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申請進入聯合國實習?2018-09-14 14:5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段昱 記者 石天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如何申請進入聯合國實習?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2018-09-14 14:55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段昱 記者 石天星
來自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的鐘汕同學今年剛剛碩士畢業,即将赴聯合國糧農組織實習。在浙江大學,有很多和鐘汕一樣通過各種渠道去聯合國實習的學生。浙大外語學院副院長李媛是浙大國際組織精英人才計劃(簡稱國精班)的創辦人,據她介紹,自浙大2015年9月啟動國精班開始,越來越多浙大的優秀學子開始關注國際組織實習項目。“2018年,我們推送了46名學生前往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習,僅聯合國糧農組織,我們今年就推送了25個學生去實習。”
這些遠渡重洋的浙大學生,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過了把“國際公務員”的瘾。
對相關信息保持關注 平時做個有心人
鐘汕今年從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後,目前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實習,這個與衆不同的選擇,在她而言,卻是早已想好的道路。
“我從小到大,都特别想去國際組織工作。”鐘汕很笃定地說,從上大學開始她就在留意各種出國咨詢,與國際組織實習有關的内容更是重中之重。她會去主動結識去過國際組織實習項目的學長學姐,跟他們打聽有關信息。空閑的時候還會登錄各大國際組織的網站,看看哪些職位是空缺的,有一些什麼要求。
今年5月,正值畢業季,浙江大學國精班與糧農組織合作的實習項目進入了鐘汕的視野。鐘汕選擇了去“試一試”。“期待了很久了。”她說。
入選并不容易,今年報名這個項目的人數就有幾百人,最終隻能選出25人推薦到糧農組織;而這25人則還要經過糧農組織方面的面試,看他們的能力是否真正符合聯合國的要求,才能正式确認上崗。“學校這邊主要是考察我們的英語能力和綜合素質,而聯合國方面則問了工作規劃、組織經曆之類的内容。然後就是等待篩選。從報名到最終的确定,總共曆時四個月。”鐘汕回憶說,這是一個很需要耐心的等待過程。
9月下旬,鐘汕就要啟程前往聯合國糧農組織了。 “化肥和農藥的管制是糧農組織的工作之一,我的專業是化學工程,我想在化學品的管制方面做出一些貢獻。”鐘汕覺得這是她能夠發揮專業特長幫助組織做的事情。
親身體驗不同文化 感受更多人生可能
鐘汕今年5月剛剛開始準備面試的時候,浙江大學法學畢業生沈雨文已經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加德滿都辦事處實習近一年了。
沈雨文是去年通過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篩選,前往該組織實習的。立志做外交官的她,把在國際組織實習作為她職業生涯的階段性目标之一。
她在加德滿都辦事處的主要工作是文化遺産保護中協調一些項目的開展,需要經常與資方溝通。從一開始,沈雨文就體會到了難處。
由于加德滿都的宗教信仰和社群主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辦事處工作人員與當地人的溝通上存在很多問題。她參與文化遺産修複工作時,推行現代技術舉步維艱。當地的社群乃至政府,都堅持用本地的古老技術去進行重建工作,因為他們認為現代技術去修複“有悖于他們的信仰”。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用了整整十年,才說服尼泊爾政府同意,将加德滿都谷地的曆史遺迹列入瀕危世界遺産。
“這是古代神性與現代效率的沖突,類似的事情在我的工作中常常發生。”沈雨文告訴我們,她必須盡快适應,才能推動工作順利進行。
克服了最初的不适應之後,沈雨文在聯合國的工作有了新的面貌。今年3月,她參與了可持續文化遺産旅遊路線的制定。
沈雨文與當地的專家一起,步行深入加德滿都谷地的兩處世界文化遺産遺址——杜巴廣場和斯瓦揚布納寺。他們走遍大街小巷,記錄各個可能的景點,并與當地居民交流。“我們一共走了兩三次,發現了許多颠覆認知的景點。”她發現,一塊石頭,或者一個破舊的寺廟,在她以前的觀念裡都不能算是景點,但當地人會告訴他們,這塊石頭已經在這裡幾千年了,是當地信仰的一個象征,有怎樣的典故。
“這項工作現在已經完成了,等到資金到位,整個線路覆蓋的村落都會展現出全新的面貌。”沈雨文的語氣裡透着驕傲。
在加德滿都辦事處的這份工作與沈雨文以前做過的工作完全不同。她曾在互聯網公司和其他的一些非政府組織工作過,而這些組織往往隻是一方的利益代表。現在她的工作則是把各方利益代表協調在一起,這些利益代表中有政府,有村民,有公司,也有她曾經代表的利益團體。她得以用另外的角度去看待、觀察他們,也去反思過去的自己。“現在的我,走上了與我以前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一條路。在這樣的平台看到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然後去審視過往的人生,會真正明白,人生其實有很多的可能性。”
踏實完成每一項工作 你必須做到
何季薇是浙江大學外語學院的2018級碩士畢業生,首屆國精班學員。她曾經在世界衛生組織實習,現在則在國際勞工組織,算是浙大國際組織實習的“老前輩”了。
2016年夏天,她因為參加了國精班與國際勞工組織都靈國際培訓中心舉辦的青年領導力培養夏令營而與國際組織結緣。結業那天,何季薇作為學生代表發表英文演講。
2017年夏,何季薇結束了浙大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1 1聯合培養雙碩士項目的學習,随即被都靈培訓中心負責人聘為項目助理,協助實施2017年的青年領導力培養夏令營。借此機會,她再度參訪了國際勞工組織。
兩次參訪經曆,為她後來作為國精班優秀學員被推薦到世界衛生組織日内瓦總部實習埋下了伏筆。
在世界衛生組織日内瓦總部實習期間,何季薇曾負責校對秘書處正式出版物《為締約方會議代表提供的信息手冊》的中文版翻譯及排版,而這本手冊将提供給參加締約方會議的來自180多個國家的代表。
由于日内瓦當地的美工團隊并不懂中文,所以中文版初稿的字體、排版、句段劃分不是特别合理。“在這之前,我曾在世衛翻閱過一些出版物,有時會覺得一些中文版看起來怪怪的,其視覺美感與其對應的英文版相比差了很多。”何季薇知道,秘書處的出版物一旦印刷,短時間内是不會再版,印出來是什麼樣就會是什麼樣。于是,她逐字逐句地校對這份中文出版物,甚至精确到每個标點符号的使用,她還找到日内瓦當地美工團隊的工作室,主動提出想要給他們提供技術支持。“我希望能将這份印刷物的中文版做得盡善盡美。”
這樣的認真努力來自她對機遇的感恩。何季薇說,國際組織任職相對其他行業就職而言,規劃的空間較小,甚至會充滿偶然性,聯合國很多官員、顧問的薪水、工作也并不穩定,但是他們仍在這些不穩定中尋求夢想。“踏實做事、認真完成每一項任務,讓自己問心無愧。這是必須做到的事情。”
輸送更多人才到國際組織 是高校的使命
“學生們在校期間或者一畢業,就能夠去到這樣大型的國際組織去工作,可以開拓視野、鍛煉能力,積累經驗并提升格局,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這是李媛對浙大學生到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實習的肯定。
推送更多我國優秀的大學生去聯合國實習,還有更為長遠的意義。中國是聯合國第三大會費國,分攤比例為7.9%,可獲聯合國秘書處按地域分配任職的中國籍職員人數119到161人,但我國的實際任職人數卻僅有80餘人,在聯合國的代表性嚴重不足,而且存在任職人員層次不高、數量不多、影響不大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沒有培養出聯合國需要的人才,尚未形成國際組織人才培養的規模和體系。”李媛認為,國際組織人才的嚴重匮乏,促使中國高校必須探索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浙江大學素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全球競争力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領導者為己任,也确實是要走在前列。“輸送更多的人才去到國際組織中,是我們高校的使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