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在購買黃金飾品的時候,會對“足金”、“千足金”、“萬足金”、“18K金”、“24K金”等詞感到十分迷惑,對選購金飾品産生一定的影響。那麼金飾品的這些種類都分别代表着什麼?又有哪些區别呢?
1.K金
黃金的特點之一就是延展性高,所以難以鑲制出各種精美的款式,尤其當鑲嵌珍珠、寶石和翡翠等珍品時容易被丢失。因此,人們在黃金中加入少量銀、銅、鋅等金屬以增加黃金的強度和韌性,這樣制成的金飾,又稱K金。
K金(或開金)是黃金與其他金屬熔合而成的合金。K金的“K”是外來語“Karat”一詞的編寫,完整的表示法:Karat gold(即K黃金),“AU”或“G”是國際上用來表示黃金純度(即含金量)的符号。
K金飾品的特點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配制成各種顔色,且提高了硬度,不易變形和磨損。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9K金等。
K金可以根據需要配制成各種顔色,在國際上流行的K金首飾各種顔色都有,大家常見的有黃色和白色。黃金中混入25%的钯或鎳,就會成為白色,組成它的主要成份還是黃金,這的叫法就叫白K金。
18K的貴金屬75%是黃金,由于含有25%的其他金屬,因而可以制作成不同的顔色,如白色、黃色、玫瑰紅色,分别稱為:18K白色K金、18K黃金、18K紅金(玫瑰金)等等。
我們知道,純黃金很柔軟,不适合首飾造型,不适合鑲嵌寶石,加入了其他金屬的18K金,不但擁有黃金一樣珍貴的價值,而且因其成分比例完美,具有延展性強、堅硬度高、色彩多變的優點,運用在飾品設計上,既色澤美麗、又結構堅固,能盡情發揮出複雜精美的創意表現,實現各種各樣的造型。因此,18K金在當代的珠寶首飾中廣泛應用,很受歡迎。
2.足金
從純度方面來說,所有含金量不少于99%的都叫做足金,足金包含了千足金和萬足金。
足金:對于黃金制品含金量的成色問題,國家标準有很明确的規定,即商家銷售的每件黃金飾品必須挂牌标明其含金量和重量。含金量不少于99%叫做足金,足金為深黃色,俗稱二個9。
千足金:含金量千分數不小于999‰的稱千足金。印記為“千足金”、“999金”、“au999”或“g999”。
萬足金:含金量千分數不小于999.9‰的稱為萬足金,是首飾成色命名中最高值。印記為萬足金、999.9金、au999.9或G999.9。所以,萬足金肯定是千足金,但千足金則不一定是萬足金。
足金的優點:
由于含金量高于99%的黃金才會被叫為足金,所以足金具有較高的含金量,同等重量中,足金比較其他品類的黃金價值更高,黃金色澤更純。
足金的缺點:
由于黃金具有延展性高,質地柔軟的特性。所以黃金純度越高,越不宜做出複雜的造型和樣式。足金相對于K金,能夠做出的飾品樣式更少,造型也相對簡單。
3.足金的命名更改
2014年12月國标委修改了标準編号為 GB11887-2012的《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國家标準中對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和命名要求。該标準将于23日起在國标委官方網站上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拟于春節前正式批準發布。
按照國際通行做法,新标準将取消“千足金”“千足鉑”“千足钯”“千足銀”的純度命名。
2015年春節前夕,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布GB11887-2012《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單,2016年5月4日起實施,今後即使是純度999.0‰的金飾,也隻能标注為“足金”,而不能像現在叫“千足金”和“萬足金”了。
4.金飾品的标準和區别
萬足金、千足金和足金的區别購買黃金首飾,首先要認清黃金首飾的質量檢驗标識。市場上銷售的黃金首飾,應配有質檢機構的檢驗标識,标識明确标注首飾的金含量、重量。
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0‰的黃金,俗稱"二九金".打的印記是"足金",或"99金"或"G99"等.
千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9‰的黃金,俗稱"三九金".打的印記是"千足金",或"999金"或"G999"等.
萬足金:含金量等于或大于999.9‰的黃金,俗稱“萬足金系列”打的印記是“萬足金”或“999.9金”等。
K金可以根據需要配制成各種顔色,在國際上流行的K金首飾各種顔色都有,大家常見的有黃色和白色。
9K金的金含量不低于375‰。
18K金的金含量不低于750‰;
22K金的金含量不低于916‰;
24k金常被認為是純金,成為"100%",但實際含金量為99.99%,折為23.988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