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華姓起源和來曆

華姓起源和來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5 04:35:02

華姓起源和來曆?原創 龍山驿客關于華氏(姓)的前世今生,春秋以後的信息相對清晰确定,上古階段的相關史料及其發展變化尚需梳理本文就這一問題,聯系姓氏起源和社會背景,與大家作個探讨,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華姓起源和來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華姓起源和來曆(從好姓子姓宋姓到華氏)1

華姓起源和來曆

原創 龍山驿客

關于華氏(姓)的前世今生,春秋以後的信息相對清晰确定,上古階段的相關史料及其發展變化尚需梳理。本文就這一問題,聯系姓氏起源和社會背景,與大家作個探讨。

華氏(姓)的起源,巜名賢氏族言行類稿》雲:“宋戴公子考父說,食采邑華,因氏焉。華督、華元、華定、華亥并為宋卿”。

巜古今姓氏書辨證》:華氏“出自殷湯子姓,宋戴公孫督,字華父,相宋公,因自立為華氏。”

《華氏宗譜》雲:“吾華系出子姓,周封微子于宋,傳十世謂戴公,生考父說,食采于華(今河南商丘以東江蘇銅山以西),始以邑為氏”。

這些是曆代解讀、論證,主流的、史料傳承有序的漢族華姓淵源 ,史謂華氏正宗。

從宋戴公(公元前830年?--公元前766年)子考父說“食采于華,始以邑為氏”,迄今近二千八百餘年,上溯至微子封宋、成湯建商、五帝帝喾之子契(阏伯)封商,約四千多年。

百度百科:華氏的始祖可追溯到黃帝軒轅氏,是黃帝的曾孫、五帝序三、高辛氏帝喾,他的兒子契,被兄堯封于商地,職火正,賜好姓,也即子姓。因幫助大禹治水,帶領百姓農耕,制作陶器、青銅器有功,舜時又封司徒。

火正,就是負責管理保存火種,方便百姓取用;二是觀測、祭祀火星。上古社會人類生活離不開火,保管火種是一個部落、氏族的重要工作,也是一個關鍵崗位,關系到部落生存與發展。契還發明了以火紀時的曆法,在管理火的同時,築建阏伯觀星台觀測火星等星辰運行,測定星辰與自然物候變化,預測每年的收成好壞,提醒人們趨災避禍,适時播種收割。

契是中國天文第一人,英國李約瑟博士對契在天文曆法為全人類的貢獻予以高度評價,在民間被譽為火神,死後葬商地阏伯台下,這也是商丘地名的來曆。

關于子姓,哲學家曆史學家楊榮國:子姓的“子”古通“好”,原先寫作“好”字,讀“子”音。也即子姓本來就是好姓,隻是文字運用的變化,好姓變成了子姓。

細思想想有點道理,上古的姓大都帶“女”傍,如,姬姜姒姚嬴妫妘姞…等,因為那時是母系社會,隻知其母不其知父,為區分血統,确認血緣關系,人們以母為姓,于此産生了姓。母系社會以女為尊,所以古姓都有女傍,“姓”字從女從生就很好地表達姓的本義。而作為殷商帝王的子姓卻無女傍,頗感不解,不知緣由,殊不知有“好”字演化成了“子”字之說,好姓變子姓。

百度百科也介紹:婦好,姓“好”,音“子”,同子姓。婦是親屬稱謂,好為姓,先秦以前女性的姓都在名後面。從上介紹看,好姓就是子姓,子姓也就是好姓。

從“好”字本義分析,“好”的字形是一女懷抱孩子,會意是女人養好孩子就是好。并不是後世望文生義的釋字,一男一女合起來或有了一個兒子再加一個女兒就是好的意思。

原始社會乃至上古時代,發展人口(人口是主要生産力)始終是氏族、部落的頭等大事,然而綜合生産力的低下,物質匮乏,生活質量差,抵禦自然界和疾病風險的能力比較弱,孩子的成活率成長率很低,沒有比養好孩子的事更重要更好了。堯賜予能幹而忠于職守的異母弟契“好”姓,寄托了深厚的兄弟情誼和期許氏族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把“好”姓賜予弟契符合情理。

堯賜契好(子)姓,契為好(子)姓始祖。曆十四世成湯建商,又三十世纣亡,周封微子啟于宋,微子啟是宋姓始祖。

傳十代宋戴公,戴公子考父說食采邑華,以邑為氏,其子督(公元前747年--公元前682年),為華氏世祖、華姓第一人。宋後裔衍戴、華、督、孔、向、邊、樂、遊等一百二十一個姓(氏),故華氏與孔氏、向等與宋姓實為一家,均源自殷商好(子')姓,出自宋姓。數千年來華氏經曆好姓(子姓)、宋姓、華氏(姓)三個至四個發展變化階段,可謂源遠流長。

綜上所述,子姓原先真可能是好姓。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随着時代變遷,有些字的音、形、義發生演化變異,也很自然。當然文字運用變化的背後,是深刻的社會變革,伴随着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從母系社會逐步過渡到父系社會,從崇女到崇男,從随母為姓到随父為姓,從“姓”别婚姻到“氏”别貴賤,從以居邑為氏,以名字為氏,以官名為氏到秦漢後及至今的以氏代姓、姓氏合一。

“好”姓演變為“子”姓,或許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随着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過渡,在母姓存在的同時又産生了父氏,早期通用混用。或許其演變的時間比較早,有可能在文獻之前的非信史時代。

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在信史時代早期,發生了周滅殷商的重大曆史事件,有無政治因素外力推行好姓的改變?周王朝及其以後的文獻齊刷刷地、幹脆利落地抹去了相關好姓的任何記載,緻人生疑,畢竟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有文章表示周王朝為求正統,曾經改黃帝公孫為姬姓(其實作為部落、氏族聯盟的首領黃帝,有多個姓氏是正常的),以示與己(姬姓)一脈嫡傳關系。事實上古公亶父時,周是尚處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小部落,荒蠻落後,沒有文字。編造神話姜嫄踩巨人腳印生了其先祖棄(後稷),并說是帝喾正妻之子,舜時封後稷,賜姬姓,拉擡自己,直接與黃帝祖系挂靠貼牌,把在古公亶父之前,原始社會數千年無信史時代的祖宗找得一清二楚,可能嗎?肆意的攀附與造假的背後,是曆史的空白與内心的自卑,面對手下敗将、高貴的王族好姓該是怎樣的心态?怎能無動于衷呢?

從現有的史實來看有此可能,周王朝滅商後一掃在後世标榜的仁義聖德,全面反攻倒算,瘋狂複仇報複,去商化,恨不得抹去殷商的一切。摧毀都城朝歌,驅遷殷商遺民,割下纣王和兩妻頭顱懸旗杆示衆,對妲妃屍首辱屍,砍掉商朝百名臣子手腳,濫殺俘虜,連四十多個小氏族首領和守鼎官都不放過。為了在政治上文化上精神上摧毀殷商意志,挖掘所知的殷商全部先王墳墓,毀壞禮器,焚燒甲骨文檔案庫,秘密審查銷毀曆史文獻,重新編纂曆史講故事,制訂周禮。

為了掩蓋周人“販奴”的黑曆史,捉拿羌人獻祭,充當殷商“人牲”幫兇的罪惡,不惜抹去了殷商“人牲”祭祀的重要祭祀制度,是出土甲骨文還原了曆史真相。為了羞辱殷商,把商朝崇尚的吉祥鳥貓頭鷹貶損為惡鳥、不吉鳥,誤導後世幾千年。

巜清華簡》等解讀,以及地下文物、銘文的不斷發現,刷爆人們的眼球,颠覆了大家以往的認知。

巜史記》報任安書:“蓋西伯拘而演巜周易》,仲尼厄而作巜春秋》,屈原放逐而賦巜離騷》……,大底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西伯,殷商封賜文王的名字,這段意思是纣王囚禁周文王,文王發奮不甘沉淪,作了巜周易》。司馬遷及其先秦文獻把周文王打扮明君聖人,人治武功舉世無雙,留下偉大經典巜易經》,善始善終,完美人生,活到了93歲的高壽,最後壽終正寝。1977年陝西周原出土的一枚甲骨文,打破了這個神話。甲骨文刻:王祭祀大甲,冊周方伯,先王保佑風調雨順。白話意思:“商王祭祀第四代商王大甲,保佑今年風調雨順,現用開膛破肚的周方伯祭祀”。這哪裡什麼完美人生,壽終正寝?本來,周不過是偏隅西陲岐山,人口數千不足萬人部落,用着磨制的石器工具和粗劣的灰陶,是衆多蠻荒小部落中一個,純粹的一個鄉巴佬,怎麼可能在古公亶父文王武王爺孫三代,短短的幾十年内發達起來,問鼎中原?機緣巧合?投機、投靠?秘訣是做了商朝的小跟班,傍上殷商這個超級大佬,跨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開闊了眼界,看到了外部世界,學習農業生産、陶器、青銅器制造技術和文化禮儀知識。代價是源源不斷輸送羌人當“人牲”,最後連文王自己和長子也送上了殷商的祭台。

巜說文解字》:周,從用從口。在殷商看來周族特征就是繳納人口作人牲,用人口與商交易,換取利益。所以“周”字也是周王朝罪惡的見證,可惜這些見不得陽光的曆史,被周王朝刻意掩蓋了幾千年,時至現代才大白于天下。

流傳至今的上古曆史,是經過了二次系統性的修正“改造”,大都被動過手腳。一次是周滅商後複仇式的褒貶性修改。二是先秦時期按照儒家教義修正編撰,文獻由史變經,成為儒家經典。上古曆史中有假史僞史,在實際研究中應特别注意。

上古姓氏的變化,伴随着人類文明進步,文獻記載有不同版本和說法,不似信史時代的信息傳承,有抵牾、錯訛,神話與史實交織一起,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為後人研究開啟了探索方向與途徑。正如國學大師王國維所雲:“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混而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中也往往有史實之素地,二者不易區别。古史傳說是古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能像後代史料直接引據,也不應因混有神話而全盤抹殺”。

華姓淵源除了契商好(子)姓外,還有夏朝仲康姒姓的西嶽華氏、春秋鄭國世子華姬姓的新鄭華氏、秦國公子華瀛姓的鹹陽華氏之說。

根據史料,元明清時期少量蒙古族、回族、滿族、錫伯族漢化改為華姓。在此之前華姓一直為漢族的姓氏,且組成單純,一脈相傳。

曆史上華氏(姓)名人衆多,群星閃爍,自得姓(氏)以來,世代顯達,兩晉以前北方名人衆多,南北朝以後南方華姓顯貴,見諸春秋史冊的華姓名人就有二十餘人,在《中國曆代名人大辭典》中錄有華姓名人八十七位,數量之多比例之高,遠超人口排名一百位前的許多姓氏。

先秦時期,華氏(姓)主要活動在河南及中原周邊地區。宋朝時期,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浙江、河南等,大約有一萬八千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2%,排第二百六十位後。明朝時期,華氏(姓)有十二萬七千餘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4%,排名第一百一十九位,主要分布在江蘇,江蘇占同時代華姓總人口的65%,為華氏(姓)第一大省。

華氏(姓),在宋朝《百家姓》中排名第二十八位。二零二零年十一月第六次人口普查,華氏(姓)為八十二萬四千人,在全國四千多個在用姓中排名第一百七十四位。

現在的華氏(姓)是多民族、多源流、在全國分布較廣的族群,也是人口較多、曆史悠久的古老族群。

參考資料:

巜春秋》

巜左傳》

巜尚書》

巜詩經》

巜史記》

巜通志》

巜元和姓纂要》

巜名賢氏族言行類稿》

巜古今姓氏書辨證》

巜甲骨文合集》

巜百度百科》

巜說文解字》

巜華氏宗譜》

2020.3.1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