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孟浩然詩畫欣賞

孟浩然詩畫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18:52:57

孟浩然詩畫欣賞(孟浩然不是畫家)1

山水且從容,筆墨自生香。

山水與詩畫向來是密不可分的,蘇轼曾誇贊王維“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王維将山水田園風光描繪得淋漓盡緻,在盛唐唯一能與之媲美的便是孟浩然。二人也是合稱“王孟”,同是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的詩更多了幾分從容與淡定,在美學藝術上的造詣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孟浩然詩畫欣賞(孟浩然不是畫家)2

1、視覺上的色彩搭配

賞孟浩然的詩,如入畫境一般,山水筆墨之間,濃淡相宜,搭配巧妙。縱觀孟詩,有學者統計過,他一共使用過20個顔色詞,一百餘次,尤其鐘愛青、綠、白三種顔色。

古人作畫,顔色直觀,給人視覺沖擊,孟浩然寫詩,有一種朦胧美感,很多詩句看似寫實物,聯想下眼前便會呈現出色彩。比如在《晚春卧疾寄張八子容》中有一句“翠羽戲蘭苕,赪鱗動荷柄”,“翠羽”是指翠鳥的羽毛,“赪鱗”指紅色的魚,孟浩然通過對兩種動物的描寫,呈現出來的卻是兩種生動的顔色,仿佛看到了翠鳥在蘭莖上嬉戲,紅鱗的魚兒在荷葉間遊玩。

再比如孟浩然在《襄陽公宅飲》中“手撥金翠花”,這裡的“金”原本指黃金做的飾物,可讀起來卻好似金光閃閃,光彩奪目。

孟詩對色彩的刻畫,遠不止于此,有些詩句中不直接寫顔色,但卻給人色彩斑斓的畫面感。如《秋宵月下有懷》中寫道“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這句詩雖未直接描寫顔色,卻似明月當空照,露珠在月光的映襯下熠熠生輝,光彩動人,一幅甯靜和諧的畫面。

又如另一句“梅花殘臘月,柳色半春天”,孟浩然通過對“柳”這一實物的描寫,讓人讀後感覺綠意盎然。孟詩巧妙的抓住讀者對字詞的聯想,延伸出的色彩效果遠遠比直接勾勒出來的畫面更具美感。

孟浩然雖然比不上王維在書畫上的成就,但其詩句中對色彩的搭配用的極為巧妙,給人呈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孟浩然深谙丹青之妙,在詩句中常使用相近色,搭配巧妙,毫無違和感。比如《過故人莊》中“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綠與青的巧妙組合,這兩種顔色相近,在色彩,亮度,飽和度方面都有兼顧。

再如《白雲先生王迥見訪》中“手執白羽扇,腳步青芒履”,通過對兩種實物的描寫,用“白”與“青”組合出一幅唯美的畫面,這兩種顔色都偏淡雅,也寫出了詩人内心的淡泊與從容,同時這兩種顔色亦很純,诠釋出詩人不随波逐流,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從視覺效果呈現内心狀态,這便是孟浩然詩的高明之處。

除了相近色彩的搭配,孟浩然在詩中也常用對比色,相互映襯,通過視覺上的反差,突顯張力。

“碧網交紅樹,清泉盡綠苔”;“樹繞溫泉綠,塵遮晚日紅”。這兩句都是孟浩然有名的山水田園風,“紅”與“綠”兩種顔色差别很大,但組合在一起,卻讓人眼前一亮,綠樹倒映在泉水中,隔着纖塵靜賞夕陽,透出别樣的紅,描繪出了一幅壯麗和諧的山村風景圖。

談到視覺色彩效果,必然會論色調,色調有冷暖之分,有明暗之别。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對色調的诠釋也獨具一格。例如小學課本裡學過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用“風雨”、“花落”勾勒出一種悲傷的冷色調,詩句中雖沒有顔色,但呈現出來的畫面是蕭瑟,寂靜的。

如果僅僅從意象本身來判斷色調是不夠全面的,我們必須要縱觀全詩,從具體的語境、意境中去分析。比如孟浩然的《初春漢中蕩舟》

初春漢中漾舟

唐 · 孟浩然

羊公岘山下,神女漢臯曲。

雪罷冰複開,春潭千丈綠。

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

波影搖妓钗,沙光逐人目。

傾杯魚鳥醉,聯句莺花續。

良會難再逢,日入須秉燭。

“雪罷冰複開,春潭千丈綠”,這句詩有白色與綠色,這兩種顔色都屬于冷色調,如果單純的看這句詩,我們會有一種凄冷之感。但接着看後面的詩句,“輕舟恣來往,探玩無厭足。波影搖妓钗,沙光逐人目”,畫風一轉,詩人在遊玩,而且心情愉悅。所以白色與綠色勾勒出來的視覺是另一種純潔、優美、恬靜的狀态。同樣的意象,在不同的語境之中,韻味便千差萬别。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為何獨具美感?因為他的詩視覺效果呈現得非常棒,經常會用到色彩的調和。比如他的《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

還将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開篇寫愁,聽猿啼,望江水急流,心中無限凄涼,是一種極其凄冷的色調。接下來卻描寫了月亮,而且是朗月,眼前的凄冷在明月的籠罩下變得清冷,色調調和後,呈現出來的畫面便不再那麼凄涼、孤寂。如果詩中不是明月,而是缺月,那麼此詩意境便隻有無窮無盡的凄涼,讀者也體會不到其中色調調和的美感。

孟浩然詩畫欣賞(孟浩然不是畫家)3

2、聽覺、觸覺與嗅覺完美融合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不僅在視覺上獨具美感,在聽覺、觸覺與嗅覺上也具特色。比如《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栖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月夜生涼,描寫的是觸感,泉水潺潺是聽覺上的享受,孟浩然的詩有一種清新淡雅的氣息。

又如《春曉》中“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把春天的氣息描繪得淋漓盡緻,處處聞鳥鳴,聽覺上的享受,美感十足。

再如《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荷風淡淡生香,雨露滴在竹子上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聽覺與嗅覺的完美融合,這亦是孟浩然詩的一大特色。

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孟詩勾勒出來的畫面,視覺、聽覺、觸覺、嗅覺面面俱到,美不勝收。

3、時間上的轉換、空間上的層次感

孟浩然山水田園詩之美,在于時間的轉換,空間的錯落感。以《夜歸鹿門歌唐》為例: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栖隐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首句寫明是黃昏時分,漁舟唱晚,人向江村,詩人乘舟回到鹿門,前面四句描繪的都是黃昏即景。下句的“月照”寫出了時間上的變化,由黃昏轉入夜幕,不僅有色調上的明暗變化,更有時間上的錯落。仿佛眼前出現了兩幅唯美的場景,一幅是黃昏時分江畔的景象,一幅是夜幕降臨,月華如練的寫照。時間上的轉換給人不一樣的美感。

再比如孟浩然的名作《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空間上近景與遠景的自由切換,讓人耳目一新。一句簡單的詩句,卻把遠近的景色聯系在一起,空間上的錯落,看起來層次感分明。

從美學的角度來審視時間空間上的轉換,孟浩然無疑是此中王者,三言兩語便将一幅畫面的輪廓清晰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孟浩然詩畫欣賞(孟浩然不是畫家)4

4、留白的藝術

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留白,是中華美學藝術的精髓,不僅可以拓寬視野,大量的留白,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亦巧妙的運用留白的藝術,讓人浮想聯翩。比如他的《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日暮時分,船停泊在煙波缭繞的方寸之地,天上的雲倒映在水中,影子仿佛比兩岸的樹還低,初升的明月伴着清幽的江水,此刻顯得格外親近。

詩寫到這裡便戛然而止,讀者卻意猶未盡,讓人不禁聯想到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否是心上人?又或者望月思鄉,内心惆怅;再者是詩人寄情于山水之間,靜靜享受這份美好。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情,我們不得而知,詩人最後一句“江清月近人”,給我們想象的空間,這就是詩中留白的藝術。

結語:

孟浩然的詩講究清雅自然,詩中體現了道家的審美與情趣。“天道無為而自然”,不與誰争。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在美學上的造詣極高,不遜于有“詩畫雙絕”之稱的王維。

讀一首好詩,如同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卷,有山有水,有聲有色,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這便是詩詞的魅力!

孟浩然詩畫欣賞(孟浩然不是畫家)5

參考文獻:

《全唐詩》

《淺析古典詩歌色彩美的三個層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

《孟浩然詩歌的藝術特色》中國政法大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