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作家凱文·凱利在《失控》所說的,“這一切都是關于天然與造物的聯姻。”新一輪的關于“人工智能vs人類大腦究竟勝負如何”“人工智能的發展将如何影響人類未來”的讨論則來自一個周五的夜晚。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第四季引入的“人機大戰”形式,人工智能“小度”為人類帶來了極大挑戰……無論當下的勝負結果被如何解讀,對這場人機之戰的熱議都将會持續很久。
2017年新年伊始,當“小度”在《最強大腦》與人類的對決中拿下兩勝一平、未嘗敗績、獲得晉級腦王賽的資格時,一篇題為《“人機大戰”勝負并不重要,最終目的是讓技術服務于人》的文章在網上獲得熱傳。直到現在,這篇文章提到的有關人機大戰、人工智能的熱議還在持續,人工智能也成為了兩會中的一大熱點話題。
3月11日下午15時,北京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這裡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領導在回應記者有關人工智能發展情況的問題時,特别提到《最強大腦》:“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有幾位最強選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廣泛關注。”
作為一檔電視綜藝節目,從引入傳統文化元素到引爆人工智能話題,《最強大腦》在這個開年之春,連續成為輿論關注熱點,标志着電視綜藝節目的影響不隻是在文化上,還延展到科技圈,兌現了“讓科學流行起來”的宗旨。
《最強大腦》引爆“人工智能”
1997年,IBM的超級電腦“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名家卡斯帕羅夫;2006年,中國的超級計算機“浪潮天梭”同時對戰5位中國象棋特級大師并獲勝……
“從2016年到2017年初,人工智能(AI)的聲量正不斷增加,阿爾法狗在棋場上大殺四方,各種關于AI題材的新影視作品也更加受到人們親睐。科技朋克(cyber-punk)風格主導的一系列作品,《機械姬》《西部世界》乃至漫威宇宙中的人工智能元素都受到追捧。”《“人機大戰”勝負并不重要,最終目的是讓技術服務于人》一文以如此開篇引出《最強大腦》第四季的“人機大戰”。
事實上,第四季裡的人工智能“小度”,并非《最強大腦》第一次人機大戰的主角——2016年6月30日,螞蟻金服技術團隊研發出的人工智能“螞可”(Mark),憑借其超越人類的生物識别能力,與《最強大腦》著名的參賽選手“鬼才之眼”王昱珩進行人臉識别的PK:作為人臉測試樣本的是近50名網紅美女,有着相似的面龐和五官,評委會随機選中其中的一位,選手們要在數百張照片中選出這一位。
螞蟻金服高調展示人臉識别技術的背後,有着為該技術的金融應用造勢的動機,比如刷臉服務、取代密碼和手機校驗碼等,對人臉識别技術要求頗高。而“螞可”的人類對手王昱珩有着超越常人的觀察力,曾在《最強大腦》的節目中從同質、同量、同水源的520杯水中輕松挑選出評審選中的一杯水,被尊稱為“水哥”。
誰會獲勝?人工智能的未來在哪裡?這一對決旋即引起文化界、科技界、傳媒界等多方轟動。最終,王昱珩戰勝“螞可”,為人類扳回一局。
半年之後,人工智能再戰《最強大腦》,這次的主角換成了百度的智能機器人“小度”。
相較于“螞可”,“小度”有着更高級的人工智能。“小度”在跨年齡人臉識别任務上,以3比2的比分險勝“最強大腦”代表王峰。雙方要根據嘉賓章子怡從20張蜜蜂少女隊成員童年照中挑出的3張高難度照片,通過動态錄像表演将所選童年照和在場的成年少女向匹配;還要觀察一位30歲以上的觀衆,随後将他從30張小學集體照中找出。
有人将這場比賽稱為“中國電視史上首次人機對戰”的比賽。對于這場險勝的意義,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說,世界頂級的科學家也隻能理解人腦運作機制的一部分,百度人工智能算法參考人腦較少,更多基于數據分析和深度學習。百度方面希望“小度”通過與“最強大腦”們的決戰,迅速提升自己的智能。
此次“小度”的人類對手中還有王昱珩:比賽在黑暗模糊的環境下,模拟盜賊晚上偷東西被監控拍到,看看雙方能不能通過模糊的影像,在30個人中識别出“盜賊”。
雖然王昱珩慘敗給“小度”,但已經讓人工智能學會了更多。而通過《最強大腦》強大的影響力,人工智能也深入更多人的頭腦中。
科技部門領導關注背後
《最強大腦》第四季人機大戰結束不久,3月11日,在全國兩會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領導在回答記者關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規劃與措施時,特别提到《最強大腦》的人機大戰:“我們的企業也很給力,大家看到了比如阿裡巴巴、百度、騰訊、華為,他們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大家已經在市場上看到了一些。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節目,有幾位最強選手和人工智能PK,引起廣泛關注,AlphaGo也是如此。人工智能确實取得了很快發展,它将會引領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我們的生活。”
2016年被稱為人工智能元年。企業層面,谷歌、微軟、Facebook、百度等國内外科技企業巨頭紛紛加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政府層面,英美等國家在2016年紛紛發布了各自的人工智能政府報告。今年全國“兩會”上,人工智能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
不得不說,《最強大腦》引入人工智能“小度”,又一次踏準了國家政策,踏準了科技發展方向。
2017年是人工智能的落地年。2017年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2017年度全球十大突破技術,其中的“刷臉支付”一項,代表公司主要即為百度等以中國為主要市場的公司。
制造“小度”的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IDL)主任林元慶表示,百度人臉識别技術在2016年取得“突破性(進展)”,百度花了很多力量在研發和推廣該技術。在林元慶看來,“小度”在《最強大腦》圖像識别環節3:2戰勝人類,“是一個标志性事件。”
林元慶介紹說,作為百度圖像識别的核心技術,百度人臉識别可以實現人臉檢測、人臉對比、人臉查找,并已應用于百度魔圖、百度網盤、百度識圖等産品中。“人工智能在自動駕駛、金融産品等方面的應用,人臉識别隻是其中一個模塊。”在他看來,未來身份認證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用認證,“人就直接走。”
2016年,百度人臉識别技術已經用于浙江烏鎮景區的遊客“刷臉”通行系統。林元慶透露,2017年,全國至少會有100個4A、5A級旅遊景區啟用百度人臉識别系統。除了景區、地鐵、寫字樓等的閘機系統,林元慶還說,百度還确定人臉識别技術的另三大落地方向:1.火車站、機場等交通領域;2.保險、銀行等金融系統;3.手機,希望有一天能夠像指紋一樣代替鍵盤。
在2017年1月5日《最強大腦》第四季首場比賽的看片會上,林元慶表示,截至2016年9月,在人臉識别測試集上,百度已經将錯誤率降到2.3%。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表示,“小度”目前不能完全明白人類的思想,要向王峰、王昱珩等名人堂頂級大腦學習,更好服務人類。
《最強大腦》“有所作為”
從人機大戰回看,可以發現從一開始,《最強大腦》的節目方就沒有把這檔節目當成一個普通的綜藝節目,而是注入了使命感,特别是宣傳科學的使命,正如節目口号所說的那樣,讓科學流行起來。
早在2014年3月17日,《中國青年報》就以《最強大腦“讓科學流行起來”》為題報道說,《最強大腦》火了,捧紅了“找茬王”鄭才千、“中國雨人”周玮、“蛋叔”李勇等一批“最強大腦”。事實上,這批“最強大腦”不僅成了明星,也将成為中國腦科學研究的樣本,同時成立的“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已有300人被納入其中。
當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衛東看完《最強大腦》節目組發來的策劃案和已經找到的幾十名選手的資料後,“就覺得非常震撼,這一定是要用自己的後半生去做的事。”
和李衛東一樣,《最強大腦》節目背後有20多名中科院院士、教授組成的專家團隊,包括來自腦科學、生物學、運動神經學專業的院士、教授、長江學者以及國外的十幾位來自耶魯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專家團隊并不是挂名的顧問,而是從前期策劃到選人,從項目确定到如何評判,全程參與節目。
“要強調科學,就必須有科學體系。”設計節目背後的科學體系,便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劉嘉的任務。當時曆時半年,他确定了一套評估方案:對每一個參賽選手,都要先運用Cattell-Horn-Carroll(CHC)智力模型進行評估,進行一份由58道題組成的測試,從流體智力(通用能力)、晶體智力(習慣性知識)、加工速度、感知運動能力4個方面及各個小項來進行打分,再确定選手要挑戰的項目。
評估結果不僅是對選手的能力測定,還會影響到項目的設定。比如,第一期節目中,從2.25萬個魔方色塊牆中“找茬”的鄭才千,在上節目前已在記憶界小有名氣,19歲時便獲得過世界腦力錦标賽的最高榮譽“世界記憶大師”稱号。但經過評估,劉嘉發現他不僅具有超強的記憶力,還同時具有很強的視覺能力,所以才設計了魔方牆的項目。
而曾被鑒定為智力障礙、卻能夠在短時間内計算16位數的14次開方的選手周玮,在錄制前便到了劉嘉所在的北師大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檢測。在進行了系統化的行為測量和對大腦結構、功能的磁共振掃描,發現在做數學題時,他的大腦内頂溝和上額葉有明顯的激活。“這說明他的大腦沒有任何損傷,反而運算能力極強。”劉嘉說,如果周玮早些被發現,可能會成為數學家或者密碼學專家。
“我們的任務則是把這些人才收集起來,建立一個人才庫。”李衛東說。
一個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正以節目組收集到的為樣本建立起來。“這個節目的選手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機會:研究超常人的腦子,建立中國超級大腦人才庫。”李衛東說。
《最強大腦》的評審也不含糊,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麻省理工大學麥戈文腦研究所所長羅伯特·德西蒙尼。
在2014年2月舉行的一場《最強大腦》研讨會上,國家新聞出版部門領導回憶,1995年,主管單位召集了很多科學家,開了一場關于加強科技宣傳的研讨會。會上号召科學家說老百姓聽得懂的話,媒體把科學家推到前台,讓科學家成為明星,讓百姓關注科學。然而,20年來,“好吃又好看”的科學節目卻一直沒能做出來,直到《最強大腦》出現。
也正因為如此嚴謹,《最強大腦》才能推出含金量頗高的人機大戰,并被科技部門有關領導所關注。
嚴謹的科學體系帶來了不一樣的綜藝節目,也收獲了觀衆的心。開播幾年來,《最強大腦》的視頻率一直在綜藝節目中排列前茅。
在索福瑞全國52城收視率的榜單中,2017年2月6日-2月12日綜藝節目中《最強大腦》排名第九,2月13日-2月19日排名第五,2月20日-2月26日排名第一。而在這三次的前20名榜單中,其他綜藝節目多是歌舞、相親、生活等内容,做科學的隻有《最強大腦》一家。
有關領導在3月1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還表示,科技部正在集聚科技界、企業界的專家和創新型企業等,共同制定促進中國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規劃,估計兩會以後很快就會和大家見面。
人工智能最終會發展到什麼樣?《最強大腦》裡的人機大戰又會帶來哪些更耀眼的比賽?“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是創造未來。”天才計算機大師阿·倫凱(Alan Kay)說道。也許在《最強大腦》的比試中,你就能觸摸到未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