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男生還是要有男子氣概

男生還是要有男子氣概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27 11:56:24

男生還是要有男子氣概(男性氣概不合時宜了嗎)1

《男性的衰落》

作者:(英)格雷森·佩裡

譯者:張豔、許敏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文藝出版社2020年6月

男生還是要有男子氣概(男性氣概不合時宜了嗎)2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

作者:(日)上野千鶴子

譯者:鄒韻/薛梅

版本:綠林社·浙江大學出版社2020年3月

男生還是要有男子氣概(男性氣概不合時宜了嗎)3

《男性氣概》

作者:(美)哈維·C.曼斯菲爾德

譯者:劉玮

版本:譯林出版社2009年1月

“這個時代的男人在走下坡路嗎?”倫敦藝術大學校長格雷森·佩裡(Grayson Perry)近期出版了中文版新書《男性的衰落》,腰封向所有男性發起挑釁:“世界上所有問題都能歸結到一個病根:有Y染色體的人的行為。”

這樣的言論盡管出自一名白人男性(該身份近年不太光彩),但作者格雷森本人是一位藝術家——這種角色讓他很難徹底無條件地擁抱男性身份(人們總愛說藝術家是“雌雄同體”)。他自己也說,“在潛意識裡想與男性身份決裂,或至少是幻想飛向女性氣質”。格雷森的想法,放在今天不論是歐美還是中國無疑都體現出一種時代性——男性氣概不再像以前那樣,是一種無可置疑的美德了。

如果說“厭女症”是一種紮根于父權制具體曆史之下的心理結構,那麼存在“厭男症”嗎?“厭男症”會是成為今天政治經濟結構變動之下,性别角力的新症候嗎?在本文作者看來,“厭男症”不是一個成立的概念,不過針對“男性衰落”的煽風點火似乎正在成為一種現實,并在男性和女性那裡分别遭遇了不同的态度:不少女性傾向嘲諷拉踩,不少男性心懷不平怨念。

男性氣概岌岌可危?

在國内,針對“油膩中年男人”的群嘲和反感,是一場祛魅男性氣概的狂歡。山東籍演員黃曉明的案例也十分有代表性。他在綜藝《中餐廳》中的言論,諸如“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你們不要鬧了”“都聽我的”,被網友解構并戲稱為“明學”。事後,黃曉明不得不以“自黑”的方式來化解這場男性氣質危機造成的尴尬。“明言明語”是男性氣概典型的表達方式,卻未能作為權威得到(尤其是女性的)服從和認同,這也可視作今天“男性的衰落”的一種表現——盡管在現實生活中,等級、服從與性别歧視的男權秩序依然占據主導。

在學界,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明言明語”的著作,是哈維·C.曼斯菲爾德的《男性氣概》,他試圖以達爾文、科學、社會科學、流俗觀點、認知捷徑、權威、正義、男性、攻擊性等詞語,包裹出一個非常恰當地存在于人類之中的名詞:男性氣概。曼斯菲爾德在學界和政界赫赫有名,他持施特勞斯主義和保守主義立場,大名鼎鼎的馬克·裡拉、弗朗西斯·福山等都是他的弟子。《男性氣概》這本書可能會使許多女性主義者感到不适,但不得不說有趣至極,曼斯菲爾德以“迷之自信”生動诠釋了何謂男性氣概,他講話的口吻誇張而權威,得出的結論确之鑿鑿,卻缺乏細緻的論證——而這不正是男性氣概的特征嗎?

盡管曼斯菲爾德認為男性氣概好處壞處各占一半,也承認“人們已經大體接受性别中立是唯一合法的生活方式”,但他覺得人們無法真正地以“性别中立”的方式去生活。他所理解的“性别中立”不成立,與前文所說的尊重“性别差異”背後主體性的出發點不同,“差異”的内涵對他來說不值得辨析,關鍵是意味着高下之别,“它渴望找出與它看不起的女人之間的區别”。在他看來,男性氣質是一種最高的品質,其本質是不言自明的權威、自信和指揮能力;是充滿激情的品質,盡管也可能帶來無法自制的情況。

在曼斯菲爾德看來,不是所有男人都具有男性氣概,而是少數男性以一種最高級的方式具有的品質,“渴望在冒險中尋求榮耀,不可能遵守平靜安全的理想生活”。然而,換個角度來看,曼斯菲爾德這種洋洋得意的口吻,不過是表明了他作為男性氣概既得利益者的身份。而他的色厲内荏,實際上更多地透露出當下性别對抗下的男性身份危機。

曼斯菲爾德描述了當下“充滿進攻性的女性”和“體貼的男性”。在這個時代,美國的父親們原來占有統治地位的父權被颠覆了,“他隻有‘欣然’屈服”,也“沒有哪個男人敢像一個世紀以前揶揄那些女性政治權利的人那樣拿女性主義者開玩笑了”。他甚至非常露骨地表達了男性在“女性崛起”時代的“慷慨”:“男人不太介意女人與他們分享傳統上屬于他們的機會,他們也對這樣的女人給予了尊重。但是他們不願意幹那些女人扔下不做的工作。”換句話說就是,“女人現在偏愛男人的工作,男人鄙視女人的工作”。用上野千鶴子的表達則是,“男人們早已知道,不僅主婦,主夫也是處于不利位置的。”

曼斯菲爾德的表述所對應的史實是,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發展,将女性和男性一樣推進勞動力市場,而女性作為普遍意義上更為廉價的勞動力,擠占了男性原本的工作崗位(尤其是戰争,往往帶來女性就業率的提升)。女性在工作和家庭領域同時承擔責任——這既意味着自由,也是雙重壓迫,因此女性要求男性分擔私領域的無償勞動。然而對于一部分因地位下行而心懷困惑不滿的男性來說,這是極不情願、不合理、違反曆史天命的選擇。在有選擇的前提下,誰又願意接受不利的地位呢?

你是否願意聽聽“男權”的聲音?

如果換個角度理解曼斯菲爾德這種慷慨的施舍口吻,我們看到的将是另一幅圖景:男性受到侮辱和損害,背負沉重枷鎖,以及無人關注的犧牲之哀。沃倫·法雷爾的《男權的神話》一書,以同情的理解表達了弱勢男性在今天日益凸顯的不幸。盡管這種表述往往與《紅色藥丸》那種右翼保守主義勢力的知識生産脫不開幹系,令女性主義者感到不安和憤懑,但客觀意義上講有其合理性。

這是男權制社會結構必然産生的硬币兩面,也是“大多數男人和少數女人”無法擁有曼斯菲爾德所說的男性氣概的根本原因:父權制的等級結構必然産生無法翻身的男性弱者。而在當下,獨立精英女性的崛起,讓原有父權制結構下弱者的配比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那些低下階層失敗男性針對女性的暴力中,男性弱者的不幸可以通過轉嫁到更為弱勢的女性身上得以消解和釋放。

正如社會新聞所見,許多鄉村底層男性直至中年依然無法讨到老婆,而大城市則有大量高學曆中産“剩女”無法覓得理想的配偶。盡管這很容易被誤解為性别翻轉之下男性和女性的“雙輸”:男性的婚姻家庭樂園失落了;而女性必須單打獨鬥,無法再受男性氣概的庇護。但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對于傳統社會男性人人都能覓得對象、成立家庭的美好想象,完全是一種虛假的懷舊。

正如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所指出的那樣,一夫一妻專偶制的起源,不是以自然條件為基礎,而以經濟條件為基礎,即“以私有制對原始的自然産生的公有制的勝利為基礎的第一個家庭形式”。在曆史上,無論男女,婚姻都是一種兩家結盟的交換行為,目的是使雙方的社會資源最大化,男人期待的是正妻的門第和财産,而不是愛情、美貌或别的什麼。也就是說,處于上層的男人獨占許多女人,下層男人得不到充分的女性資源。沒有資源的男性,婚姻的大門将不向其打開。現代庸人的那種由脈脈溫情同家庭龃龉組合的理想,起源于殘酷的開端:在羅馬人那裡,familia這個詞起初并不指夫妻及其子女,而隻是指奴隸。

當我們說“剩男的孤單”和“剩女的寂寞”時,還有另一層含義:女性終于擁有了不進入婚姻的權利——盡管那也可能是一種無奈而苦澀的選擇。但它畢竟也展露了另一個真相:傳統社會受到男性氣概庇護的女性絕不等于無憂和幸福,“外表上受尊敬的、脫離一切實際勞動的文明時代的貴婦人,比起野蠻時代辛苦勞動的婦女,其社會地位是無比低下的。後者在本民族中被看作真正的貴婦人,而就其地位的性質來說,她們也确實如此。”

“無人氣”的男性

對于弱勢男性的同情,包含了社會批判的人道主義關懷,但無條件的憐憫也可能是危險的,這種論調可能塑造一種自視無辜純潔、卻不承擔責任、甚至冷酷無情的厭女症患者。

日本學者三浦展是“男權”的呼籲者,他斷定“這是一個男人受難的時代”,“無論在小學中學大學,還是在就職活動中,女人都比男人占優勢。”三浦展認為,“無人氣”是關乎現代男人生死的問題,他甚至提出以《男人保護法》作為對策。

長久以來,女人一直被宣告“不被男人選上的你什麼也不是”,現在,男人們開始宣布“不被女人選上的你什麼也不是”。從女性立場來看,這種現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為社會性别關系的不對稱終于得到矯正而出現的結果嗎?盡管那是另一種畸形的矯正。

2008年,日本秋葉原發生的K君無差别殺傷事件,可視作三浦展“無人氣”威脅論的一種對照。K君自認為行兇的原因是“無人氣”,自己外貌不佳,因此沒有女人喜歡他。他認為假如自己有個女朋友,一切悲劇都不會發生。正如上野千鶴子指出的那樣,K君的思維方式,既是保護自尊心的一種自我欺騙方式,也表明他是多麼欠缺與女性的實際交往,他對女性的現狀既不理解也不關心。在他的頭腦中,女人就是被男人外貌吸引的那麼簡單的動物,這隻能反過來顯示出他自身異性觀的狹隘。然而,外貌不佳但“有人氣”的男性何止少數?實際上,“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交流能力成為人氣條件的時代了”,尊重和理解女性的男性才會反過來赢得女性的愛與尊重。

如同宮台真司所說,尋找性對象的體系越是“自由市場化”,成為性弱者的男人就會越多。不過,關于女性中的性弱者,三浦展這類男權呼籲者則完全沒有提及。“性的市場”的規則放松,意味着要求男人們也應該具備與人溝通交流的技能,至于培養這種能力的第一步,首先就是反思和克服厭女症這一曆史的債務。

撰文/董牧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