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抄襲事件層出不窮。從本科論文到碩士論文,從國内一般學術期刊,到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抄襲者中不乏中國的學生和學者的身影。這些人,為什麼就非要這樣沒臉沒皮地如此去做呢?
在他們的眼裡,臉面不重要,名聲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因此而能攫取到多少的利益。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論文就是一塊價值昂貴的敲門磚,它能給人帶來許多我們孜孜以求的東西。因為有了論文這個金字招牌,評職稱,選勞模,分房子,提職務,發獎金,申請課題,畢業過關,定崗定位,末位淘汰,出國開會……這一切的一切都盡在掌握了。
寫論文時需要勞神勞力,而抄襲隻要做簡單的搬運,卻一樣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誰還願意沉下心來做研究呢?但是随着人們對知識産權的重視,那些抄襲者就一個個被揪到了鎂光燈下,曝光在公衆面前。這不,陝西師範大學的一位碩士畢業生在今天被當作碩鼠一樣揪了出來。
陝西師範大學的碩士畢業生田曉飛的專業是高等教育學,而被他抄襲的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畢業生譚鵬,專業和田曉飛一緻,完成的畢業論文比田曉飛早一年。
對比兩者的論文,田曉飛涉嫌大面積抄襲譚鵬的畢業論文,甚至連題目他都懶得改,隻是在譚鵬的題目《高校專業結構優化研究——基于生态學的視角》前面加了兩個字“我國”。
而兩篇論文,田曉飛多一章,即第六章外,目錄幾乎一緻。而通篇比較正文,高度雷同,幾乎到連文字都達到一緻的程度。
論文抄襲,是為人所深惡痛疾的,它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着危害性。第一,嚴重地傷害整個學術界的學術氛圍。當抄襲的論文一樣能換來許多人們渴慕的東西的時候,那麼還有誰願意去兀兀窮年地做着學術研究呢?足不出戶,目不窺園,那是需要做出多少的犧牲啊。這樣的痛苦的階段,就像孕婦十月懷胎一樣,那種刻骨銘心的經曆誰願意經曆呢?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痛苦、掙紮,哪裡有蠶的吐絲,蝶的蛻變呢?而這樣的一個過程,就是一個人才成長必經的曆程啊,能省略嗎?
第二,因為論文抄襲成風,造成的時間浪費不言而喻。寫作學術論文,就必然要有參照物,而現在找到參照物最必要的手段就是到網絡上去尋找相關的論文來研究。
當你下載了10篇論文,其中卻連1篇有價值的論文都找不到的時候,你會有怎樣的一種感受呢?是不是感到絕望?泛濫的雷同論文,占用公共空間不說,還逼得研究者急得罵娘,這不讓人覺得可笑可悲可歎嗎?
第三,論文抄襲泛濫,還會誤導學生。論文沒有創見,隻是簡單的重複,或許隻是浪費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時間。而如果論文本身沒有價值,提供的研究方法本身就錯誤,還不斷地被人反複抄襲,那就有可能讓初學者信以為真。
作為初學者,本身對于問題就看得不清楚,你這樣反複再反複,他們就有可能把錯誤當作正确。如此一來,就有可能讓初學者誤入歧途,找不到自己前進的方向。這樣的論文,說得不客氣一點,不就是戕害人命嗎?
第四,論文抄襲成風,還會嚴重影響大學生樹立正确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論文抄襲,不僅是知識的匮乏表現,更是嚴重的道德問題。作為老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起到對學生的引領作用,提升自己的責任感,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嚴謹認真的學術研究态度。高校也應該建立論文打假機制,倒逼着導師對論文的把關工作,鏟除抄襲論文滋生的土壤,努力改變論文把關不嚴的軟肋。同時,應該建立健全獎懲機制。對于優秀論文,我們就要加大獎勵,而對于抄襲的論文,就要嚴厲懲處。隻有學者不敢抄襲,師者不敢懈怠,大學生論文抄襲的風氣才能被有效遏制。
最後,國内期刊發表的論文質量越來越差,那麼它在學術界的地位就會越低。如此一來,那些高質量的論文,還有可能投稿國内學術期刊嗎?
我們現在看中SCI論文,就在于他們真的是把學術獨創性、前瞻性、指導性當作能否發表的一個前置條件,而對于抄襲者絕不姑息,發現一起,處理一起。
而國内的學術期刊呢?在處理抄襲上仍然缺少力度,往往是“能饒人處且饒人”。這樣一來,隻能是使國内期刊的水平越來越爛,優秀的論文越來越少,還怎樣在國際上赢得自己的話語權呢?
論文抄襲問題,不隻是以上所列舉的幾點,但确實是到了必須要徹底肅清的時候了。隻有大家共同努力,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崇尚誠信的學術氛圍,才能從根本上鏟除學術腐敗的土壤,還學術研究以清新之風、正氣之風、誠信之風。
我是蝴蝶花雨,對于抄襲,親愛的讀者,你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