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5:25:08

39健康網(health39net)

在我國,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

對于每個失眠的人來說

熬最晚的夜,看最早的太陽

就是他們的生活寫照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

睡不着的他們,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換枕頭換床墊、買眼罩買耳塞……

甚至有人轉向了各類助眠保健品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2

特别是被譽為“助眠神器”的褪黑素

這兩年,更是成為了失眠人士

争相追捧的對象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3

那麼,這東東到底是神馬玩意?

今天九叔就來講講

褪黑素與睡眠的那些事

褪黑素是由哺乳動物松果體

分泌的一種吲哚類激素

之所以這麼命名

本是因它能讓兩栖類動物的皮膚顔色變淡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4

如褪黑素可讓青蛙皮膚中黑色素凝聚,讓其顔色變淺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5

而它最主要的功能

是在感知晝夜變化後

把信息傳遞給

下丘腦,腦幹等器官組織

從而調節人們的睡眠狀态和時間

說白了

它相當于一個

傳達睡覺命令的信号兵

Step1: 夜晚降臨

“追光部門”眼睛做出反應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6

Step2:感知光照減弱後

大腦發出睡覺指令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7

Step3: “信号兵”褪黑素

向各組織器官傳達指令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8

作為“人體安眠藥”

分泌足量的褪黑素

對于助眠确實有一定作用

但它也很容易受外界影響

一旦受分泌少了

就可能讓人失眠或睡不好

分泌褪黑素的兩大影響因素

01

光照

光照強度時長

都會影響合成褪黑素的酶類活性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9

而當黑夜來臨,光刺激減弱

褪黑素才會逐漸增多

提醒人們該睡覺了

如果你深夜還在修仙玩手機

手機的燈光也會抑制褪黑素分泌

那麼到點睡不着,就别怪人了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0

02

年齡

随年齡的增長

體内褪黑素的分泌也會下降

特别是35歲之後

人體褪黑素下降幅度明顯增強

甚至會出現睡眠障礙多系統的紊亂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1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2

不是所有失眠都能依靠褪黑素

補充适量的褪黑素

确實可幫助調整晝夜節律,有助睡眠

但,長期或過量服用褪黑素

也會産生一系列副作用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3

而且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

心理壓力、精神障礙、酒精咖啡等

缺失褪黑素隻是其中一種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4

所以治病還得講究對症下藥

哪類失眠适合吃褪黑素

NO.1 褪黑素分泌減少型失眠

比如老年人

年齡增大,褪黑素分泌減少

失眠由此産生

睡前服用褪黑素,對他們有明顯改善效果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5

NO.2 生物節律失調型失眠

嚴重睡眠拖延症者(熬夜修仙黨)

或需倒時差及倒班制人群

褪黑素都能幫助其調節規律作息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6

NO.3 快速動眼睡眠期行為障礙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睡眠行為障礙

發作時眼球會産生快速運動的症狀

同時身體會和夢境産生同步

成為睡夢中的“武林高手“

比如在夢裡與人打鬥

現實中出現拳打腳踢的暴力行為

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床伴的睡眠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7

臨床研究發現

褪黑素對此症狀有效

(尤其是伴有神經變性疾病者)

不良反應也相對較少

但九叔還是奉勸各位

擁有這種症狀的患者

還是及時就醫吧

褪黑素服用指南

最後,附上褪黑素服用指南

千萬别貪多!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8

太困了睡不着的原因(明明很困卻睡不着)19

睡眠質量影響生活質量

希望大家每天都能睡個好覺

成為元氣滿滿的打工人

據說當你失眠的時候

你将在别人的夢裡出現

點擊下方視頻查看

參考資料:

[1] Mccord C P, Allen F P . Evidence associating pineal gland function with alterations in pigment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A Ecological Genetics & Physiology, 1917,23:201-224.

[2] 劉君. 褪黑素與睡眠[J].養生大世界,2020(6):77-78

[3] 張昱,盧明鷗. 褪黑素與睡眠、衰老及癡呆[J].精神疾病與精神衛生, 2003,3(4):316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衆号:39健康網(health39net),謝絕二次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系原作者。39健康網,深度有趣的知識健康科普。

編輯:健康教育與傳媒科

(資料來源網絡,且僅用于科普公益宣傳,如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