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縣
代縣,位于山西省東北部,隸屬于山西省忻州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繪畫畫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代縣東臨繁峙,西接原平,南界五台,北毗山陰。滹沱河由向西南橫貫全境。南北長60公裡,東西寬約40公裡。總面積1721.5平方公裡(2013年),總人口21.5萬,轄6鎮5鄉377個行政村。
阿育王塔
風景名勝代縣阿育王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育王塔為圓錐形,通高40米。台基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0米,東西寬30米,高1.5米。塔建于台基中央。塔座平面圓形,磚砌,周長60米,作仰覆蓮瓣及重澀混肚與方澀的須彌座式,四周刻有花飾、蓮瓣和陀羅尼經。塔身為上肩略寬的圓形覆缽式,刹身為磚作相輪11層,刹頂為寶蓋,中連極頂寶珠。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地震毀壞塔刹九尺餘,二十三年(1694年)補修。是中國藏式塔中的佳作。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地處五台山支脈的天台山,植被茂密,山老谷深,山山峰迂回曲折,高低錯落,山勢挺拔雄偉、磅礴壯麗,峭崖險峻無比、奇秀越空。岩洞,懸于陡壁、建有寺觀。位于代縣城南20公裡處,是一處以深山古刹趙杲觀為中心建設的融人文景觀和自然情趣為一體的森林公園。其地形南北狹長,基本為兩山夾一溝的小型森林公園。
曆史名人後唐太祖丨李克用
李克用(856年—908年),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将領,沙陀族人。别号“李鴉兒”。生前被封晉王,其子李存勖建後唐時,追尊為後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先後鎮壓龐勳起義軍、黃巢起義軍。天佑四年(907年)朱溫代唐稱帝,國号梁,改元開平,史稱後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複興唐朝為名與後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葬今山西省代縣。
雁門關
雁門才子丨薩都剌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号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台禦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台侍禦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曆,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卧龍跳之才,人稱雁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内容,以遊山玩水、歸隐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台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流砥柱丨孫傳庭
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次年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帶兵鎮壓李自成、張獻忠民變。由于時疫流行,糧草不足,兵員彈藥缺少,朝廷催戰,無奈草率出戰,後兵敗,在陝西潼關戰死,馬革裹屍,年約51歲。《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