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标:
1、區分上午、下午,并嘗試用完整的語言表達上午我在幹什麼,下午我在幹什麼?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紅、綠各一個小房子 幼兒一日生活圖片 幼兒一日生活的課件
活動重、難點:
區分上、下午,并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1、大胖子睡了,二胖子睡了,高個子睡了,你睡了,我睡了,大家都睡了,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大胖子醒了,二胖子醒了,高個子醒了,你醒了,我醒了,大家都醒了。
2、公雞喔喔叫,太陽出來了,是什麼時候?(白天)
二、談話導入
1、白天小朋友幹什麼?(上幼兒園)
2、上了幼兒園先幹什麼?(上課)
3、上完課了,我們坐的有些累了,我們要去幹什麼呢?(做早操)
4、做完操了,我們要幹什麼去了?(回教室)
5、這時候,我們覺得口渴了,要幹什麼呀?(喝水、看電視)
6、看完電視了,宋佳老師和大家一起幹什麼呢?(唱歌、跳舞)
7、這是,我們覺得肚子餓了,要幹什麼去呀?(吃飯)
8、吃完飯了,我們要幹什麼了?(睡覺)
9、睡醒後我們又幹什麼呢?(喝水、吃午點、滑滑梯、滾皮球)
10、玩的有些累了,我們去哪兒呀?(教室)
11、回教室幹什麼呢?(洗手、洗臉、喝水)
12、這個時候呀,你看誰來了?(爸爸、媽媽)
13、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了,你跟老師說什麼呀?(再見)
二、觀看小朋友一日活動照片
1、小朋友在幼兒園一天的活動,老師把它變在電視機裡邊了,你們想不想看呀?(想)
2、出示PPT,介紹幼兒在園活動情況,并用完整的話說
三、變魔術
1、小朋友看看,老師今天給你帶來了什麼?(大大的房子) 什麼顔色的呀?(紅色的,綠色的)
2、小朋友在幼兒園又是做操,又是滑滑梯,有這麼多的事,現在呢?老師把它從電視裡變出來,信不信呀?
3、依次出示幼兒一日活動圖片
4、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上午小朋友上幼兒園 上午小朋友在上課 上午小朋友在做操
5、老師呀,告訴你一個秘密,睡午覺以前叫上午(把上午兩字貼在紅色的房子上),那睡午覺以後叫什麼呀?(下午)
6、上午小朋友做了好多事情,下午,我們做什麼了? <文章.出自屈老師教案網.>下午小朋友在玩皮球 下午小朋友在滑滑梯 下午爸爸媽媽接小朋友回家
7、總結 剛才,我們說了睡午覺以前是上午,睡午覺起來是下午。小朋友說說,現在是上午還是下午?為什麼呢?
四、送圖片
每位幼兒一張圖片(上午或下午圖),先觀察,再說一說,圖片上的幼兒在什麼時候幹什麼?(大生的告訴爸爸媽媽,說對的小朋友把圖片送給爸爸媽媽)
活動反思:
作為新手的我,在教學方面沒有太多的經驗,我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以下是我的幾點認識:
一、充分了解托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認識上午、下午的經驗 托班幼兒的孩子,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帶領幼兒回憶一天的生活情況,上午小朋友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上午小朋友跟老師一起跳舞……;下午小朋友滑滑梯、下午爸爸媽媽姐小朋友回家……學生有一些了解,這就是本課的一個知識基礎。
二、幫助幼兒構建知識框架
(1)學生的生活經驗一般是感性的、點滴的,老師需要通過一節課把這些點滴有條理有層次地串聯起來,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的框架。在這節課中,我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抓住幼兒感興趣的圖片,讓幼兒在圖文并茂的結合下,認識上午小朋友在幼兒園幹了什麼,同時,能用比較完整的語言表達。
(2)在逐步、具體的構建知識框架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幼兒認識下午。通過幼兒對上午的認識,大部分幼兒掌握了其特點,在表達下午小朋友将幹什麼時,不用教師提醒就可以較完整的說出,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把點滴生活經驗變成系統數學知識目的在于使其更好地運用到生活中去,以幼兒的一日生活為主,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聯系生活實際,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自己上、下午在幼兒園分别幹了什麼。 時間概念的初步建立,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活動中教師說出一個内容,請幼兒說一說是上午還是下午,但是籠統的描述孩子不好接受,感覺到區分上午與下午對于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不能夠很好的進行區分,雖然告訴孩子們在睡午覺之前是屬于上午,睡醒覺之後是下午,但部分幼兒不能夠準确的說出來,所以活動中調整的活動形式,教師出示各種一日生活圖片,請幼兒為圖片區分上午與下午,這樣孩子能夠較容易的分出上下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