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肆虐重慶多地的森林火災,終于在8月26日迎來火場明火全部被撲滅的勝利時刻。在這場保衛重慶的“滅火戰”中,引人關注的除了多省市馳援重慶的滅火英雄以及俠肝義膽的重慶人民,還有森林消防官兵在“滅火戰”中所采用的高超戰術和先進技術。
起到關鍵作用的“以火攻火”如何奏效
8月26日上午,經過多地救火力量的合力撲救,肆虐4天的重慶市北碚區缙雲山山火明火全部撲滅。其中,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25日晚采取的“以火攻火”法為人所稱道,也被認為在滅火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26日下午舉行的重慶山林火災撲救市外救援隊伍記者見面會上,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滅火救援指揮部副部長兼作戰訓練處處長王磊對民衆津津樂道的“以火攻火”戰術進行了詳細介紹。王磊表示,“以火攻火”又稱點燒戰術,是處置林火時常用的一種手段。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省時省力,處置火情比較徹底、高效、快速,緊急時刻能夠保住人員安全。“‘以火滅火’原理是由人工點燃火頭,與相向燒來的林火對接,使結合部驟然缺氧失去燃燒條件。提前把可燃物進行燃燒,燃燒掉以後火勢蔓延過來沒有可燃燒物,兩火相碰或者相遇後,自然也就自動熄滅了。”
但王磊同時表示,“以火攻火”的應用要求也比較高,這種戰術一是對地域環境有特殊要求。所謂地域環境就是要有依托,比如公路、河流、湖泊或者人工開鑿的防火道等,“25日晚就是利用人工開鑿的隔離帶進行點燒。”
其次,“以火攻火”對組織和指揮的要求以及隊伍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他強調說,點火、助燃、火勢大小的控制都要講究技巧,必須使整個點燒的火勢在控制範圍之内。馳援重慶的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隊隊員張瑞坤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詳細介紹了25日晚點燒戰術的實施細節。他表示,火場作業隊伍采取的是聯合戰術,雲南森林消防救援總隊50人在前,消防武警、重慶當地民衆和志願者在後,配合沿線布開。雲南森林消防救援總隊隊員在前方實施點燒,一旦火勢太小就用風力滅火器助燃,火勢變大就用水泵進行壓制,保證點燒的火向預定方向蔓延,确保點燒的火勢在控制範圍之内。
此外,王磊還表示,采取點燒戰術必須要有安全可靠的防範措施。“我們的總體原則就是無論什麼情況下森林消防隊伍指戰員必須靠前處置,盡量不要讓其他人員接觸到火,防止出現意外。25日晚上,共有将近2000人投入到一線,在一條狹長的防火道上,作業機械也很多,但我們通過有序的組織,提前制定好作業要求,運用信息号實現高效的聯通。整個滅火作業完成下來效果非常不錯,3小時就把将近1公裡長的山火火頭滅掉了。”
除了上述條件之外,想要順利實施“以火攻火”還需要具備合适的氣候條件。王磊表示,氣候條件重點則是風力、風向。張瑞坤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準确的預測和利用風向堪稱是順利實施“以火攻火”的重大難點,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在此前的山林滅火作業中,我們發現,雖然當前正在刮東南風,但一瞬間就可能變成西南風。剛開始我們依照最初的風向‘打的是順風火’,但可能會因為風向突變,山火突然就朝我們燒過來,危及一線人員的生命。所以日常訓練中,我們都會加強對這種緊急情況的避險訓練。” 。
王磊介紹說,25日晚,雲南森林消防救援總隊的隊員們就是抓住一段風向突變的有利時機,趁風向由北向南,引發火勢由北向南走,最終實施了點火。做出這一精确預測的則是北碚區氣象局。張瑞坤介紹稱,重慶北碚氣象部門在準确預判到風向等天氣因素後,聯合指揮部綜合各種因素和數據,才最終做出實施點燒戰術的決策和部署。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考慮采取‘以火滅火’的戰術之後,北碚區氣象局的技術人員靠前作業,攜帶便攜式科學儀器趕赴離山火最近的隔離帶實地測量火險點的風速、風向、濕度等氣象數據,每半小時報告一次最新氣象數據,最終在25日晚19時30分的現場調度會給出預測結論:未來2小時都将是有利于實施“以火攻火”的風向,從而促成“以火攻火”的實施。
動用了哪些高科技裝備
此次重慶在極端高溫天氣下,全民上陣參與“滅火戰”的壯舉引發全國廣泛關注,而在衆志成城的感人場景之外,多種滅火科技裝備的成熟運用也為重慶山火的最終撲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26日下午舉行的重慶山林火災撲救市外救援隊伍記者見面會上,重慶市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鄒瑜介紹稱,重慶市應急局航空應急救援總隊有6架直升機,但由于多點發生山火,國家應急管理部又調集6架飛機,共有12架飛機參與此次重慶滅火作戰。“直升機在空中撲打火頭,為地面戰士提供了時間窗口,實現地空的協同配合。”
同時,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啟動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及時安排6顆衛星對災區進行觀測,并将衛星收集的災區數據第一時間提供給森林防火預警監測信息中心等單位。
無人機在重慶這次滅火行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重慶駐防隊伍中隊長楊建軍表示,在此次重慶撲滅山火的工程中,運用了無人機對火場進行全面勘察,為下一步撲救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礎。航空專家介紹說,這屬于無人機的應急測繪功能,即無人機空中拍攝照片後,再通過地面端軟件建立現場的二維或者三維環境模型。通過這些模型,可以還原火場現場狀況、地貌,深度了解作業環境,測量關鍵距離與區域面積,标注現場物品和痕迹,協助開展滅火和搜救工作,為後續行動提供有力的支撐。此外,由于滅火一線地勢難以通行,除了依靠衆多志願者和消防戰士人力傳遞物資外,也能看到不少無人機輔助運送物資的身影。
楊建軍透露,“我們同時使用了夜視儀,既可以幫助對火場的勘察,也對指戰員的人身安全作了保障。”
此外,5G通信手段、夜視儀、防火通等技術也給一線的森林消防官兵掌握火場态勢、指導隊伍行動提供保障。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阿壩支隊馬爾康大隊二中隊指導員李江介紹稱,上述技術便于指揮員指揮行動,确保滅火隊員的人身安全。
“滅火作戰包括物理和化學兩種方式。”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政治部副主任張桢林則介紹稱,除了風滅火機、水槍滅火這樣的物理滅火手段之外,在化學滅火方面,雲南森林消防總隊還研制了一些現代化、比較實用的化學滅火劑,比如消防員随身攜帶的救生瓶。而在科技創新方面,近期雲南森林消防總隊還購置了大型無人機滅火設備,在實戰中效果顯著。
還有什麼手段能應用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發,今年更是全球範圍内都遭遇持續高溫天氣,歐洲、亞洲和北美都發生大規模火災險情。在應對可能的山火時,還有什麼技術手段能用呢?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應對森林火災,最重要的在于預防,在火災剛有苗頭時更是要及時撲滅,否則一旦火勢蔓延,形成類似2019年澳大利亞山火那樣的規模,就很難靠人力阻擋了。
對此,長航時的大型無人機可以派上用場。例如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今年招标采購了彩虹-4消防無人機。通過在長航時無人機平台上集成多種載荷,消防無人機可在高空進行巡航時快速發現火點,并快速将火點數據發送給地面接收站,實時向地面傳輸火災圖像,為森林火災的及時發現和及時處理提供高效的态勢感知情報。這種消防無人機具備監測巡航範圍大、航時長、晝夜均可飛行等特點,能極大提高森林巡護效率,節約核查火情的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為實現森林火災“打早、打小、打了”策略赢得寶貴時間。
一段由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隊提供給《環球時報》記者的現場作業視頻也顯示,利用無人機勘察火場已得到一線森林消防官兵的成熟應用,特别是在夜間,具有夜視以及紅外功能的無人機能夠準确的定位潛在的火點,研判火勢,為滅火戰術的制定以及施行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國外經驗證明,出動速度快、不受地面交通條件限制、一次性可在火場上空投放數十噸水的大型消防飛機,在撲滅通行不便的森林火災時效果較好。目前我國自行研制的“鲲龍”AG600大型水陸兩栖飛機計劃于2023年具備執行滅火任務能力,2024年交付用戶。
在這次撲滅重慶山火期間,有關部門還連日進行人工增雨作業,包括發射增雨高炮彈、火箭彈、派遣人工增雨飛機等,在對抗高溫幹旱、控制火勢和防止山火複燃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人工增雨需要滿足一定的氣象條件才能實施,在應用上受到一定限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