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是北宋最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曾在多地為官,政績卓著。擔任宰相後,他大力推行改革,試圖把逐漸走下坡路的宋朝引入上升通道。可惜改革最終失敗,壯志未酬空落遺憾。在文學上,他的成績卓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寫下了許多精彩詩文。
下面這首七絕《登飛來峰》,就是其中頗受歡迎的一首。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
公元1050年夏,30歲的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期已滿,返回江西臨川故裡時,途經杭州攀登了飛來峰,于是寫下此詩。
全詩基本釋意:
聽說在飛來峰極高的塔上,雞鳴時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雲會遮住我的視線,隻因為如今我身在最高層。
前兩句賞析:千尋塔:古時一尋約等于現在的1.6米,千尋應該是1600米之多。王安石在這裡是借指,形容這個塔很高。飛來峰和千尋塔組合在一起,成為當時王安石目之所及的最高點,應該高于周圍的一切山峰。他聽說在這裡清晨雞鳴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旭日東升的燦爛美景。
後兩句賞析:雖然周圍的山峰被白雲環繞着,一片朦胧氤氲狀态,但我并不擔心這些雲霧會遮住我欣賞美妙日出的雙眼。因為腳下所處的地方,是這一方天地中最高的位置。我是處于“一覽衆山小”的制高點啊。
杭州飛來峰
這是王安石初涉宦海時的詩作。
王安石21歲即考中進士,随後進入官場。他先從基層做起,擔任了淮南節度判官。任期滿後,他放棄了京試——踏入京城進入上層官場的機會,而在浙江甯波鄞縣擔任了知縣。在此任上四年,他興修水利、擴辦學校,初顯政績,為将來進入最高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很明白自己想幹什麼。他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後來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這是一首通過描繪風景來抒寫抱負的詩。詩中的“浮雲”當然是指未來将會遇到的那些挫折和反對。
王安石登上飛來峰
此時詩人正值青壯年,躊躇滿志抱負不凡,正好借攀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未來将要馳騁政壇一顯身手的壯闊情懷。此詩可看作他實行改革前吐露雄心的表現。 後兩句形象地揭示“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反映了作者高瞻遠矚,胸懷寬闊,不畏困難,勇于改革的豪邁氣魄和堅強意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