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實習生韓甜、記者王峰報道要問今天的大學畢業生求職最想進入的行業,那麼互聯網肯定算其中一個。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是應屆生最期望就業的行業。2021年9月,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面向全國大學生發起調查,有64.33%希望畢業後能進入互聯網行業工作。
不過近兩年頻繁引發熱議的互聯網企業裁員、減招、降薪、加班、競争内卷、“35歲危機”等新聞,也一次次打破了職場人的“大廠濾鏡”。在媒體報道中,“00後”找工作不再迷信“大廠”也成為一個新現象。
對于部分“00後”來說,“大城市 大廠”早已不是高薪的唯一選項。
“比起内卷的互聯網大廠環境,我更喜歡能自由支配自己時間、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現在的自媒體、短視頻都很受歡迎,個人的創意和想法能得到曝光和關注,更多富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機會在等着我們。”一位北京“00後”畢業生張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而互聯網企業在自身業務調整和崗位結構優化升級的背景下,其對應屆畢業生的需求也有所轉變。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互聯網頭部企業飛速成長,帶動了互聯網行業整體進入高速增長階段,也創造了大量崗位需求,每年吸納大量應屆畢業生就業。
麥可思研究院近日發布的《2022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最近五年來,“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一直都是吸納應屆本科生的第二大行業類(2021屆為9.2%),其中以互聯網相關行業(包含軟件開發業、數據處理、互聯網運營、網絡搜索引擎等領域,以下統稱為“互聯網行業”)為主,2021屆達到8.3%。
結合所在單位的類型看,應屆本科生主要集中在民營互聯網企業,就業比例從2019屆的6.0%增長到2021屆的6.9%。
值得注意的是,應屆本科生在中小型互聯網企業就業的比例出現下降,2021屆(2.9%)相比2020屆(3.4%)降低0.5個百分點,下降幅度達到15%;在大型互聯網企業就業的比例有所上升,2021屆(2.7%)比2020屆(2.1%)高了0.6個百分點。
畢業生更加重視對畢業第一個“工作平台”的選擇,相對于中小型互聯網企業,互聯網“大廠”為年輕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好的舞台。
張檬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對未來的職業規劃影響很大,大公司有更好的平台和資源,也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對職場新人的培養流程也更成熟。我在互聯網‘大廠’實習了半年左右的時間,雖然工作強度可能會比小企業更大一些,但能夠快速學習成長,這都是很多中小企業有所欠缺的地方,對自身長期的職業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不過,2022屆本科畢業生的IT業求職環境發生了變化。互聯網“大廠”要麼裁員,要麼校招規模有限,反倒是中小型互聯網企業釋放了大量崗位。
在6月底勞動經濟學會就業促進專業委員會舉辦的二季度就業形勢分析會上,智聯招聘相關負責人介紹,智聯招聘近日完成的企業調研顯示,IT通信電子互聯網行業上半年職位發布量增長15%。
“互聯網大廠紛紛裁員,但是大量中小型IT互聯網公司上半年釋放了近百萬個職位。”這位負責人說。
從就業崗位構成上看,“互聯網開發及應用”和“計算機與數據處理”是應屆本科生進入民營互聯網企業最主要從事的工作,兩者相加占比達到七成以上,且近兩屆比例基本保持穩定。
但如果對崗位進一步細分會發現,近兩年應屆本科生從事初始技術崗位占比下降。比如從事計算機程序員的比例從2019屆的15.1%下降至2021屆的12.3%,降幅為19%。
與此同時,應屆本科生從事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崗位占比出現增長,2021屆(2.0%)較2019屆(1.6%)增幅為25%。此外,增幅較大的還有設計/開發、信息安全、網絡管理相關崗位,2021屆(33.7%)較2019屆(30.2%)增幅為12%。
收入高、待遇好一直是互聯網行業對職場人吸引力的最重要來源,尤其對應屆大學生來說,進入互聯網企業可能意味着剛工作就能拿到其他行業工作兩三年才能達到的薪資。
就業藍皮書數據顯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已連續五年領跑行業薪酬榜,在2021屆達到6781元,比同屆本科生平均月收入(5833元)高出948元,但漲幅偏低。
2021屆本科生起薪漲幅(5%)已低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7%);與同屆本科生平均月收入差距也明顯縮小。
此外,根據拉勾網數據研究院2021年底發布的數據,互聯網人對薪酬的增幅期待保守,遠低于互聯網大廠提供的人均薪資漲幅(18.6%),而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老互聯網人”的漲薪期待更為消極,3-5年與10年以上工作經驗大廠人才的期望薪資增幅僅為5%。
高校對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同樣值得關注。
在互聯網行業就業的本科畢業生主要來自計算機類專業,屬于畢業生規模較大的專業類。根據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數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年均畢業生人數在10萬以上。在招聘人數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畢業生勢必面臨着較為激烈的求職競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互聯網相關領域知識、技術等更新換代較為頻繁,人工智能、設計/開發、信息安全等新興崗位的占比不斷上升,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專業的教學内容也需要特别注重調整與更新。
然而,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課程并沒有完全跟上這些新變化。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同學王宇提到,“學校用的是比較經典的教材,學的大多是底層的基礎理論課,比如計算機編譯原理、操作系統等,在課餘時間和找工作之前,大多都需要自己看書自學,才能适應招聘市場的要求。”
就業藍皮書顯示,根據2021屆畢業生的反饋發現,當前計算機類專業本科生認為課程内容不實用或陳舊的比例(2021屆為46%)明顯高于工科專業平均水平,說明其課程教學内容的調整與更新仍需強化,才能更好地适應互聯網相關領域業務發展的需要。
“在學校會參加一些IT類的比賽,能夠在實戰中提高自己的水平,如果學校在兼顧基礎理論的同時多開設一些實踐課,對畢業生參加互聯網企業的招聘會更有利。”王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