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柴小火。
今天要講的是一位民謠歌手:陳鴻宇。
初次認識陳鴻宇,是通過《天賜的聲音》第三季的舞台。
一首《深夜的歌》讓人記住了這個男人的嗓音。
後來搜一下網易雲音樂,不得了,一首48萬評論的熱歌闖入了我的視野。
聽這首歌,感覺這個人都被治愈了。
比如,
就老去吧,孤獨别醒來!
就歌唱吧,眼睛眯起來!
或者,
再無謂的感慨
以為明白
夢倒塌的地方,今已爬滿青苔
為啥在這一刻,《理想三旬》這麼打動我呢。因為最近工作壓力大,需要治愈。
陳鴻宇這種嗓音,聽起來就是那種讓人安定和坦然的,所以觸動了我的心底。
這裡就講講他的個人經曆,希望能夠給迷茫的你一點啟發。
1989年出生的陳鴻宇,來自内蒙古,這個看着文弱斯文的少年,一點也不像“威武雄壯”的蒙古大漢。
但是,在4年前,也就是2018年,他推出了第3張個人原創專輯《與荒野》。這張專輯的靈感來源就是内蒙古的遼闊。
所以,對于故鄉的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同時,專輯也突出地表達了一種觀點:
每個人都遇到過荒草叢生般的困境,但行過千山萬水,終會和那個豐富的自己相遇。
這種觀點是源于陳鴻宇自己的困境,所以他把這些都寫進了歌曲裡。
什麼困境呢?聽我慢慢說一說。
這張專輯與前兩張《濃煙下的詩歌電台》、《一如年少模樣》不同,因為專輯中的歌曲加了許多搖滾元素。
要知道,陳鴻宇應該算是民謠創作人中的佼佼者。
所以,在他快30歲的時候,做出這麼大的改變,不怕流失粉絲嘛?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2015年的那首成名作說起。
作為一個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歌手,他很擅于運用網絡,在2015年,做電台主播之餘,推出了《理想三旬》。
一經上線,風波驟起,席卷朋友圈的歌詞,讓年少的陳鴻宇嘗到了出名的滋味。
同年,他創立了“衆樂紀”,一個專注于民謠的音樂組織。
它的主旨就是鼓勵一群人一起做一件跟音樂相關的、值得紀念的事兒!
趁着機會,他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推出《濃煙下的詩歌電台》、《一如年少模樣》兩張專輯,這讓他迅速在圈子内站穩腳跟。
然而,人紅是非多,許多人開始抨擊他,歌曲的重複性,覺得他江郎才盡。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他才推出了不一樣的《與荒野》。
這首專輯中的7首歌曲、6面人生,1方天地,成為了陳鴻宇心中的“自留地”。
但是,每個人成名的背後,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2010年,陳鴻宇成為了北漂。他做過餐飲、送過外賣、做過電台做策劃,在音樂衆籌網站待過,開過一年快餐店,全國搭車拍過紀錄片。
據說,《行歌》就是全國搭車之後,寫下的最深感悟。
曾經,某老闆因為他沒有做過什麼跟音樂相關的工作,拒絕他加入公司。
所以,自己當老闆,都是被逼出來的。
而那些曾經的經曆,也讓他能夠不到三十,已然能夠立于競争激烈的音樂圈。
說完陳老師的故事,那麼《理想三旬》這首作品,對于他意味着什麼呢?
有媒體問他,你覺得自己火了嗎?
他說,可能在獨立音樂這個圈子有點兒火,但相比于火不火,更重要的是能火多久。
但是,我認為這首歌的意義是尋找平和的力量。
我搜了一下,在這首歌的下面,大概有479592條評論,從懷念愛情到治愈抑郁,從打破迷茫到三十而立,其中包括了許許多多個故事與人生。
有人通過努力向父母證明自己的優秀,有人考研失敗拿起打工人的算盤,也有人夜晚站在黃浦江邊孤獨承受失去親人愛人的痛苦...
其中,有個40多萬點贊的評論讓人看到努力的希望:
他,一個大專生,專升本,考研二戰終成功,除了感謝幫助過他的人,還感謝了不甘心的自己。
所以說,無論是開心與祈禱,還是孤獨與祝福,都在一首歌的背後充分生長出來。
這就是尋找平和的力量!
一個人在生活中會經曆許多,能夠傾訴出來的隻是九牛一毛,而那些不為人知的,都被寄托在一首民謠中,這才是音樂創作者追求的方向。
曾經有人對比過2000年和2020年左右的經典金曲,兩者最大的區别就是:
前者穿越了時間的阻礙,至今傳唱;
後者固定了空間,困在了短視頻的平台。
要知道,《理想三旬》表面上是在追憶愛情,其實是在追問理想。
有人一聽就是一根煙,而他隻有一根煙了,卻還要撐一夜。
有人聽着歌拿到了錄取通知書,而他們的師兄師姐剛剛畢業,聽着歌送别緩緩出站的高鐵。
至于三旬,不是每個月的上中下,而是代表理想将成未成的時候。
當然,也有人把三旬比作三十年,一個人用三十年的時間來追求理想,或許大都實現了吧。
所以,我覺得《理想三旬》之所以火起來,不是民謠有多麼吸引人,而是它戳中了大時代下的小情緒。
這種小情緒随處可見,又轉瞬即逝。
比如003航空母艦下水、唐山打人事件的“帶頭大哥”、還有東方甄選的董宇輝。
從國家戰略到民生治理,從經濟轉型到全民帶貨,這些隐藏在縫隙中的顆粒,需要一些容器把他們收納起來,然後慢慢生長。
苦悶的表達方式,一直都沒有,大家都是一直在探索。
這是許知遠在《十三邀》中采訪papi醬時說的話,papi醬表示很贊同。
她的爆紅是因為好笑,而且是生活中的好笑(一些苦悶無處表達)。
莎士比亞曾說,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便是神靈。
那麼,在這個多變的時代中,辛苦一天,回家躺在床上聽一曲民謠,還是心滿意足的。
不為别的,隻是感慨每一個流逝的昨天,以及每一個消逝的昨天的那個自己。
作者簡介:
柴小火,一個愛寫文的項目經理。
求關注,求點贊,碼字不易,且看且珍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