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農作物的風險與收益,常常成正比關系,收益越高風險也越大,不僅僅是種植失敗的風險,還有市場行情變化的風險。一些種植到收獲所需時間較長的農作物,往往會遭遇價格的跌宕起伏,時刻牽動着種植戶們的心弦,尤其是中藥材,這種變化已經是常态。
一般來說,中藥材在市場上流通的基本都是幹品,具有耐儲的特性,一年的收成可以慢慢賣,形成庫存後時刻影響着後面種植的效益。
幾乎所有的中藥材都難以避免庫存帶來的影響,所以不少農民在選擇哪種中藥材的時候,都會參考庫存量情況。被庫存量居高不下而壓垮行情的品類不在少數,比如三七、太子參、白芨等,至今價格擡不起頭來,持續處于低迷的狀态。此外,覆盆子也是這幾年深受庫存影響的品種,19、20年都很低迷,(幹品)一斤23元的低價,也還是愁賣,就是因為庫存量太大了。
覆盆子作為一種南方人比較熟悉的果子,它與樹莓、三月泡等長得很相似,以前一直都是以野生的狀态存在着,雖然藥用曆史悠久,但遲遲沒有得到很好地發展,需求量一直不大,這種狀态一直持續到2005年前後。
到了2005年以後,覆盆子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加,但憑借它十分豐富的野生資源,一直都能滿足市場需求,而且長期處于野生狀态的覆盆子,也很少有人掌握種植技術。
其實吃過覆盆子的朋友都知道,覆盆子果子非常輕,一棵覆盆子結果再多,也收獲不了幾斤,入藥的覆盆子還是幹品,很難吸引人們投入種植,除非價格很高。
直到2010年覆盆子才突破了50元/斤,2014年逼近100元/斤,有了充足的利潤空間,才開始有人投入種植。這可以說是老天的傑作,因為覆盆子的需求不斷增多,而偶發的極端天氣,使得它減産嚴重,加劇了供不應求。
2017年覆盆子最輝煌的時候,達到了一斤170元以上,但大批果農投入種植之後,覆盆子的價格很快就崩盤了,越來越多的果子進入市場,一時消化不完,全都成了庫存,隻能慢慢消化。
作為年需求量不足1000噸的小衆中藥材,僅2019年超3000噸的産量,就要到今年才消化得完,所以覆盆子這兩年被庫存壓得喘不過起來,一直在20幾元掙紮,直到今年漲價翻倍,到達一斤46元左右。
覆盆子在每年的4、5月份産新,但受到庫存的影響,覆盆子的價格變化顯得有點滞後。由于這兩年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倒春寒現象,正是臨近覆盆子采收的時候,導緻覆盆子都出現了減産,庫存得到了一定的消化,在逐步消化的過程中,随着庫存量的減少,價格才漸漸地上漲上來。
在低價的前兩年,也有不少種植戶難以承受覆盆子的低價,紛紛放棄種植,這從另一方面影響到了覆盆子的産量。正是由于這兩個因素,使得覆盆子的被商販們看好,有了漲價的基礎,從而積極地進行收購。
不過在一些種植戶看來,覆盆子的輝煌與低迷變化得太快,而種下到采收需要3年時間,一下就錯過了行情,即使現在漲價,也不代表明年4、5月份采收的價格就會有好價格。所以有一些農民放棄後,不想再種植也是很能理解的,若是出現一次幾千噸的豐收,就能滿足好幾年的需求,又将陷入漲價遙遙無期的掙紮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