聖公”。明嘉靖九年改稱“複聖”。至今山東曲阜還有"複聖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