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06:32:15

贈别二首-其一

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1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十三四歲的少女姿态袅娜,舉止輕盈美好,就像二月裡含苞待放,初現梢頭的豆蔻花。

十裡揚州路的春風骀蕩,珠簾翠幕中的佳人姝麗沒有比得上她。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2

注釋

娉娉袅袅:形容女子體态輕盈美好。十三餘:言其年齡。

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于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春風二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裡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3

鑒賞

這首詩是詩人贈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從同題另一首(“多情卻似總無情”)看,彼此感情相當深摯。不過那一首詩重在“惜别”,這一首卻重在贊頌對方的美麗,引起惜别之意。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4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姿态美好舉止輕盈正是十三年華,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5

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輕盈美好的樣子,“十三餘”則是女子的芳齡。七個字中既無一個人稱,也不沾一個名詞,卻能給人以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麗的倩影。全詩正面描述女子美麗的隻有這一句話。就這一句還避實就虛,其造句真算得空靈入妙。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6

第二句不再寫女子,轉而寫春花,顯然是将花比女子。“豆蔻”産于南方,其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顔色稍淡。南方人摘其含苞待放者,美其名曰“含苔花”,常用來比喻處女。而“二月初”的豆蔻花正是這種“含苔花”,用來比喻“十三餘”的小歌女,是形象優美而又貼切的。而花在枝“梢頭”,随風顫動的樣子,尤為可愛。所以“豆蔻梢頭”又暗自照應了“娉娉袅袅”四字。這裡的比喻不僅語新,而且十分精妙;又似信手拈來,寫出人似花美,花因人豔,說它新穎獨到是不過分的。一切“如花似玉”、“傾國傾城”之類比喻形容,在這樣的詩句面前都會黯然失色。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7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小詩的後兩句是說,看遍揚州城十裡長街的青春佳麗,卷起珠簾賣俏粉黛沒有比得上她。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8

當時詩人正要離開揚州,“贈别”的對象就是她在幕僚詩意生活中結識的一位揚州歌妓。所以第三句寫到“揚州路”。唐代的揚州經濟文化繁榮,時有“揚一益(益州)二”之稱。“春風”句意興酣暢,渲染出大都會富麗豪華的氣派,使人如睹十裡長街,車水馬龍,花枝招展······這裡歌台舞榭密集,美女如雲。“珠簾”是歌樓房栊設置,“卷上珠簾”則看得見“高樓紅袖”。而揚州路上不知有多少珠簾,所有簾下不知有多少紅衣翠袖的美人,但“卷上珠簾總不如”!這裡“卷上珠簾”四字用得很不平常,它不但使“總不如”的結論更形象,更有說服力;而且将揚州珠光寶氣的繁華一并傳出。詩用壓低揚州所有美人的美來突出一人之美,有衆星拱月的效果。由于有前兩句美妙的比喻,這裡這種“強此弱彼”的寫法顯然自然入妙。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9

杜牧這首詩,從意中人寫到花,從花寫到春城鬧市,從鬧市寫到美人,最後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揮灑自如,遊刃有餘。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10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11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12

過通州浮橋即景雜詠其一(其一庭院棧道景觀)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