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次走新219國道,從大理出發自駕丙察察進藏,途徑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夾峙下的怒江大峽谷,在碧羅雪山邂逅了一個小村莊,它被譽為“記憶之城”,它的前世今生不能不令人動容,它便是知子羅村。
我見過許多廢棄之城,或因資源枯竭、或因交通不便、或因産業調整,但是沒有一座是因為一個可怕的預言而人去樓空、也沒有一座行政級别落差如此之大的地方。
幾十年前的知子羅,曾是怒江州府所在地,也是碧江縣城所在地。在當時,它是當之無愧的怒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再往前追溯,它也曾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驿站和集市。如今竟然變成了一個普通的小山村,隸屬于福貢縣匹河怒族鄉。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知子羅的行政級落差如此之大呢?這一切都源于至今并未發生的、幾十年前的一個可怕預言。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地質專家經過考察論證,認為知子羅所在的碧羅雪山處在巨大的滑坡體上,存在着發生城毀人亡的風險。因為這個預言,州府遷出、居民被疏散,知子羅就此人去樓空。
但是也有固執的居民不肯撤離,依然留下來生活。時隔幾年,專家的預言并未發生,知子羅卻幾乎成為了空城,所有的建築依然完好如初,隻是蒙上了一層物是人非的凄涼。
由于怒江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在這樣偏僻險峻的地方有許多閉塞、艱苦、貧困的小村莊。
那裡的一些村民在得到政府的支持以後,在80年代末期,陸續搬遷至知子羅村,知子羅村重新煥發了一絲生機。一度有200多戶居民在這裡定居下來,這其中也包括一些原來已撤離又重新返回的知子羅居民。
如果用現在的眼光審視知子羅,它是一個“世外桃源”般美麗的地方,在傈僳語中知子羅本就是“好地方”的意思。
隻是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知子羅再美麗,幾十年前的那些極具時代氣息的建築也在經曆了人去樓空的歲月風霜以後,也在“慢慢變老”。它們就如同幾十年前的時光機,會把見到它的人們瞬間拉回到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在知子羅,我見到了那座八角樓,它曾是知子羅的圖書館,幾十年前剛建好便荒廢。我還見到了縫紉社、信用社、供銷社、電影放映站、學校、氣象台、公安局、武裝部、州委招待所、州新華書店等等舊址,它們的存在讓知子羅變成了一座“記憶之城”。
如今,走進這座安靜的小城,除了緬懷逝去的歲月,也收獲了它再煥發青春的喜悅。我看到建在碧羅雪山山腰、老知子羅山坡上的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知子羅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數幢仿古典安居房美倫美煥,原來住在那些70年代老房屋裡的村民有了新居。因為這樣,那些代表着時代記憶的老建築也将被更好地保護起來。
我能與知子羅村邂逅,内心喜悅,它讓我重溫了往昔歲月,這是一場無與倫比的遇見。有朝一日,您會來知子羅村看一看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