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自從當了媽之後,不管在公共場合還是自己家,最害怕的就是聽到孩子的哭聲。孩子就像“林黛玉附體”了似的,一點小事也能哭得梨花帶雨。
相信有很多父母和我一樣,不喜歡孩子哭哭唧唧的,而且總覺得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孩子性格太軟弱,倒是那些極少掉眼淚的孩子更讨人喜歡一些。
關于孩子的哭其實也是有學問的,很多時候孩子一哭,家長就趕緊分析找原因,其實哭并不是原因,而是孩子行為産生的結果。
孩子為什麼要哭?第一、有需求會哭:
在不會表達或無法表達清楚時,寶寶有了渴了、餓了、冷了等各種需求時,肯定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此時哭就是最好的武器。
第二、身體不舒服:
寶寶生病不舒服或磕碰到哪裡有了疼痛的感覺,肯定需要表達出來,這時的哭就是在表明身體出現異樣了。
第三、情緒不好時的表達:
和成年人一樣,小孩子也會有難過、不開心、委屈、焦慮等各種情緒,在感情上受到挫折難免會哭。
第四、一種威脅手段:
當有需求需要滿足或想要達到某種目的時,哭是孩子最擅長的一種手段,用哭聲和眼淚博得父母的同情,久而久之就把哭當成了拿捏父母的小計謀。
前兩種哭其實是孩子的一種語言,說白了就是哭聲對孩子和父母是有幫助的,但是面對後兩種哭,是該任由孩子哭還是及時叫停呢?
哭與不哭,對孩子性格的長遠影響
在成年人的認知中,孩子哭要比大人哭更容易被原諒,而女孩哭要比男孩哭更容易得到父母的寬容,甚至有時候父母希望孩子能把到嘴邊的委屈咽回去。
極少有父母能認識到,孩子的“哭”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哭是一種情緒發洩,隻有哭出來,負面情緒才能發洩出去,如果不讓孩子發洩,那這些情緒就會一直堆積,最終影響孩子的性格。
當孩子忍着不哭,很多父母都會沾沾自喜,覺得孩子懂事了,性格上更成熟了。恰恰相反,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哭,多半是在長期的被忽視下形成了“讨好型人格”。
說白了,就是孩子為了讨好父母而犧牲了自己表達情緒的權利,為了不失去父母的關注和愛,強迫自己忍着情緒和身體上的不舒服,就是為了讨好父母,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性格上一定會出現卻無法彌補的缺陷。
動不動就哭和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很不一樣首先,共情能力差異明顯
愛哭的孩子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因此同樣面對别人的情緒變化,他們能更快地察覺并找出原因,因為共情能力強,因此會比同齡人更加心細、敏感。
在節目中,何炅就為自己淚點低而解釋道,實際上他自己一個人時是從來不哭的,隻有對别人的經曆感同身受時,才會有相應的情緒産生。
其次,對情緒的調節有強有弱
哭和愛哭并不是懦弱的表現,反而有很多人通過哭來發洩負面情緒,哭過之後就徹底擺脫負面情緒的困擾。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看似是堅強的,但往往容易被負面情緒困住,調節情緒的能力很差,而且也不會合理發洩。
最後,生活的幸福程度不同
經常哭的孩子更容易調節自己的感受,共情能力和調節情緒的能力也都很強,既能幫助自己也能幫到身邊人,這樣的人往往更受歡迎,也能感受到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而忍着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冷血無情的人,盡管自己也有脆弱的一面,但由于不會合理宣洩情緒,導緻過得更壓抑。
哭作為孩子的一種情緒表達,和大笑一樣,都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父母也要鼓勵孩子表達,成為一個性格和心理都健康的人,别讓孩子在情緒上孤身一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