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05 07:15:22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美國藍光版封套

20世紀60年代末的好萊塢正在進行一場體制内的“自我深化改革”,它對應着美國社會這一時期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反戰運動、性解放運動。

自打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1931-1955)離去11年之後,蒙哥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 Clift(1920-1966)也于1966年7月23日因心髒病突發死于家中,而出殡的時候“好閨蜜”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1932-2011)請人送來花圈,而蒙哥馬利·克利夫特的最後一部電影《諜網驚魂The Defector》(1966)于10月20日在全美上映。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2

左起:《香港女伯爵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1967)、《野狼Hombre》(1967)和《禁房情變/金色眼睛中的映像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電影海報

《靈欲春宵/誰害怕弗吉尼亞·沃爾夫?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1966)讓伊麗莎白·泰勒在1966年綻放出最強烈的光芒,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1929-1993)的《偷龍轉鳳/如何盜竊一百萬How to Steal a Million》(1966)在市場上的反響尙算良好。

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1924-2004)于1966年推出的兩部電影《凱德警長The Chase》(1966)和《阿巴盧薩/大西部 The Appaloosa》(1966),在票房上都不如同年保羅·紐曼Paul Newman(1925-2008)推出的的兩部電影《地獄先鋒Harper》(1966)和《沖破鐵幕Torn Curtain》(1966)。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3

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到了1967年,馬龍·白蘭度和保羅·紐曼又不約而同的都推出兩部電影。

“喜劇巨匠”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1889-1977)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香港女伯爵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1967),原以為請到馬龍·白蘭度和索菲娅·羅蘭出演,會在評論界和市場上雙豐收,不料“出街”後成了“啞炮”;《禁房情變/金色眼睛中的映像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1967)最初本來是伊麗莎白·泰勒讓蒙哥馬利·克利夫特來演男主角,由于蒙哥馬利·克利夫特那時候的身體很差,無奈由馬龍·白蘭度接替,這部扭曲的同性戀電影在當年基本被“無視”,同時也開啟了伊麗莎白·泰勒的“下坡路”。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4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保羅·紐曼于1967年在全美上映的兩部電影是西部動作片《野狼Hombre》(1967)和犯罪片《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特别是《鐵窗喋血》不僅在商業上大獲成功,而且也獲得評論界一緻好評,甚至有報章直接就以“保羅·紐曼的時代來臨”為題來說他是“一個時代的試金石”。

馬龍·白蘭度當時看了這篇文章後,私下還不屑的和朋友說保羅·紐曼是一個“隻知道放綠光的擺設”。

其實馬龍·白蘭度和伊麗莎白·泰勒都犯了同樣的一個錯誤,他們都沒有去擁抱新好萊塢運動,依然故我的維持着老派的“選片眼光”,對新的變革缺乏“熱情”。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5

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1967年8月《雌雄大盜/我倆沒有明天Bonnie and Clyde》和11月《鐵窗喋血》的相繼推出,讓美國觀衆感受到個人終歸是在“強制國家機器”的槍杆下等待被宰殺的動物,而且《鐵窗喋血》中所展示追求着“平等”、“和平”(盧克的戰争背景)、“性解放”(擦車女郎的鏡頭及盧克的美人魚紋身)等時代精神,讓他們肯定了電影中這種自我身份的尋找和認同。

罪犯盧克(保羅·紐曼飾演)用一個看似簡單明了在監獄中反抗權威的故事來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思考。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6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劇照,丹尼斯·霍珀Dennis Hopper(左)和盧·安東尼奧Lou Antonio

這部電影至少有三個層次,其中最深層的可能是最有趣的。罪犯盧克是一個越戰的退伍兵,也是一位獲得勳章的老兵,他開始發現自己對生活感到厭煩。所以,有一天晚上他喝多了,然後趁着自己醉酒去拆掉了鎮上的停車計時器。這種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令他被判兩年的監禁。

50名囚徒,數着日子,在目光兇狠的長官(斯特羅瑟·馬丁Strother Martin飾演)眼皮底下被安排集體勞動,還有從未讓他們看到過眼睛的布斯·高德弗裡(摩根·伍德沃德Morgan Woodward飾演),那太陽鏡給了他“無眼人”的外号(他甚至不說話,這讓他的形象更成為可怕的符号)。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7

摩根·伍德沃德Morgan Woodward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一開始,盧克似乎是一個比較聽話的犯人——他沉默寡言,彬彬有禮,與世隔絕。但是,當他和監獄裡的頭Dragline(喬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飾演)産生分歧導緻一場拳擊比賽時,Dragline因為個頭比盧克大得多,結果把盧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盧克卻一直拒絕屈服,他的倔強讓他赢得了Dragline的尊重。

在監獄的撲克比賽中,盧克屢屢取勝,得名“冷手盧克”。盧克的母親和侄子的來訪讓他備受鼓舞,雖然他在監獄裡要忍受許多惡劣的環境和非人的待遇,但他依舊對前途充滿了希望。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8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在枯燥的除草過程中,盧克帶領大家提早完成一天的工作,享受了兩小時的自由。當他接到母親去世的消息後,一次一次計劃逃獄都沒有成功,每一次再回到監獄,盧克會受到比以前更嚴密的監視。這隻會激起盧克再次逃跑的欲望。

監獄長的無情和冷酷,也沒有讓盧克向強權和體制屈服,最後盧克被守衛開槍打死。

與他一同逃出的“繩索”又被抓回監獄,從此代替了盧克在犯人中的英雄地位。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9

喬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左二)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不知從何時開始,越獄這種帶有極強反社會性質的反抗行為開始為某種特定的電影類型代言。越獄電影成為了驚悚片、動作片,甚至懸疑片之間的一個特殊交集。

而監獄作為“強制國家機器”的代表其本身對自由的剝奪也賦予了主人公打斷鎖鍊重獲自由的使命。

當主人公盧克最終反抗“強制國家機器”成功時,觀衆的心理滿足在于通過電影這種媒介形式在潛意識中完成了對“意識形态國家機器”的反抗。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0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越獄電影模式也就得以建立:含冤入獄的主人公,飛揚跋扈的獄警,形形色色的囚犯,主人公的勇氣與智慧,最重要的是越獄的準備、行動與結果。

反抗對象的不同又是區分越獄電影的一個重要标準。如《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1963)中的德國軍營、《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1978)中的土耳其監獄,它們都被打上了濃重的意識形态烙印,而《肖申克的救贖/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卻淡化了時代背景,強調了“自由”這個普世命題。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1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日本版海報

肖申克監獄可以是在美國,也可能是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而安迪的遭遇也是人人都有可能遇到的。《肖申克的救贖》的聰明之處也就在這兒,它成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烏托邦電影。

如果純粹從叙事層面來看《鐵窗喋血》,隻不過是監獄版的奧德賽曆經磨難的故事。事實上,這部電影也催生出犯罪喜劇這種類型,其中以艾迪·墨菲Eddie Murphy的《人生/終身監禁Life》(1999)最讓人難忘——也可以稱之為黑人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2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從更深層次來看,“冷手盧克”是它萌芽的社會氣候的隐喻。盧克代表了一部分新的人群,不管他們被“欺壓”得多麼卑微,但他們絕不會屈服。他們不斷地重新站起來,不僅确信自己的行為是正确的,而且也堅信,他們自己最終可以有所作為。

如果這部電影在十年前或十年後上映,這方面的内容就會丢失。但是,在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的民權運動中,這恰恰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3

喬伊·哈姆恩Joy Harmon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盧克的名言“我們的問題是溝通的失敗”,說明強勢的社會與弱勢的個體之間的溝通無法進行。在20世紀60年代這句話可以說是反抗一代的心聲。人與他人溝通失敗、人與自己溝通失敗、人與上帝溝通失敗,一切的問題看似是溝通不暢造成的。

雖然這部電影的整體而言是嚴肅的,但也包含了視覺上的幽默。有幾個場景就讓人印象難忘。第一個場景涉及到一位年輕女子(喬伊·哈姆恩Joy Harmon飾演),她喜歡為一群辛勤工作、汗流浃背的罪犯賣弄風情。當他們在路邊幹活時,她把自己的車也洗了一次,同時确保把她“涼爽”的衣服也完全濕透。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4

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在影片的後面,盧克和獄友打賭他能在一個小時内吃50個雞蛋,他做到了,從坐着吃,到站着吃,到被人拖着吃,到躺着吃。

當盧克吃完那些雞蛋,躺倒在桌子上,他的體态猶如十字架上的耶稣。是的,他的形象正是救世主。但看着盧克忍受折磨也是一個有趣的經曆。

1968年《鐵窗喋血》獲得第40屆奧斯卡金像獎4項提名,也是保羅·紐曼第4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可這部電影唯一獲獎的卻是喬治·肯尼迪(1925-2016)——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5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劇照,喬治·肯尼迪George Kennedy(左)和保羅·紐曼Paul Newman

對于喬治·肯尼迪這位多産的演員來說,不幸的是,他最出名的可能是出演《國際機場Airport》(1970),《鐵窗喋血》代表了他的一個職業生涯的高峰。Dragline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一個角色,喬治·肯尼迪自己也總是在逃避“硬漢”這種類型,歸根結底,他既沒有我們最初設想的那麼強硬,也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獨立。

斯特羅瑟·馬丁(1919-1980)作為監獄長的表現并沒有得到官方的認可,但他的作品已經在電影界流傳開來。盡管斯特羅瑟·馬丁被認為是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最優秀的演員之一,但他從未得到奧斯卡獎。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6

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的影像

喬·範·弗利特Jo Van Fleet——憑《伊甸園之東/天倫夢覺East of Eden》(1955)獲得第28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她在這部電影中飾演盧克垂死的母親,這一角色雖然戲份少,卻還是令人難忘。她的去世代表了這部電影的轉折點。盧克如果不被不公正地關在單獨監禁裡,這樣他就不會想去參加母親的葬禮了,于是決定逃跑。

《鐵窗喋血》的導演是斯圖爾特·羅森博格Stuart Rosenberg(1927-2007),他利用蒙太奇的攝影手段,開創了以後社會派暴力電影的表現手法,斯圖爾特·羅森博格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一直在拍電視。《鐵窗喋血》無疑代表了他職業生涯的巅峰,之後他最廣為人知的電影則是《苦海餘生Voyage of the Damned》(1976)。

史蒂夫麥凱恩越獄(鐵窗喋血保羅紐曼高舉)17

電影《鐵窗喋血/冷手盧克Cool Hand Luke》(1967)中國香港藍光版封套

  • 保羅·紐曼的電影人生 和馬龍·白蘭度超友誼關系持續了幾年
  • 《朱門巧婦》淡化保羅·紐曼的同性戀身份 泰勒把彎男成功掰直
  • 《禁房情變》馬龍·白蘭度在情欲中掙紮 最本色的出演雙性戀角色
  • 奧黛麗·赫本減片酬接演《偷龍轉鳳》卻在拍《麗人行》中出軌
  • 「明星夫妻」保羅·紐曼與喬安妮·伍德沃德:有多少五十年能重來
  • 《虎豹小霸王》基情燃燒的歲月 保羅·紐曼不與馬龍·白蘭度合作
  • 《了不起的蓋茨比》“雙重視野”下奏響“美國夢”幻滅的哀歌
  • 《靈欲春宵》伊麗莎白·泰勒經常在劇組打罵丈夫理查德·伯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