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的時候,我遇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寶馬3系車主,車主是朋友推薦過來做保養的,個人對于車子的使用也有着自己一套獨特的見解,但是其中對于機油的理解實在是讓我哭笑不得。
寶馬3系車主:老闆,快點出來把我的車子來一套“大保健”,最近感覺車子動力實在是有點差!
我:先生您好,請問你日常用的是哪款機油呢?我讓倉庫那邊開始準備。
寶馬3系車主:現在夏季溫度高,再加上我喜歡暴力駕駛,所以我要用夏季專用機油,你家有沒有?
我:所有的機油标号我家都有,請問您具體需要哪種機油。
寶馬3系車主:就給我來一套我朋友推薦的10W-60的機油吧!畢竟我們這邊夏季溫度都在40度左右了,他說這款效果非常的好,就給我來這個!
我:What?這可是德系性能車專用的高标号機油呀,價格也比較貴,用在您這車上可能不太合适呀,并且這也不是所謂的夏季專用機油呀,您要考慮清楚了!
寶馬3系車主:少廢話啦,你這是瞧不起我的哈,我又不是買不起,趕快給我滿上!
我:老闆,這個标号的機油如果加進去有問題的話,我可不包着你哈!
寶馬3系車主:别廢話了,加吧!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施工,成功地給這台寶馬三系來了一套“大保健”,看到車主離去時那種開心的心情,作為汽修服務行業的我們也非常的高興,畢竟車主的滿意才是我們服務的宗旨。
但是沒過一個星期,這個車主就怒氣沖沖地來我店裡質問我!
寶馬3系車主:你這是假機油吧?我要的是夏季專用機油,能滿足60度高溫暴力駕駛的那種,自從換了你家的機油之後,我車子油耗暴增,并且加速非常的費勁,故障燈有時候也會亮,你看怎麼辦吧?
我又問:老闆,您朋友開的是3系的哪款呀?
寶馬3系車主:寶馬M3呀!
我:……
最後在我的建議下重新更換了标号為0W—40的機油,換完之後據車主反映是加速有力了,油耗也在慢慢下降,并且故障燈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在經曆過這個事情之後,我覺得真的非常有必要的和各位車主朋友分享一下機油的一些基礎知識,順便解答一下機油标号選擇過程中的重要誤區,尤其是把機油分為夏季機油和冬季機油,簡直可笑。
不管我們買的是什麼品牌的機油,針對機油标号,在油桶上都會有一個統一格式的标注,比如SN 0W-40,S表示汽油發動機專用機油,一般來說S後面的字母越大,表示機油的等級越高,油品越好,性能也越強悍;如果首字母是C開頭,則表示該機油是柴油發動機專用機油,如果是S和C同時存在的話,則表示該機油汽柴通用。
W是英文單詞Winer(冬天的縮寫),所以W前面的數字代表機油在低溫情況下的流動性,目前市面上的機油标号W之前的數字都是以5為單位,最小為0,代表機油在極限低溫狀态下的工作溫度區間為-35℃—-20℃,理論上來說,W前面的數字越小,代表該機油在低溫情況下的流動性越好。
敲黑闆,說重點!
W後面的數字則代表機油的高溫流動性,但并不是說數字越大,代表機油在高環境溫度下的表現就越好,很多車主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比如10W-40的機油,很多人會覺得這款機油在夏季溫度40℃左右的時候工作狀态更好,更有一些不明所以的商家更是對此提出夏季專用油的說法,實在是非常的可笑。
而要想解釋清楚這個事情,咱們就要從105年前說起,機油統一的标識方式叫SAE标準,該标準是由美國機動車工程學會所制定出來的,也正因為如此,從1911年開始,國内外全部采用這樣的等級劃分标準,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美國機動車工程學會對于機油粘度最新的規範吧!
圖片中紅框标注的是機油标識中W前面的數字,而藍框中标注的則是機油标識中W後面的數字,從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W前面的數字确實是和機油工作的環境溫度挂鈎的,數字越小,表示機油所能承受的極限低溫越低,這個完全是符合我們的理解。
但是W後面的數字,代表的則是高溫流動性,但是這個所謂的高溫流動性并不意味車外環境溫度高低情況下的流動性,具體表示的是100℃是發動機内部機油的運動粘度,以及150℃時發動機的高溫高剪切粘度,機油的運動粘度非常好理解,代表機油在100℃工況下的流動性,計量單位為厘沱(mm²/s),而高溫高剪切度咱們可以直接理解為油膜的強度(HTHS),簡單點來說就是車輛發動機是通過活塞做功來實現動力輸出的,活塞上面的活塞環起到密封作用,再加上發動機工作的時候活塞處于高速工作狀态,這樣會大大增加活塞環對于發動機缸壁的剪切壓力,此時如果油膜覆蓋出現斷裂的情況,就會加劇發動機的磨損,這樣也會直接導緻活塞環和缸壁之間的間隙變大,從而造成機油洩漏到燃燒室參與燃燒的情況。
現在的汽車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散熱這樣的問題,而汽車發動機常用的散熱方式就是水冷散熱,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在發動機工作系統中加入節溫器、水箱、電子扇,從而組成一個大循環的工作模式,早期汽車散熱系統中的節溫器采用的是石蠟,就是利用石蠟熱脹冷縮的原理來實現發動機的散熱和循環,而豪華車型則采用的是電子節溫器,通過行車電腦更加精準地控制發動機的散熱循環和電子扇的工作與否,目前大部分車型的電子扇工作溫度大概在90度-108度這個區間,在發動機工況正常的情況下,電子扇是可以正常工作的,換句話說就是當車輛熱車之後,發動機正常的水溫大概維持在這個區間,而油溫則基本保持在90度-120度之間,不管車輛行駛多久,這個溫度區間基本是不變的。
所以說即使外部環境溫度再高,都不會影響到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畢竟機油在設計之初,工作溫度就設計在100℃以上,而外部環境根本達不到,所以夏季無論環境溫度有多高,都不會影響到機油的使用。(當然老式車型采用的是風冷散熱和自然散熱,就比較依賴于外部環境溫度)
首先我們來參考一下某汽車網站對于某款車型的機油粘度測試,選用的車型為1.6的雪鐵龍世嘉,選用的機油标号為5w-30/5w-40/5w-50,其測試結果有助于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機油粘度對于車輛的影響。
從測試數據我們不難發現,當機油粘度每增加一級時,車輛的油耗會增加0.5L,并且同等情況下,低粘度的機油在怠速的時候會産生更多的噪音,但是行駛起來之後噪音會明顯減小,由此我們得出的結論就是機油粘度越低,車輛的冷啟動保護更好,油耗也會更低;機油粘度越高,車輛的高溫保護性能更好,更加傾向于暴力駕駛。
汽車機油其實并不分冬夏季機油,如果硬要區分的話,隻能說是選擇低溫保護更好的機油,但是對于國内大部分地區而言,冬季最低溫度都很少有零下20℃的情況,基于此,我對于機油标号的選擇給出這樣的建議。
在符合廠家對于車輛機油标号使用的标準前提下,日常如果多市區駕駛,交通擁擠需要走走停停,建議選擇粘度較低的機油,即W後面的數字越小越好,不但省油,還能盡量降低冷啟動時帶來的發動機磨損;如果日常比較喜歡暴力駕駛,經常會大腳油門的話,選擇W後面數字高的使用就行;至于W前面的數字,主要是用來表示機油的低溫流動性,所以如果是不差錢的話,當然是越小越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