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
胃下垂是指站立時,胃的下緣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至髂嵴連線以下,稱為胃下垂。輕度胃下垂多無症狀,中度以上者常出現胃腸動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狀。臨床診斷以X線、鋇餐透視、B超檢查為主,可以确診。
胃下垂的病因
1、病因病理
該病的發生多是由于膈肌懸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韌帶功能減退而松弛,腹内壓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素,加上體形或體質等因素,使胃呈極底低張的魚勾狀,即為胃下垂所見的無張力型胃。
2、發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髒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個因素:
1、橫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動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層厚度的作用。
3、鄰近髒器或某些相關韌帶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響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動力降低,腹腔壓力降低,腹肌收縮力減弱,胃膈韌帶、胃肝韌帶、胃脾韌帶、胃結腸韌帶過于松弛等,均可導緻下垂。
胃下垂的症狀
輕度下垂者一般無症狀,下垂明顯者可以出現如下症狀:
1、腹脹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脹滿感、沉重感、壓迫感。
2、腹痛:多為持續性隐痛。常于餐後發生,與食量有關。進食量愈大,其疼痛時間愈長,且疼痛亦較重。同時疼痛與活動有關,飯後活動往往使疼痛加重。
3、惡心、嘔吐:常于飯後活動時發作,尤其進食過多時更易出現。這是因為1次進入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韌帶之牽引力而緻疼痛,随之出現惡心、嘔吐。
4、便秘:便秘多為頑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時有橫結腸下垂,使結腸肝曲與脾曲呈銳角,而緻通過緩慢。
5、神經精神症狀:由于胃下垂的多種症狀長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負擔過重,因而産生失眠、頭痛、頭昏、遲鈍、憂郁等神經精神症狀。還可有低血壓、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現。
6、體檢:可見瘦長體型,上腹部壓痛點因立卧位變動而不固定,有時用沖擊觸診法,或患者急速變換體位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上腹部易扪到主動脈搏動,常同時伴有肝下垂、腎下垂及結腸下垂的體征。。
胃下垂的臨床診斷
依據患者病史及臨床表現以及飲水超聲波試驗,X線檢查表現較易确診。胃下垂的程度一般以小彎切迹低于兩髂嵴連線水平1~5cm為中度,11cm以上為重度。
1、上腹壓痛不固定,可随體位改變,某些患者觸診時可聽到臍下振水聲,也有少數下垂明顯者同時有肝、右腎及結腸下垂征象。
2、X線檢查,胃腸鋇餐造影可見:
(1)胃體明顯向下、向左移位,重者幾乎完全位于脊柱中線的左側。
(2)胃小彎弧線最低點在髂嵴連線以下。
(3)無張力型胃其胃體呈垂直方向,體部較底部寬大,胃窦部低于幽門水平以下,蠕動無力,緊張力減退,鋇餐滞留,6h後仍有1/4~1/3殘留胃内。
(4)十二指腸壺腹部受牽引,拉長,其上角尖銳,十二指腸第二部常位于幽門管後面,即向左偏移。
(5)十二指腸第3段可因腸系膜動脈壓迫而呈十二指腸壅滞。
3、飲水超聲波檢查,飲水後測知胃下緣移入盆腔内。
胃下垂的并發症
病程較長者,由于心理精神因素或貧血、消瘦等因素,患者常有頭昏、頭痛、失眠、心悸、乏力等症狀,少數甚至出現憂郁症的症狀。
嚴重者同時伴有肝、脾、腎、橫結腸等下垂則稱為内髒下垂。
胃下垂的治療
1、療效标準
痊愈:臨床症狀消失,x線複查,胃下極回升至正常位置。
顯效:臨床症狀明顯減輕,x線複查,胃下極回升4厘米以上。
有效:臨床症狀減輕,x線複查胃下極回升1厘米以上;或臨床症狀顯著減輕,但x線複查未見改變。
無效:症狀略有改善或無改善,體征無改變。
2、西醫治療
上腹不适、隐痛、消化不良等可參照慢性胃炎治療。
腹脹、胃排空緩慢者,可供給嗎丁啉19mg,每日3次,或胃複安5-10mg,每天3次。合并便秘者首選莫沙必利片,每次片,每天3次。
試用ATP治療,每日早、午餐前半小時肌注,每次mg,每日2次,25日為1療程,間隔5天後再進行第二個療程,必要時放置胃托。
3、中醫治療
耳針:選用毫針柄,在耳殼“胃腸區”按壓,尋找敏感點,在此點上加壓2-3分鐘,每日1次。
艾灸:取氣海、關元、足三裡、胃俞等穴施灸。
氣功:卧位呼吸法:患者取仰卧位,臀部适當墊高或将床腳墊高5厘米,先吸再呼,停閉,重複進行;吸氣時行舐上腭,默念字句的第1個字,呼氣時落舌,默念第2個字,停閉時舌不動,默念其餘的字,默念字句可為“胃上升”、“胃體上升”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