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1 15:04:13

1957年的春天,北京人藝的四位院領導收到了一個本子。看過劇本後,四位領導拍案叫絕,但在稱贊的同時,他們也有了深深地擔憂——因為這個本子要想改好,就必須動“大手術”!

這個令人又愛又愁的話劇本子,正是出自“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之手,從之誕生出如今被觀衆們所熟知的《茶館》。為什麼說大家對它又愛又愁?《茶館》的排演又如何成為了“教科書”式的經典?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北京衛視檔案為您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創作故事)1

北京人藝用一出出精彩紛呈的大戲交出了一份關于藝術高峰的時代答卷。人藝的戲為什麼好看?人藝的風格為什麼獨特?人藝的藝術高峰又是如何造就的呢?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播出的北京衛視《檔案》,今晚将為您特别揭秘。

大膽創新民族化探索

融入戲曲元素打造話劇典範

1956年,焦菊隐提出了“話劇民族化”的大膽設想并選中了《虎符》這個劇本進行實驗。在《虎符》的排練廳内,不僅出現了鑼鼓、水袖,導演還專門請了戲曲老師教大家走圓場,每天都要練身段。當時,大家既不适應、又不理解。“這還是話劇嗎?”很多人心中充滿了疑惑。這種别具一格、另辟蹊徑的探索,讓演員們在舞台上手足無措。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北京衛視檔案為您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創作故事)2

為了支持《虎符》的創作,當時北京人藝的黨委書記趙起揚特意搬了一把木椅子,硬是每天坐到排練場上,随着戲的進展做好各種安撫工作。半年多的時間裡,演員們從不适應轉變為主動,和導演同心協力地探索下去,為話劇的民族化開辟了一條光明的大道,進而創作出《蔡文姬》等話劇民族化典範的作品。

是編劇也是二級廚師

何冀平匠心打造 “京味兒大戲”

1985年,報紙上刊登了一篇外國人記述“全聚德”的文章,作者稱贊烤鴨技師“不亞于演奏巴赫樂曲的音樂家和山水畫家”。這引起編劇何冀平的很大興趣,并萌生了要寫烤鴨故事的想法。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北京衛視檔案為您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創作故事)3

為了創作《天下第一樓》,何冀平進入被視為“禁區”的烤爐附近,近距離觀察烤鴨過程。這一看,就持續了兩年,甚至為精于烹饪考下了二級廚師證。

憑借紮實的劇本和演員精湛的表演,《天下第一樓》已經屹立話劇舞台34年,是名副其實的常青樹。到目前為止,它已經跟《雷雨》、《茶館》一樣,成為北京人藝總演出場次超過500場的三部話劇之一。

演外國人不化外國妝

西方舶來藝術如何彰顯出中國氣派

1983年3月20日,美國導演阿瑟·米勒應邀來華執導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演《推銷員之死》。《推銷員之死》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次上演美國當代劇作家的作品,也是第一次由美國導演執導的作品。在那個年代,中國觀衆并不太了解劇中諸如“分期付款”之類的概念,這樣一部外國戲,該如何讓中國觀衆看得懂呢?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北京衛視檔案為您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創作故事)4

在《推銷員之死》的劇組中,去掉了那些憑空模仿美國做派的痕迹,演員朱琳、李士龍等人都保持了本來頭飾或發型,《推銷員之死》也成了第一部不化洋妝的外國戲。大家不再單從外在模仿外國人,而是理解了劇中人物的情感,把它當作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來演。而這場話劇的首演,也獲得了觀衆滿場喝彩。

北京人藝珍貴鏡頭(北京衛視檔案為您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創作故事)5

解讀獨家幕後資料,揭秘北京人藝攀登文藝高峰背後的求索與實踐。為紀念北京人藝建院七十周年,北京衛視《檔案》今晚震撼推出系列節目《檔案裡的中國——回眸人藝七十年》,凝望、感悟北京人藝七十年的輝煌曆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