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袁郊的傳奇小說《甘澤謠》裡,有個著名的和尚叫“懶殘”。
據說是唐天寶年間,衡嶽寺的雜役僧。
這和尚什麼特征呢?那是出了名的邋遢和懶。
邋遢就不說了,畢竟有些僧人練的就是苦修,就是要忍常人所不能忍。
但這個名叫“明攢”的邋遢和尚,他的邋遢純粹就是因為懶。
懶到什麼程度呢?懶到連吃飯都懶得去吃。
等大家都吃完了,再不吃就倒掉沒飯了,他這才晃悠悠地來了。
然後,把大家吃剩的殘羹剩飯,給歸攏歸攏,劃拉劃拉,吃個肚圓。
懶,本也無可厚非。畢竟,現代的我們,那也是,能坐着,絕不站着。剛坐下,又想躺下。這應該是人的本性,所以修行的人,就是要克服人的本性,這才有了“精進”的說法。
但是,能懶出“明攢”這個高度的,那在曆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當然,懶,人家也懶得理直氣壯。
想讓他幹活?不幹,不幹,絕對不幹: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下睡。翻譯成現代語就是,都洗洗睡吧,别天天瞎折騰了,折騰來折騰去,又能折騰出來啥。
那念經總得念吧?當然也不念:無事本無事。何須讀文字。翻譯成現代語就是,人生憂患識字始啊!還讀經呢!讀那玩意兒幹啥?我們連字兒都不應該認。
好好好,活不幹,經不念,你說話總得說吧,也不說:多言複多語。由來反相誤。估計是得了中國古代“言多必失”大智慧的真傳,多說多錯,話都不要說了。
那你這不買房,不還房貸也就算了,還想不工作,不996,那你怎麼生存呢?
這和尚怎麼生存的呢?“吃剩飯啊!”剛才前面說他因為懶,等别人吃完飯,才去吃。其實,懶也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深層的原因,那肯定是,衆人的冷嘲熱諷了。想一想,哪個單位養活隻吃飯,不幹活的人?
所以,佛門還算是寬容的,還讓他有碗殘羹剩飯吃!不過,好好的“明攢”,因為懶,又隻能吃殘食,也就成了“懶殘”!
懶殘也就成了他的名字,成了他的标簽,成了大家内心鄙夷的那一聲怒喝。
當然,對此,懶殘和尚也是不以為意。懶殘就懶殘吧!我又不想當主持,當方丈,更不眼紅那7000兩銀子才能買下來的“寶貝袈裟”,我有什麼可在乎的。估計也是哪天難聽話聽多了,他精神勝利法地阿Q道: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懶殘和尚自然也被後世盡量神話,或者說,他本來就是傳奇小說裡的人物。他的神迹,主要有三點。
第一就是看透一切。當年李泌落寞到寺裡讀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這個天天邋遢無比的懶和尚,是個高人。那就是這個白天不念經的家夥,半夜在那嚎叫,而且叫的很響很有規律:中宵梵唱。恒響徹山林。
同樣是通曉音律的李泌發現這和尚叫的“先凄惋而後喜悅”,一下找到了知音。望着眼前的隐士高人,李泌激動不已,軟磨硬泡地跟着懶殘:大師,您給我算算命呗。
懶殘一個連話都懶得說的人,突然被這麼一個人給纏住了,你想會是什麼情形?估計是被煩的受不了了,就忽悠李泌:“你趕緊回去讀書吧,讀好了回頭能當宰相!”
李泌:“真的?”懶殘點頭。
李泌大喜:“那能當多久?”
懶殘無語,舉起雙手,碰見這麼個話痨,實在是想投降。
李泌更是興奮到暴跳:“你是說能當10年?那這太好了!”這可比美國總統的兩屆任期都長啊!不知道李泌當時有沒有激動地上去抱着懶殘,親一口。
然後,李泌後來,真的當了十年的宰相。不知道是,到底先當了10年的宰相,才有了前面的這個故事,還是有了前面的故事,李泌才堅信自己能當宰相,并天天暗示激勵自己,真的成功了。
反正,甭管怎麼說,懶殘和尚預測李泌能當10年宰相的故事,成了他看透一切,知曉未來的證據之一。當然了,上面兩人的對話情節,純屬虛構。
《指月錄》關于預測的記載是,兩人一起在後山,燒牛糞烤一個栗子,烤熟了,懶殘吃一半,把剩的一半給李泌,李泌吃完懶殘的“殘食”,又是五體投地地跪拜。懶殘說,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你明白嗎?
懶殘是不想李泌說出他的身份,什麼身份呢?不知道。李泌自然點頭稱是。然後,懶殘說,你能當10年宰相:師曰。慎勿多言。領取十年宰相。
感覺怎麼樣?其實,書中記載,也多是道聽途說,杜撰之言。當然了,很多人都信。
懶殘的第二個神迹就是,官府修路,山體滑坡了。路上掉了塊大石頭,多少人一起用10頭牛拉着都挪不動。剛好懶殘路過,往石頭上一站,腳一踩就把石頭給挪動了:
刺史将祭嶽祠方修磴道。中夜風雷一峰隕巨石。當道橫卧。修磴者以十牛挽之。而又以數百人助挽。屹不動。師笑曰。無煩多力。遂履石。石盤旋而動。聲若震雷。疾下路遂開。人如神之。
咱也不知道這是懶殘使用了移山填海的神通力了,還是爬上石頭找到了一個可以改變受力平衡的一個支點,從而一舉将這個剛剛滾到路上的巨石,給又改變受力方向,朝山下滾去了。反正,現場的人,無不視這懶殘和尚為“神”。
人怕出名豬怕壯,懶殘和尚能一腳踏翻巨石的消息傳來。估計,寺裡的僧人,冷嘲熱諷他的眼神會變得溫和許多,懶殘和尚,能吃上一頓兩頓,剛出鍋的熱飯,也未可知。
不過,現實是,寺院附近突然又鬧起了虎災。夜晚“景陽岡”上有大蟲出沒,當時還是唐朝,武松要等幾百年之後的宋代才能出現。
武松還沒出生,那誰來打虎呢?當然不會有人出頭,誰傻啊,誰去打老虎!
但是,不打也不行啊!大蟲傷人,人心惶惶啊!
那就懶殘去呗!反正,他也不幹活,也不念經。最主要的是,他不能能耐嗎?能挪大石頭啊!對對對!他去最合适了。
那就去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懶殘說的豪邁,但要去,也是腿軟。
“得——得給我找個大錘子……”
“給——給他找個大錘子!”
大錘子找好,懶殘一看,衆望所歸,不去也不行了啊!
那就大義淩然(硬着頭皮)地去吧!
結果,剛出門,就被老虎叼跑了:“師才出寺。一虎遽銜師去。”
好了,懶殘的三個神迹講完了。一是預測未來,說李泌能當10年宰相。二是神通無敵,能腳踏巨石清理山體滑坡。三是以身飼虎,奉獻自己,利好他人(據說後來沒虎患了)。
前兩個故事,可能虛構的成分多些。即使是第三個,也是說懶殘被老虎給叼走了,而絕不是說,懶殘一出場,老虎被吓得屁滾尿流,最後還成了他的“坐騎”什麼的。
可見,所謂的“高僧大德”,也都還是肉體凡胎的人。而不是法力無邊的“佛”。那麼,這個又懶又邋遢的和尚,怎麼就流傳千年,受萬人追捧了呢?
其實,很多事,看淡,想通,也就放下了!懶殘,不是不念經,不幹活,隻知道睡覺,而是他不向外求,向内求:向外覓工夫。總是癡頑漢。他不是不在意外表,而是更在意内心: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所以,他才:兀然無事坐。因為他覺得:春來草自青。
他們都放下了,你呢?
下面是懶殘留下來的懶殘和尚歌原文,從這些隻言片語中,相信很多人,會對1000多年前,那個好吃懶做,隻知睡覺的邋遢和尚,有一個更加立體的認識:
兀然無事無改換。無事何須論一段。
直心無散亂。他事不須斷。
過去已過去。未來猶莫算。
兀然無事坐。何曾有人喚。
向外覓工夫。總是癡頑漢。
糧不畜一粒。逢飯但知吃。
世間多事人,相趁渾不及。
我不樂生天。亦不愛福田。
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不是癡鈍。本體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腳着娘生褲。
多言複多語。由來反相誤。
若欲度衆生。無過且自度。
莫謾求真佛。真佛不可見。
妙性及靈台。何須受薰煉。
心是無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移動。個中無改變。
無事本無事。何須讀文字。
削除人我本。冥合個中意。
種種勞筋骨。不如林下睡。
兀兀舉頭見。日高吃飯從頭**
将功用功。展轉冥蒙。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絕慮忘緣。
巧說不得。隻用心傳。
更有一語。無過直與。
細如毫末。大無方所。
本自圓成。不勞機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澗長流。
山雲當幕。夜月為鈎。
卧藤蘿下。塊石枕頭。
不朝天子。豈羨王侯。
生死無慮。更複何憂。
水月無形。我常隻甯。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