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6:56:37

北京城曆史悠久。

明清北京城的城牆,遺留不多。但留下的部分,已成文物,如東便門附近的城牆遺址,另外還有德勝門箭樓和西便門。

另外,正陽門及其箭樓是原有的遺存,而永定門則是後來複建的了。

其他的重點文物,還有天安門、鐘鼓樓等。

與皇家建築有關的,紫禁城及其周邊建築,是一大塊。

2020年12月31日,傍晚時分,筆者急忙趕往天安門廣場,由于來的晚些,沒能進入廣場。隻好,遠遠的望着,見證了經曆了不平凡一年的國旗随着太陽落下,為2020年的中國畫下一個圓滿的句号。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

這一年,我們都經曆了什麼,每一位中國人都難以忘記。

觀禮國旗徐徐降下,夕陽西下,天安門的節日燈光開啟,瓊樓玉宇般的感覺映入眼簾。

筆者忍不住的邁動雙腿,通過地下人行橫道,來到天安門前。

天安門的名字始于清代順治年間。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2

這一年是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的明代皇城正門承天門被改名為天安門。

其實,作為明清北京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始建于元代。

元初,營建大都時,在大都城南區域建成皇城,這皇城的正門叫靈星門。有些人不認為元朝是中華王朝,但從元代皇城的建設規制和城門命名習慣,元朝國家制度用的都是中華王朝的傳統制度。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3

明代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诏開始修建北京宮殿。

永樂十五年(1417年)始建皇城正門,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命名為“承天門”,寓意“奉天承運”、“受命于天”之意。不幸,明正統年間毀于火災,明成化年間時重建。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4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5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6

來到這裡,除了無比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城門外,最讓我欣賞的還有城樓前的一對華表,與金水橋旁的獅子一同,組成了一組完整的建築呼應群體。

天安門前的這對華表,始建于明朝永樂年間。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7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8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9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0

仔細欣賞,雕刻精美,整整600年的曆史,曆經滄桑,見證了太多的政壇風雨。

這對華表,柱周盤繞飛龍,柱上橫卧雲闆,再上是圓形的承露盤,盤上有一蹲獸,此獸名為犼(hou)。

華表的四周環以漢白玉欄杆,四角的每個柱頭上均坐着一隻小石獅。

追根溯源,這華表所代表的含義深刻。

在中華民族曆史上的堯舜時代,帝王們要在人來人往的路口上樹立一個稱為“诽謗木”的杆子,上挂木牌,供路人書寫谏言,以針砭時弊。後來這诽謗木逐漸成為一種标志物,用以表示納谏于臣民的誠意。

後來,這诽謗木不斷演變,逐漸變成一種建築标志物。

到了漢武帝時,這種标志物被正式命名為“華表”,意為“華飾屋之外表”。

其實,這明清天安門前的華表有兩對,因為天安門後還有一對。但這兩對各有不同之處。

天安門門前這對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而天安門後面的那對華表上的的石犼,則面向宮内。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1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2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3

天安門華表全景圖(從另一個視角欣賞天安門前的藝術絕品)14

故在自古以來的傳說中,人們把宮前的石犼叫“望君歸”,意為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而面向宮内的石犼則稱為“望君出”,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内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

這四根的每一根華表,都是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為9.57米,其直徑為98厘米,重約2萬公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