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臘月裡,氣溫偏低,最适合制作可口的臘味了。剛進冬月,人們就開始預定肉品,挑選制作臘味的原料,加工好後晾曬風幹。寒冷的冬天,飯桌上放一碗香味四溢的臘味,家人們火爐邊團團圍坐,是童年最溫暖的記憶。這類美味由來已久,在保鮮技術落後的過去,人們就是用腌制、風幹、煙熏等等方法保存食物,待來年仍可享用。
●血豆腐
血豆腐大家都品嘗過,但不一定清楚具體的制作方法,其實制作工序很簡單,隻要準備好食材、瀝幹揉捏、靜置、控制好翻曬時間就可以了,方便易學,健康美味。
先購買新鮮豬血、豆腐、五花肉,将豆腐靜置,瀝幹水分,五花肉切成絲,不用太細。将瀝幹的豆腐、未凝固的豬血、肉絲一起倒入大盆内,撒入花椒、食鹽和适量燒酒 ,不停地揉捏攪拌到均勻為止。注意豬血不可太多,加進去豆腐略顯粉紅色就可以了,加多會導緻成品偏硬,口感不細嫩。接下來将攪拌好的原料用雙手團弄成圓形或橢圓形,放入簸箕或篩子内在室内靜置幾小時,水分稍幹就可以放在陽光下進行翻曬。記得小時候,外婆帶我們做血豆腐,一般瞅準天氣晴朗的日子,清早備好食材,趕在下午做好,放一個晚上,第二天一早有太陽就端出去曬。曬四到五天,收回室内自然風幹,等血豆腐切開不會散片就可以了。
血豆腐與臘肉一同煮熟,切片裝盤即可上桌;先切片再蒸熟也行,如果炒着吃那就用青蒜和幹辣椒,血豆腐成品兼具豆幹的彈性和臘味的鹹香,再炸點花生米、洋芋片,倒上一盅老白幹,那滋味給個神仙也不換。
●泡肝與沙肝
泡肝制作是用“吹”,而沙肝用“舂”,均選用豬肝為主料。取新鮮的完整豬肝一個,一定要氣管沒有任何破損,從主氣管往豬肝裡打氣,再把用鹽和花椒面調配的作料吹送到豬肝支氣管的各個部位,用細麻線紮緊,整個懸挂晾幹,食用時取下切薄片蒸熟。搭配肝片的蘸水不用醬油醋,講究用酸湯來調制,酸菜壇裡滗兩勺酸湯,放入新鮮小米辣段、碎蔥頭、芫荽、姜末調成,入口酸香酥軟,别有一番風味。
舂豬肝要在宰年豬的當天,準備好大盆,豬肝取下立馬動手切成小塊,盆裡放入炒熟的黃豆面、精煉豬油,加上鹽、八角面、草果面、花椒粉,再往盆裡倒入适量雞蛋液,把豬肝與豆面、雞蛋液、香料等攪拌均勻,然後一點點放到石臼裡,全家大小輪流上陣使勁舂,舂到豆面與豬肝融為一體後舀出,做成方形長條,放在竹簸箕裡晾曬到半幹定型即可。本地傳統的吃法是将它和老火腿同煮後切片,細細品嘗,不隻有火腿、黃豆、豬肝混合而成的特殊濃香,還有肝片細小顆粒像沙粒一樣在舌面散開的感覺,所以稱作沙肝。
●腌三線
麗江地區喜歡臘排骨,昭通一帶獨寵醬熏肉,會澤本地酷愛腌三線肉,過年前不腌上那麼幾塊,就嚷嚷着說這節沒法過了。
三線肉是五花肉中的精品部分。腌制時,豬肉洗幹淨先用酒腌一會兒,接着把備好的鹽倒進鍋裡加點花椒炒一下,鹽炒香後鏟出來放涼,再細心抹遍豬肉。抹好鹽的肉用麻繩串起來,挂在通風透氣的地方自然晾幹,注意不要用太陽暴曬。腌三線肉洗淨用砂鍋煮熟,夾出放涼後,片成幾乎透明的薄片,這種吃法最具食材的原味,肥肉不膩,瘦肉香嫩,肥瘦相間别有一番風味。三線臘肉片亦可用幹椒青蒜爆炒,或加入時鮮蔬菜、土豆等烹制成各種口味的幹鍋享用。
血豆腐、泡肝、三線肉全用上,組個大盤三拼,早成為本地年夜飯中的一道傳統美味。而臘腸、火腿等,各地均有腌制,雖說各有風味,但制作過程大同小異,在這就不一一贅述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