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新員工培訓已經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一環,然而許多企業卻為了走捷徑誤入了那些新員工培訓的坑,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類現象呢?
來源|培訓雜志
(ID:trainingmagazine)
4181字 | 11分鐘閱讀
新員工培訓誤入的“坑”
▼将入職培訓等同于崗前培訓
很多企業在新員工入職培訓時為了走“捷徑”,直接将新員工崗前培訓的模式照搬到入職培訓中,認為兩者差不多,能用就用,還可以為企業“節省”人力、物力。有的企業甚至跳過入職培訓,直接給員工分配崗位——反正有崗前培訓。
殊不知,新員工的入職培訓與崗前培訓是有區别的。
入職培訓
崗前培訓
時間
新員工進入企業之後,沒有分配崗位之前。
新員工分配崗位之後,沒有獨立上崗之前。
目的
較為宏觀,主要是了解和熟悉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發展曆程、組織架構、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等,幫助新員工從學生或者社會人的身份轉化為企業的一員。
要求新員工熟悉本崗位的操作要求、技術指标、安全要求等,初步了解崗位專業知識,以便早日獨立上崗工作。
培訓組織
職教中心或者企業的人力資源部。
企業的車間和班組。
要求
根據企業的人才培養戰略,實現留人、育人、用人的協調統一。
根據企業生産計劃,滿足基層崗位對人員素質和技能的要求。
另外,崗前培訓的要求強度要嚴格得多,直接把崗前培訓當作入職培訓,新員工還未适應企業的氛圍,就有可能被“吓跑”了。所以這條“捷徑”走不得,是企業自斷“才”路的敗招。
▼忽略企業文化宣傳
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企業文化介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有些培訓者認為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可以慢慢體會,這其實是企業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首先,新員工在招聘的時候,對企業基本上有個大緻的了解,而入職之後,會将所看到的、聽到的情況跟印象中的進行對比。如果發現兩者相差甚遠,則可能看不到企業精神所在,或者領略不到企業的内涵。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産生“受騙感”,選擇離開的可能性就會倍增。
對于剛入職的新員工來說,企業的“攻心”策略非常重要,而企業文化就是攻心的“良方良藥”,可以有效醫治新員工的“糾結病”“懷疑病”。
這是因為企業文化的宣傳,能夠讓新員工更深入地了解企業的精髓,感受到企業精神激勵人心的“點”,從接觸企業的過去和現在,到憧憬自己在該企業的美好未來,激起新員工的雄心壯志,對企業馬上有了改觀,“主人翁”思想就會油然而生。
新員工的入職培訓,有些可以“省”,有些卻不能“省”。
例如企業過去取得的成績和效益、榮譽和輝煌,能省則省,因為很多新員工看重的是現在和未來,是當前的職場氛圍和将來的成長可能性,談再多的過去也不會起到明顯的激勵效果。
而企業文化的宣傳是不能“省”的,因為企業文化更多的是幫助新員工樹立在這裡拼搏的信心。忽略了企業文化的宣傳,則直接斷掉了新員工了解企業“靈魂”的最佳途徑,或許省下來的時間能夠讓新員工了解更多的規章制度、組織架構,但企業文化對于新員工的意義,是這些所代替不了的。
▼重培訓,輕關懷
“以人為本”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關心員工成長”是很多企業留住人才的殺手锏。但這種關懷對于新入職的員工來說,經常遙不可及,這主要是因為在很多培訓者的眼裡,入職培訓最重要的是強調企業的規章制度,新人進來得知道企業的“條條框框”,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都要清清楚楚。
于是在很多培訓課上,新員工人手一本《企業制度》或者《企業紀律》,要求從頭到尾一字不漏看清楚、記仔細,有些還會抽查、考試等。
新員工進來是滿懷希望和憧憬的,對于人生職場總會産生一些美好的向往,卻被枯燥乏味的培訓課破壞了這份美好感覺,心裡的想法可想而知。
由此,“距離”“縫隙”“裂痕”就容易在新員工與企業之間出現,新員工感受不到企業的關懷,心情會逐漸壓抑,難以适應新環境所帶來的拘束感。
▼不進行職業生涯輔導
很多新員工都是剛踏入社會的畢業生,缺乏生活經驗與工作經驗,所以職業生涯輔導對于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入職培訓是新員工職業生涯的第一課,萬事開頭難,當新員工選擇了企業,潛意識裡都希望今後的路走得順暢,早日成功。針對員工的這些心理,在入職培訓中增加職業生涯輔導的課程,有助于新員工今後的成長。
在新員工入職培訓中不進行職業生涯輔導,并不是走“捷徑”,相反還會危害到企業的利益。
新員工入職培訓是接受職業生涯輔導的最佳時機,當真正進入崗位後,職業生涯已經正式開始,加上技術業務學習以及繁忙的工作,知識接受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根本無法顧及到職業生涯規劃。
而職業生涯輔導也應講究一定的方法,如果隻追求名人效應,脫離企業實際,新員工的迷茫感和失真感會更強烈。
▼入職培訓不需要激勵機制
一些企業在新員工的入職培訓中,以完成任務的心态迎來新員工,講一番大道理,然後将他們送往一個個基層崗位,整個培訓就算結束了,這中間根本不存在激勵機制。培訓人員一般會認為這隻是一個鋪墊而已,不需要什麼激勵機制,又不是上崗培訓,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學好學壞都是一個樣,最後帶領他們前進的還是崗位上的老員工,入職培訓簡單點就行了。
入職第一課就吃“大鍋飯”,自然會在新員工腦海裡留下這樣的印象:在這裡幹,學好“怎麼混”就行了。有了“不良”的開端,自然不會有好的過程和結果,最終損害的是企業本身的利益。
原本可以成才的人,卻因為一個“混”字而變得平庸,原本是一群未來的崗位骨幹,卻因為看不到企業的激勵機制,先入為主地認為這裡的發展前途也不怎麼樣,從而失去了學習動力和競争意識。
入職培訓需要有一定的激勵機制,這是“小投入、大回報”的典型映照。激勵員工應從入職培訓抓起,用激勵機制讓培訓變得更有活力。
激勵并不隻有物質獎勵,有時候培訓老師的一句誇獎,或是企業領導的一聲贊許,都有可能改變一名新員工今後的職業軌迹。激勵機制是提高員工學習興趣和任務執行力的前提,反映了一個企業尊重人才的小環境和大氛圍,同時也能對抱着無所謂态度的新員工形成警示作用。
如何做好新員工培訓
衆所周知,新員工是公司新鮮血液,也是公司的未來。因此,作為打造後備梯隊人才隊伍重要的一環,新員工的培訓應得到充分重視。
事實上,很多企業也都宣稱重視新員工培訓,并且也做出了努力,但效果卻差強人意。新員工對公司抱怨連連,甚至主動離開。不斷流失的新員工正在拷問我們:如何才能做好新員工的培訓?
▼明确新員工培訓需求
一般來說,在對新員工提供實際培訓之前,首要要根據新員工的特點,明确他們的培訓需求,新員工在培訓需求方面,一般呈現如下特征:
有強烈融入公司、融入部門團隊的欲望;
求知欲望比較強烈,想盡快提升能力以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希望盡快做出成績,體現自己的價值,得到别人的尊重。
在此基礎上,再對應每一項培訓需求,開發設計相應的課程。之後才能進入培訓的實施階段,以及最後的培訓評估。
願做
(激發新員工的學習和工作熱情)
會做
(教會新員工工作中需要的技能)
能做
(為新員工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培訓需求
獲得關懷和尊重
勝任崗位
融入公司和部門
課程設計與開發
企業文化/團隊觀念/行業、産品、競争對手等介紹/學習發展通道/薪酬介紹各項管理規定(作息、考勤、食宿等)
時間管理、有效溝通等通用技能/業務培訓(專業理論與技能)
部門融合/部門各項管理制度/繼續學習業務技能
培訓流程
公司級培訓
公司業務培訓
部門培訓
培訓評估
反應評估
以學習評估為主,以行為評估為輔
以行為評估為主,以學習評估為輔
▼新員工培訓流程三步走
培訓能否真正落地産生預期效果,關鍵是看培訓流程設計是否科學。
培訓流程可分為三個部分:公司級培訓、公司主要業務的培訓,以及進入部門後的培訓。
第一步:公司級培訓
新員工報到時,人力資源部可考慮發放一份入職材料,即新員工入職手冊。
在這一階段,需要格外關注的是讓新員工盡快融入公司,能夠安心在公司裡學習成長。為此,必須做到在培訓中關懷,在關懷中培訓。
雲學堂 3N 新人“速”造認證課程
線上學習内容
實際工作中不少企業“重技能,輕思想;隻培訓,不關懷”。具體來說,即新員工培訓重點放在技術上,輕視思想教育。導緻的結果是員工掌握了技能,但在思想上沒有融入公司,缺乏認同感。
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企業要多給他們一些人性化的關懷(最易被忽視),讓他們快速度過生存期(1~3月),這是人才梯隊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
第二步:公司主要業務培訓
為了更好地培養新員工,增加關注度,在公司主要業務培訓中,最好采用雙導師的制度。雖然該制度會增加新員工培養成本,并且存在師生矛盾的培養風險,但是實施效果上來看,利大于弊。在雙導師制中,導師與師傅分别承擔了不同的職責。
第三步:部門培訓
進入部門培訓後,會經常出現一種不好的現象——總部培訓較嚴格,下到一線被“放羊”。也就是說,公司層面的培訓要求較為嚴格,但進入到部門後,要求變得稀松,新員工能力提升較慢。因此,企業要做好前期的培訓計劃制定工作,計劃中要包括培訓内容、負責人、預期效果等。
雲學堂 3N 新人“速”造認證課程
學習流程特色
▼重視培訓評估
經過上述三個階段的有效培訓後,一般來講,新員工都能逐漸地認可公司,并很快地進入工作角色。不過,在實踐中,一些公司的新員工培訓内容充實,形式多樣,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問題出在哪裡?
主要原因是效果評估環節出了問題。培訓評估工作要做好,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沒有考核、沒有淘汰機制的培訓,會使得新員工沒有學習壓力,容易得過且過,甚至濫竽充數。南京某路橋公司做法比較好,他們會在試用期後讓新員工自身評估,同時上下級對其評估,和其溝通,使其明白自身能力短闆。
不能等到培訓最後,才知道不理想。分段進行效果評估,不合格者還可以進行補充培訓。
可以從公司級培訓、公司業務培訓、專業課、實習等幾個維度(按照實際需要賦予不同的權重)進行評估。
可采用柯氏四級評估方法,前期可多采用反應評估,了解新員工對培訓的滿意度;後期可多采用學習評估,通過筆試、現場操作、模拟演示等方式了解新員工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必要時還可采用行為評估,即了解新員工在培訓後在工作上所應用的行為狀況。
//////////
因此,要做好新員工培訓,首先要抓住新人培養的痛點,各個擊破,帶領職場新人快速進入角色。雲學堂深入洞察職場新人培訓困局,結合自身平台、内容、運營三大優勢打造了O2O混合式學習項目3N 新人“速”造課程,為0-18個月新人增效賦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