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六章的處世哲學

道德經第六章的處世哲學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1 02:18:37

01

“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挫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經》二十九章原文

道德經第六章的處世哲學(天下之事不可肆意妄為)1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想要得到天下,不一定要逆行而為。天下的萬物,不可妄為胡為。亂作為就會失敗,執着于此就會失去。所以對待事物、行為、想法,要麼自然順行,輕緩吐納。要麼羸弱不通,彼此傷害。所以,聖人去除極端做事,去除奢華生活,去除妄為而進入無為。

核心意思是:天下之事不可肆意妄為,應順應自然而行事。

老子認為天下之物,時前時後,時緩時急,時強時弱,時好時壞,陰陽變化無常。聖人通曉萬物之性,率性而為,遵道而行,不執着于左,也不執着于右,去其極端而執守其中,即中庸之道,這樣才能跳出陰陽層面來看待問題,行無為之道。

02

老子的“道”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田微。比三者不可至诘,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随之不見其占,執古之道,以禦今上有,能知古始,是謂道。”

——《道德經》原文

道德經第六章的處世哲學(天下之事不可肆意妄為)2

“道”同時具備無聲,無色和無形的特點,你看不到,聽不見,抓不住,所以很難去真正定義。“其上不繳,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複歸于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因為“道”高而無上,所以它沒有光亮,同時又因為“道”卑而無下,所以它沒有陰暗面。“道”綿綿不絕卻又不能為它命名,此處與第一章中的“名可名,非常名”是一個意思,因為“道”不屬于形器世界,它沒有外形,也無法命名。因為一旦為它命名,就會使它有了一個固定的形态,它就不可能無所不包了。

“道”是形而上的一種實體存在,沒有形狀就是它的形狀,無象便是它的象,“道”是一種無法用形器世界的概念來理解的,因為萬物皆是有形有狀的,有其表面特征的。而“道”卻是一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客觀存在。因而是它處于惚惚恍恍,似有似無的狀态。

道德經第六章的處世哲學(天下之事不可肆意妄為)3

“道”是永恒不變,它沒有生命,不知“道”是什麼時候有的,也下知它什麼時候結束。因為“道”是永恒存在,所以古之“道”和今之“道”是相同的,所以古之“道”可以禦今之有。既然“道”不分古今,又沒有首尾,那麼它就能知道包括天地萬物在内的一切運行原則,這就是“道”的綱紀和特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