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

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2 20:38:54

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作者:敖鋒、馬建光(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支撐下的體系作戰)1

決勝未來戰場的人工智能

作者:敖鋒、馬建光(國防科技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去年12月,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提出了一個新作戰概念——“系統戰(SystemsWarfare)”。其實,從“系統戰”這個術語中“systems”的複數形式,以及沃克在文中多次提及的“體系對抗”和“體系破擊”來看,這個系統戰概念類似于“體系作戰”。

系統戰的提出,源于技術進步和博弈對象的變化。深度學習算法、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加速了武器裝備革新與戰争形态演變,體系對抗取代平台對抗成為決勝戰争的關鍵。在大國競争背景下,美軍面臨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智能化攻防挑戰,為了保持軍事優勢,美軍對于體系作戰高度重視。

一個試圖立于不敗之地的構想

美軍系統戰關注的對象是“系統的系統”,涵蓋包括陸、海、空、天、電、網等多維戰場空間中的作戰系統,以及将這些系統融為一體的作戰體系。系統戰的實施需要在立體空間的多維系統中進行人機協同作戰。

沃克認為,美軍現行的聯合作戰概念已經遠遠超出了“保質期”。與勢均力敵的對手在未來戰争中交鋒時,聯合作戰仍然有效,但必須創新聯合作戰概念,使人員、訓練和條令統一起來,确保在任何戰場上都能立于不敗之地。在系統戰的概念框架下,美軍應基于人工智能技術,搭建新型人機協同聯合作戰網絡,開展算法戰赢得系統壓制優勢,并按照系統戰構想升級改造聯合作戰條令,調整改革作戰指揮體制,确保作戰信息跨維共享、作戰決策跨域互補、作戰指揮跨界融通,從而構建起智能化聯合作戰網絡,實現多域優勢能力聚合、終端綜合集成釋能的目的。

美軍的作戰理念十分重視先發制人,即在全面交戰之前對敵方進行有效精确打擊。美軍認為,系統戰正是在作戰概念上保持先發制人的抓手。系統戰中的先發制人講求了解對手,找準七寸,重點打擊。打擊目的不是消滅對方,而是破壞和摧毀對方各種系統,或者擾亂其正常運作。同時,美軍也提防對手先發制人。美軍預料對手第一波打擊将包括密集的精确制導彈藥齊射和幾乎無死角的無形系統攻擊。美軍的聯合作戰網絡必須能夠在敵方作戰效果覆蓋範圍内仍然有效運行,比如通過在海底建設系統庇護所,利用僞裝、隐形等技術隐藏和保護能夠快速反應的系統力量。系統戰的提出就是要确保美軍能抵抗對手的首輪打擊,并且快速反應,後發制人。

系統戰的中心思想,是為聯合作戰部署比對手更好更快,并且對手無法徹底摧毀的網絡系統,并由此實現威懾對手的效果。為此,聯合部隊将開發針對系統戰而優化的功能和平台,特别是人機協同作戰網絡。無論在無形空間還是有形戰場,人在人機協同作戰過程中的決定因素始終沒有改變。在信息領域内,人的決定性作用更多體現在設定模型、優化算法、調整參數等高端操作。在人機協同火力打擊方面,盡管機器的殺傷力不斷增強,但實際作戰中仍然需要有人作戰平台充分利用人的智慧和綜合判斷能力,排除幹擾,在複雜條件下作戰或指揮無人作戰平台實施作戰。系統戰的實施需要在立體空間的多維系統中進行人機協同作戰。多維系統的人機協同作戰,可以形成對全維度戰場環境的全覆蓋和重要維度戰場環境的多重覆蓋,确保不同人機作戰單元之間的信息溝通,即使與高級指揮控制層級失去聯系,也能保持人機協同作戰行動的協調一緻。系統戰的立足點在于體系對抗與體系破擊,因此系統戰中的打擊絕不僅限于有生力量殺傷,其打擊的範圍涵蓋物理、心理、法理等各個層面,需要靈活的跨界人機協同。比如,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提升無人作戰平台的自主性和智能化程度,可彌補傳統作戰體系的作戰短闆,實現人機協同中的智能感知、智能決策、精确殺傷,使人機協同更加适應未來“快速、精确、高效”的作戰需求,提升人機協同的作戰效率。

從概念到現實仍有一段距離

系統戰的提出,旨在幫助美軍設計相應的人機協同作戰網絡條令規程,針對對手的作戰體系開展作戰。但由于算法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系統戰的提出者沒有闡釋系統戰的具體細節内容,由此也可窺見系統戰從概念到現實仍有一段距離。

依靠算法進行決策必須保證人工智能技術的可信度。系統戰中,數據的複雜性和作戰行動的迅捷性要求借助人工智能不斷優化作戰方案算法,根據指揮員意圖,基于戰場情報信息,計算提供多套作戰方案供指揮官選擇,并幫助指揮官進行戰場态勢判斷、确定作戰方案和驗證作戰方案從而形成科學決策。但是,至少在當前的美軍系統戰構想中,人工智能“回路”還需要有人參與。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自主化并不意味着向機器人戰争轉變。

“技術決定論”難以調和美軍内部的矛盾問題。美軍提出的系統戰建設首要目标就是使聯合部隊信任并使用人工智能的自主化功能。該功能可以覆蓋作戰行動、作戰協同和效果評估等方面。但該作戰概念認為人工智能能夠解決軍種配合、部隊磨合、作戰單元組合的所有問題,忽視了美軍傳統的軍種矛盾、軍工複合體利益等因素,概念上可以自由搭配的“馬賽克”很可能在現實中依舊難以随意組合。

人的因素應該遠不止于“平台無人、系統有人”。決定戰場勝負的最關鍵的因素是“人”,系統戰已經注意到“平台無人、系統有人”的作戰樣式短期内不會改變,但是戰争所包含的内容遠不止于作戰平台和作戰網絡。系統戰尤其關注“制系統權”,強調作戰系統的功能建設和抗打擊能力,但跟許多美軍其他作戰概念一樣,疏于考慮戰争中複雜的政治、社會、文化因素。在這樣的作戰概念指導之下,美軍已經多次品嘗“赢得戰鬥卻沒有赢得戰争”的滋味。

總的來說,系統戰的提出體現出美軍“概念先行”軍事改革的一貫傳統,表達出美軍感受到自身作戰體系受到挑戰、迫切需要更新的壓力,也反映出美軍對其他國家軍隊建設的了解和重視。無論系統戰是美軍應對大國博弈的戰略抓手,還是迷惑他國軍事研究的戰略迷霧,都值得引起重視。

《光明日報》( 2021年05月23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