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楷書,自然會想起四大家“顔柳歐趙”。
這四個人中,趙孟頫才華橫溢,能詩善文,擅金石,通律呂,繪畫成就頗高。但是,卻排在楷書四大家的最後一位。
難道是在楷書方面,他不如其他幾個人?
其實,顔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頫的楷書各有其特色。其中,顔真卿書法方正平穩,柳公權用筆骨力遒勁,其二人有“顔筋柳骨”之譽。歐陽詢書法結構獨異,法度嚴謹,被譽為“翰墨之冠”;趙孟頫楷書筆法圓熟而秀逸,被稱為“元人冠冕”。
既然各有千秋,那麼,為何要按照“顔柳歐趙”排?因為時間順序?
這四位大師,顔真卿是中唐;柳公權是晚唐;歐陽詢是初唐;趙孟頫是元朝。顯然,四位的座次不是按時代來分的,而是有别的理由。
這其實是練習館閣體的教程。
楷書是将規範性和藝術相結合的書體,融合了篆書的對稱、隸書的方折、行書的簡易。前朝舉子考功名無論是鄉試還是殿試卷子都得用館閣體寫成,而這個次序就是練習館閣體的次序。
為何從顔體開始?
因為顔字開闊、磅礴,所以第一步要學“占格”。楷書都是四方字,所以怎麼在寫字的時候填滿方格是有大學問的。占格不是單純地填滿空白這麼簡單,于是古人就通過學習顔體來補充技能。
柳體,正所謂顔筋柳骨,柳公權的作品通篇精彩,整體效果好,單字而論有時結構并不完美,所以還要改善結構。
哪個結構好?自然是歐體,歐的結構最平正。但是呢,歐體容易寫得闆,狀如算子,于是再學趙。
趙孟頫寫楷書行筆帶有行書筆味道,潇灑活泛。
不過問題又來了,這樣一套走下來簡直太麻煩了,學完得七十歲了,又成不了啟功爺爺,真沒必要搞這麼複雜。那就簡化一下呗,找快的。
清代翁老爺爺總就是:歐裡趙面。取歐的結構,趙的用筆,結合起來,成才速度大大的提高。這也正是楷書學習之訣竅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