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拿着花饽饽的趙菁菁。 受訪者供圖
圖為拿着花饽饽的趙菁菁。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重慶3月4日電 (李晨)成雙成對的福虎、繁花簇擁的壽桃……經過調面、和面、揉面、塑形、點裝、醒發、蒸制等多道工序後,一個個造型各異、形态生動的花饽饽新鮮出爐。這些花饽饽都出自于“花饽饽”非遺傳承人趙菁菁的工作室。
今年是趙菁菁在重慶生活的第六年。作為山東人,趙菁菁在去年決定将家鄉的非遺文化帶給重慶人,“重慶早已是我的第二個故鄉,很希望‘花饽饽’這項非遺文化能在重慶有一片‘沃土’。”趙菁菁說。
圖為趙菁菁做的萌虎造型的花饽饽。 李晨 攝
資料顯示,花饽饽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是山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花饽饽的原料采用優質面粉和新鮮的瓜果蔬菜,在保證營養美味的同時,聰明勤勞的山東人還利用剪刀、擀面杖等簡單的工具,做出鯉魚、龍、鳳、壽桃等寓意造型,讓花饽饽宛若一件件“藝術品”。
圖為制作花饽饽需要的一般工具。 李晨 攝
緣起:童年時光的夥伴
“受外婆影響,我從四五歲時就開始接觸制作花饽饽了。”趙菁菁回憶,1986年出生的她,在童年沒有橡皮泥,隻有家裡幾乎每天都會蒸的饽饽(饅頭),“揉面團的感覺酷似玩橡皮泥,同樣能捏出造型,而且還能吃。”
雖然山東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饽饽,但趙菁菁家庭是“花饽饽”非遺文化傳承人之家,在外婆的耳濡目染下,她從小做起面闆上的小助手。
圖為剛出爐的花饽饽。 李晨 攝
在直觀感受花饽饽誕生過程中,趙菁菁也結下了與花饽饽的情緣,逐漸了解了這個能吃的“藝術品”的由來,明白了花饽饽裡蘊含的美好祝福,“棗饽饽象征着團團圓圓,魚造型的花饽饽寓意富貴有餘,此外龍、鳳元素也是花饽饽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寓意着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成長在被麥香環繞的童年,趙菁菁覺得花饽饽不僅僅是一種食物,也蘊含着濃厚的親情。“花饽饽,是我童年的味道,也是一家人團聚的味道。”趙菁菁說。
圖為魚造型的花饽饽。 李晨 攝
發揚:國外留學的慰藉
學習西式面點、鑽研酒店管理,趙菁菁在成年後前往國外留學,但她骨子裡還是忘不了那縷麥香。
“在留學期間,我開始嘗試自己獨立做花饽饽,因為能采購的食材有限,隻能做一些花、魚、元寶等簡單造型的花饽饽。”趙菁菁回憶,自己将作品帶到同學聚會的那天,所有外國朋友都感到不可思議,對花饽饽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圖為包含龍、牡丹等元素的花饽饽。 李晨 攝
“花是怎麼捏出來的?”“元寶代表的是什麼?”面對朋友的好奇,趙菁菁講起了花饽饽的曆史,并讓外國友人親手捏做花饽饽,感受中國的非遺文化魅力。
“越是接觸西式面點,便愈加感受到花饽饽的文化魅力。”趙菁菁說,花饽饽無論是在制作還是寓意上都值得被人知曉,作為“非遺傳承人”,更有責任和義務去發揚和傳承。
圖為福袋造型的花饽饽。 李晨 攝
傳承:他鄉再續情緣
2021年,趙菁菁選擇在重慶成立工作室,打算将花饽饽文化傳到重慶。“北方的傳統主食就是面食,南方人對花饽饽的知曉度要低一些。”趙菁菁稱。
花饽饽在南方是否會水土不服?趙菁菁表示,在氣候和受衆口味上,花饽饽也許會面臨挑戰。她告訴記者,面對重慶夏季動辄40度的高溫天氣,發面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影響,“往往師傅還沒完成上一件作品,下一個花饽饽就醒好面了。”趙菁菁解釋,這種情況即使開空調也無濟于事。
圖為虎年元素的花饽饽。 李晨 攝
另一方面,為迎合南方人的口味,趙菁菁正在不斷研發如臘肉味、鹹甜味等口味,此外還結合重要節日、時事熱點,制作相應元素的花饽饽,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接受。
趙菁菁的事業正如花饽饽一樣“蒸蒸日上”,工作室的訂單不斷增加,回頭客也越來越多。在推廣花饽饽的這條路上,趙菁菁有着自己的目标:“我想讓更多的就業群體,能夠靠花饽饽手藝去實現自己的價值。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記住和愛上花饽饽這個非遺。”(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