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良品的分類和處理方法

不良品的分類和處理方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2 22:48:02

工業物流通過将企業訂單管理、庫存、運輸、倉儲管理、物料處理以及包裝管理優化成有機整體,使得物流過程能與供應鍊整體保持同步,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縮短訂單處理時間、減少整體庫存水平。

所謂不良品,是指企業生産的産品中不符合質量标準的産品,它包括廢品、返修品和超差利用品三類産品。

加強不良品管理,一方面能降低生産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對保證産品質量,生産用戶滿意的産品,實現較好的社會效益也起着重要作用。

01不良品的控制流程

1、識别不良品:判斷産品合格與否的依據或标準。

1.産品标準;2.客戶要求;3.工藝文件;4.檢驗文件;5.樣闆或有效的封樣;6.上級的交代與叮囑。

2、标識不良品

不良品的分類和處理方法(不良品的控制流程及如何防止不良品的産生)1

檢驗狀态的标識

  • 标識“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标識。
  • 生産班組:不合格的半成品與原材料要标明“待處理”或“不合格”的标識。
  • 檢驗員在随機卡、流程卡或“返工單”的相應項目标欄内蓋檢驗章,作為“不合格”标識。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終檢驗:不合格牌标識或注明不合格現象,如(少工序、少孔等)。

3、隔離不良品

要求:與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離。

  • 紅色膠盤/無聊框
  • 專門獨立的不良品架
  • 劃分不合格區域,不良品房子不良品區域内
  • 生産區的擺放與其他産品不同,以示區别,然後按要求拉到維修或返工返修區處理
  • 定時安排人員到不良品區進行确認與數量的登記

4、記錄不良品

  • 在規定的檢驗報告上正确記錄不良品的型号、批次、檢驗日期、檢驗依據、不良品數量、檢驗結果
  • 檢驗報告按規定予審核與批準
  • 流程
  1. 進貨檢驗:填寫檢驗單→按規定的程序反饋
  2. 生産過程:首件、制程巡檢表→巡檢報告
  3. 最終檢驗:檢驗報告→成品入庫檢驗報告

5、評審不良品

  • 進貨檢驗:經檢驗主管以上人員簽署處置意見(必要時要組織技術部、生産、供應鍊、相關部門進行評審)
  • 過程檢驗:對批量不良品,質量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和相關人員進行評審
  • 最終檢驗:質控部負責人審批處置結論,必要時,技術部參與評審

6、處置不良品

  • 進貨不良品的處置退貨;讓步接收;要求供方采取相關的糾正預防措施;對連續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嚴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員對其審廠并對以後批次加嚴檢驗。
  • 過程不良品的處置返工返修:轉至返工返修區處理或交相關責任單位與個人進行返工;讓步接收:車間填寫“讓步申請單”經技術部審批,并提出技術與質控措施後讓步使用;報廢:檢驗員通知廢品所在部門,填寫“廢品報廢單”,并由檢驗員簽署報告交質控部批準,對單一品種一次報廢量或價值較大的,一般2000元以上的經公司副總或總經理批準方可報廢,對按四不放過原則處理。
  • 最終不良品的處置整批返工:對于可追溯到批次甚至具體不良品的可部分返工或部分挑選返工處理。終檢處理要注意:所有返工後需重新檢驗與确認;做好相應的記錄;合格後方可放行并強化對可标識性的管理;按ISO的要求,成品不良中的讓步産品需客戶同意。

02如何防止不良品的産生

1、員工、技術人員

一線操作人員要有質量意識、技術水平、文化素質、産品熟練程度等要求。

管理内容:明确崗位職責,提供必要的培訓、想法滿足人員的任職能力、鼓勵員工參與改進。

2、檢驗員

檢驗是一線的質量控制人員。對避免或減少産品批量不良品發揮重要的作用。

要求:

良好的事業心、責任心、敬業愛廠等職業道德;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與較高的産品知識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要求具有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嚴格按要求(标準、工藝、圖樣)實施檢驗;按制度對不良品進行管理;掌握質量動态,完善檢驗系統;質量統計工作能力強,會使用與維護量具與檢測儀器的管理工作。

3、儀器、設備

機械設備的精度保持性、穩定性和性能可靠性等,都會直接影響到加工産品的質量特性的波動幅度。

日常保養:潤滑保養(五定)

定點:根據潤滑圖表上指定的部位、潤滑點、檢查點進行加油、換油等

定質:确保潤滑部位所需油料的品種、品牌及質量要求

定期:按潤滑規定的時間進行加油

定人:專人負責

二級保養:同設備操作員和維修人員共同完成

  1. 全面清掃、清洗設備相關附件及裝置
  2. 拆卸并檢查設備的局部和重點部位,徹底清除油污
  3. 檢查設備磨損情況,更換輔助配件,調整或穩固易松動部位

專門保養:由維修或專業人員完成

對設備進行整體或部分解體檢查和修理

對設備重要部位進行清洗并換油

修複或更換易損件

檢查、調整、修複精度、校正水平

4、作業方法

核心:對工藝方法和保養方法的選擇與确定,工藝紀律管理

作業指導的編制和管理

  • 生産現場包括的作業指導書有:

生産過程控制程序、生産工藝流程圖、工序作業指導書、設備操作說明、成品檢驗規範、BOM表、制令

  • 生産工藝流程圖:生産總工藝流程圖和分工序流程圖

寫出所有工藝流程,突出關鍵和重要工序,注明生産條件和控制要求:當工藝變更時,對流程圖進行修訂

  • 工序作業指導書

包含内容:工序名稱、适用産品、使用設備/工具、使用材料、操作步驟、控制要點、生産安全注意事項、自互檢内容

編制要點:簡潔清楚、要點突出、圖表

  • 作業指導書的管理:

編制、使用控制、分類、建立清單、修改、作廢、保管等

5、異常作業的控制

  • 人員變更:按作業指導書要求對人員實施培訓,直至合格
  • 設備變更:對首件産品進行确認和檢驗,合格後方可進行小批量和大批量生産
  • 材料變更:修改作業指導書或工藝參數控制要求,進行試産,考慮舊材料的調配使用,不可使用的舊材料的報廢處理
  • 工藝方法的變更:修改作業指導書,培訓員工

6、5S:現場管理之基石

5S的八大作用:

虧損為零、不良為零、浪費為零、故障為零、切換時間為零、事故為零、投訴為零、缺勤為零,這樣的工廠,我們稱之為:八零工廠。

7、三檢、三按、三自

(1)三檢:

自檢:操作者對本工序檢查

互檢:操作者對前工序進行檢查

專檢:相關人員對産品進行專業檢查

(2)三按:

按工藝文件、作業指導書、檢驗指導書

按标準:國标、行業标準、企業标準、客供标準

按圖樣:按設計圖紙、有效封樣(要時間、品名、封樣人簽名)。一般技術、品管人員按設計圖紙,現場操作人員按有效封樣

(3)三自:

自檢

自我區分合格與不合格

自做标識

(4)專檢:策劃→檢驗實驗→記錄→符合性判斷→處置→報告

8、其他

搞好過程控制;搞好現場管理、開展5S活動;做好自檢、互檢、巡檢,包括首件确認;搞好工裝技術革新工作與QCC小組活動;做好設計工作,确保産品設計是正确與有效的。設計确保質量的先進性,制造确保産品的符合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