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韓國總統尹錫悅,指示韓國外長樸政,就韓國重構全球産業鍊可能采取的措施,向中國做出事先說明,以防止中韓雙方産生誤解。
不過在尹錫悅政府僅僅對華示好5天之後,韓國就突然變臉,試圖為追加部署薩德尋找借口。
韓國媒體最新消息,在為期三天的國會質詢中,韓國新任外長樸政就韓中關系表示,上屆政府對華政策中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對此表示遺憾。
他還說,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雙方的溝通互信和戰略對話明顯不足。
聽這個說法,好像新一屆韓國政府要加強與中國之間的溝通,但實際上,尹錫悅擔任總統之後,韓國對華關系的惡化是很明顯的。
就在這次國會質詢中,樸政還推翻了文在寅時期,韓國針對薩德問題對華做出的“三不承諾”。所謂的三不承諾,指的是韓國在薩德事件後的公開立場。
此前因為樸槿惠任内,堅持跟美國勾結,部署了直接威脅中俄戰略安全的薩德系統,導緻中韓關系惡化,文在寅上台之後對此事做出補救,承諾不再部署新的薩德反導系統,不再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不再謀求韓美日軍事同盟。
“三不政策”可以視作是樸槿惠把中韓關系弄僵以後,文在寅政府改善中韓關系的重要舉措。
樸政在此次國會質詢中,直接拿“三不”政策開刀,聲稱“僅僅隻是韓國的立場,并不是向中國做出的承諾,中韓雙方沒有簽署協議為此提供支撐”,之後卻又說要加強與中國的戰略溝通,明顯就是口惠而實不至。
其做法與美國嘴上喊着要跟中國“密集外交”,管控兩國風險,實際上卻對台出售武器,派高級官員竄訪台灣地區一樣,看似是在糊弄中國,實際上是在糊弄本國的民衆。
他們主要是想告訴韓國民衆,韓國新政府在改善中韓關系一事上,已經“盡力”了,接下來如果中韓關系惡化,那麼責任就不應該由韓國政府承擔。
此舉騙不了中國,但的确能忽悠一下韓國民衆,畢竟大多數人都習慣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去看問題。
但這就有個新的問題,韓國政府為何要忽悠自己的人民呢?
如果從長遠來看,很有可能就是在為追加薩德尋求合法性,那麼如此一來必然要否定文在寅的“政治遺産”,至少是将“三不”政策的性質,從“對華承諾”轉為“單方面立場”,給予可以“靈活變動或解釋”的空間。
而如果從最直接的因素看,當然是為了安然度過此次國會質詢
韓國的國會質詢,約等于政府工作報告,尹錫悅政府執政已經有幾個月了,這是他上台之後的第一次政府工作報告。
但國内的局勢,對尹錫悅來說可能并不那麼友好。首先,他上台之後采取的一系列内政外交的政策,在民間并沒有獲得支持,據韓國民調機構的數據,韓國民衆對尹錫悅政策的支持率,隻有35%左右。
超過60%以上的韓國民衆,是不支持他上台後的一系列舉措的,作為一國總統,施行的政策卻被全國60%以上的老百姓反對,當然是很危險的。
因此,現在的尹錫悅政府為了甩鍋,建立自己的權威,穩定政權,就必須轉移注意力。此次國會質詢中,韓國新政府面對質詢的策略,就是凡事都往文在寅政府的錯誤上推。
但凡是文在寅政府反對的,新政府都支持;但凡是文在寅政府之前支持過的,韓國新政府都拿出來反對。
從黨派鬥争的角度來看,這麼做的确有利于穩固自己的基本盤,但是從整個韓國國家的利益來看,不顧現實韓國的現實經濟情況,一味地為了反對而反對,破壞中韓關系,顯然是不利于韓國經濟複蘇與發展。
另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尹錫悅政府作出目前的種種舉措,根源還是韓國經濟出了問題。而韓國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韓國制造業的衰退。
這兩年人工智能和芯片技術等迅速發展,中國崛起,很多原本在韓國和日本的産業鍊,逐漸由于中國的競争優勢轉移到中國了,韓國産品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迅速下降,連續幾個月出現貿易逆差。
這些經濟困局,都在考驗着執政者的水平。
客觀上來講,韓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整體下滑,這是産業升級和産業革命的結果。韓國應該做的,是發力于技術,提升自己在某一項或者某幾項技術領域的不可替代性。
但韓國并沒有這麼做,或者說現在的尹錫悅政府,沒有朝着這個方向發力。他們覺得韓國的制造業之所以衰落,是因為中國的制造業搶了韓國的飯碗。
因此,尹錫悅堅決地倒向了美國,試圖借助美國遏制中國産業鍊的機會,重新把制造業搶回去。但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産業升級的過程就好像水流一樣,從技術水平較高,資本較充裕的國家,流向技術水平更低,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那是不可避免的。
産業已經轉移出去了,很難重新轉移回來的,美國就是例子,特朗普搞了四年制造業重回美國,還是鬧得一地雞毛。
美國借助霸權都沒做到的事情,韓國憑什麼認為能夠做到呢?
經濟發展是有規律的,非要一個發展中國家的産業,回流到發達國家,那是違背經濟規律的,韓國新政府看不明白這一點,就隻能被美國再次坑的經濟危機,甚至國家破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