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放言五首·其三》,便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所創作的一首有用的詩。《放言五首》是白居易創作的一組富含哲理的政治抒情詩,在這組詩中,他根據自己的豐富閱曆,分别就社會人生的貧富、貴賤、真僞、禍福、生死等問題發表了鮮明的态度以告誡世人。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則是就社會人生的真僞問題,發表了啟人深思的哲理性議論。即如果你想對人或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它離不開時間的考驗,需要你從整個曆史去衡量、判斷,切忌不要根據一時一事的表面現象就下結論。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
首聯“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意思是說,我贈你一個解決猶豫不定的好方法,不需要你去龜蔔和拜蓍。“鑽龜”、“祝蓍”,是指古代通過問蔔求簽,來判斷吉兇禍福的方式。從這兩句詩的意思來看,白居易自然認為這種方法不靠譜。那麼,白居易手中的好方法究竟是什麼呢?
颔聯“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便着重說明了這個方法。它的意思是說,要想知道玉的真假需要燒足三天,要想辨别是枕木和樟木需要七年之後。“試玉”句,白居易自注說:“真玉燒三日不熱”。“辨材”句,白居易自注說:“豫章木,生七年而後知”。這裡的言外之意是說,堅貞之士必能經受長期磨練,棟梁之材不是短時間就能認出來的。即事物的真僞優劣隻有時間才能考驗出。
頸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則是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用白居易的方法,就會做不出準确的判斷。意思是說,周公鋪佐成王時,某些人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曆史證明他對成王一片赤誠,說他篡權為假。王莽在未代漢時,憑借着假裝謙恭,迷惑了很多人,他篡權才是真。
尾聯“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複誰知”,意思是說,假如這樣的人當初就死去了,那麼他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這兩句詩緊承前面一句,是整首詩的關鍵。決狐疑的目的是為了分辨真僞,真僞分清了,自然就沒有了狐疑。但如果你過早的下結論,不用時間去考驗,就會被一時表面的現象所蒙蔽,從而冤屈好人。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他以具體事物來表現普遍規律,小中見大,具有發人深思的藝術效果。我想在日常生活中,白居易所列舉的這種情況,大家都會體驗過。總的來說,這首詩可以說是史上最有用的一首詩,你可以不會背,但至少要讀一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