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師表》中,諸葛亮自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衆所周知,“布衣”常常用來借指平民百姓,那麼諸葛亮真像他自己說的那樣,隻是平民百姓出身嗎?還是說這隻是他的一種自謙呢?實際上,諸葛亮不僅出身極不簡單,而且姻親好友極為龐雜,與荊襄豪門名士多有來往。
出身徐州琅琊諸葛氏,随叔父從徐州至荊州
諸葛亮出身的琅琊諸葛氏,雖然不如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那麼顯赫,也不如颍川荀氏那樣的一方豪強,但也算是琅琊陽都一帶的名門望族。琅琊諸葛氏的奠基者是西漢元帝年間的司隸校尉諸葛豐,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也曾任泰山郡丞。
諸葛亮八歲時,其父諸葛珪病逝,時為劉表屬吏的諸葛玄(諸葛亮叔父)得知消息後,遂前往泰山料理諸葛珪後事,并至徐州照顧諸葛亮兄妹幾人。不久,曹操出兵征讨徐州陶謙,為避戰亂,諸葛玄便帶着諸葛亮、諸葛均和兩個侄女輾轉逃至廬江一帶,但卻與前往江東的諸葛瑾失散。
後來,豫章太守周術病逝,諸葛玄被袁術表為豫章太守(裴松之在《三國志注》引《獻帝春秋》稱是劉表上表推薦),然而東漢朝廷卻派朱皓接任,諸葛玄便又于興平二年(195年)帶着諸葛亮兄妹幾人前往荊州投奔了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在朱皓和揚州刺史劉繇的聯手攻擊下,諸葛玄兵敗被殺。在失去了叔父的庇護之後,諸葛亮這才帶着兄弟姐妹在隆中隐居,潛心耕讀。
姻親好友關系極為龐雜,諸葛亮影響力并不小雖說在失去了父親和叔父的庇護後,諸葛亮的身份已經基本相當于一個布衣,但由于與其他地方豪族的聯姻,再加上與諸葛亮來往的朋友,使得他的親友圈極為龐雜,實際上在荊州已經具備了一定影響力。
首先是姻親方面。在劉表的治理下,不少豪族為了躲避戰亂遷入荊州,當時僅擁有兩千石以上官員的便多達數十家,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蔡、蒯、龐、黃、馬、習、楊七家,而諸葛亮的長姐便嫁給了蒯祺,蒯祺出身襄陽蒯氏,乃是蒯良、蒯越的侄子,而蒯越乃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左膀右臂;次姐則嫁給了龐山民,龐山民出身襄陽龐氏,乃荊襄名士龐德公之子。
此外,諸葛亮則迎娶了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氏,黃承彥雖然沒有入仕,但卻與荊襄名士和上層圈子多有來往,其本人不僅與龐統、龐德公、司馬徽、徐庶等人交好,而且其本身便是南郡大士蔡諷的女婿,而蔡諷也是荊州刺史劉表的嶽父。如此一來,諸葛亮實際上與荊州刺史劉表也有些親戚關系。
也就是說,通過士族聯姻,諸葛亮實際上與荊州七大豪門中的蔡氏、蒯氏、龐氏、黃氏、習氏都擁有了親戚關系。
其次是好友方面。雖說諸葛亮“躬耕于南陽”,但其也不僅僅隻是耕讀,實際上與荊襄地區的士族名士也多有來往。例如根據《三國志》的記載,出身襄陽馬氏出身的馬良,在給諸葛亮寫信時便稱其為“尊兄”,可見兩人之間的關系的緊密。又如《襄陽耆舊記》有載,“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再加上龐德公乃是諸葛亮二姐的公公,可知諸葛亮與龐德公關系應當也極為緊密。
此外,由于諸葛亮頗有學識,因此與當時在荊襄地區的士子名士也多有來往,例如《三國志》中有“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颍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的記載,可見諸葛亮與崔州平、徐庶、石廣元和孟公威等多有來往,而此四人也被稱為“諸葛四友”。
最後是間接熟人。還有一些人雖然史料沒有明确記載與諸葛亮相熟,但從關系網來看,應該也是與諸葛亮相熟。一是襄陽龐統,龐統是諸葛亮姐夫龐山民的堂兄,再加上兩人并稱“卧龍鳳雛”,因而兩人應當是相熟的。二是襄陽馬谡,馬谡是馬良的親弟弟,深得諸葛亮器重,兩人應當是早就相熟了。三是襄陽向朗,向朗是司馬徽的學生,且與徐庶、龐統極為交好,因此應該與諸葛亮也是認識的。四是襄陽楊颙,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來看,從楊颙深受諸葛亮信任的情況來看,他應當與諸葛亮是舊識,而楊儀能夠受到重用,應該也與其有關。
綜上所述,出身琅琊諸葛氏的諸葛亮,雖然不像那些影響力巨大的地方豪強,但也算是名門之後了,雖然由于父親和叔父的去世,諸葛亮失去了依靠,但憑借出身和學識,還是得以與荊襄豪族得以聯姻,與荊襄名士得以交好,而這與所謂的布衣還是有着很大區别的。
實際上,正是由于這種龐雜的關系網,才能使得諸葛亮不曾出仕,卻得以知曉天下事。而劉備之所以能夠在荊襄地區籠絡那麼多人才,且在“赤壁之戰”後奪取荊州大部,同樣與諸葛亮龐大的親友圈不無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