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為什麼得了帕金森手會抖

為什麼得了帕金森手會抖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4-29 04:02:43

為什麼得了帕金森手會抖(世界帕金森病日)1

為什麼得了帕金森手會抖(世界帕金森病日)2

為什麼得了帕金森手會抖(世界帕金森病日)3

生活中有時候你也許會注意到,有的老人家拿筷子夾菜時,伸出的手會不停抖動;有的老人家簽名時,握筆的手會不停抖動;家裡的長者,在扣紐扣時,手也會不停抖動。可以看得出,他們是很想控制住自己抖動的手,但是,無論如何努力,似乎都是徒勞。

無法控制的手抖,也許是得了帕金森病。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内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将這一天确定為世界帕金森日。

帕金森病被為是“不死的癌症”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 ,又稱為震顫麻痹,是一種中老年人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功能障礙,被認為是繼心腦血管病及腫瘤之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大殺手,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它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與漸凍症、亨廷頓氏病、老年癡呆症并稱為四大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PD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大多數患者于50~60歲發病,男性多于女性。目前歐美國家50歲以上人群的帕金森病患病率為1%。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帕金森病患病率約為1.7%,70歲以上患病率約為3~5%,現有PD患者近300萬,居世界第一。

然而,近年來該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據報道,有一些病人隻有二、三十歲。除了遺傳因素,可能與一些年輕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比如說經常熬夜、缺乏運動、咖啡量攝取過高、吸煙等。

PD與腦内多巴胺進行性減少有關

PD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普遍認為腦内多巴胺遞質減少是該病的主要病因。

在人腦的中腦有一群黑質神經元細胞,它們可以合成神經遞質多巴胺。多巴胺是人腦内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對于維持人體運動功能以及消化、精神系統等非運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當這些黑質神經元變性死亡達80%以上時,多巴胺合成減少,神經元無法正常傳遞指令,就會出現運動及非運動障礙。

PD起病隐蔽,早期不易察覺

PD起病隐蔽,症狀發展比較緩慢,多由一側上肢起病,逐漸波及同側下肢或(和)對側上、下肢體,各個患者之間有較大差别。大多數患者已有震顫或運動障礙數月甚至幾年後才引起重視。臨床主要有以下表現:

1、靜止性震顫

這是首發症狀,約80%患者會有不自主震顫,多在靜止或放松狀态下出現,睡眠後消失。震顫先出現在單側身體遠端,如左手或右手;随着病情的發展,對側及身體近端,如大臂、頭頸、下颔、口唇及舌部也開始不自主震顫。早期震顫多在安靜時明顯,對正常生活影響不大,也不容易被人察覺,随着病情的發展,在運動時也會出現。嚴重者甚至失去寫字和吞咽的能力。

2、肌肉僵硬

表現為伸展和屈曲都僵硬,屈曲更為明顯。肌肉僵硬可導緻患者轉身、站起、解紐扣和其他的日常動作會變得緩慢,且越來越困難。面部表情肌肉僵硬使得病人看起來面無表情,還會出現吞咽困難和流口水。

3、運動障礙

表現為運動減少,表情呆闆、眨眼少、流口水,患者日常生活中動作緩慢,如穿衣、扣紐扣、刷牙、洗臉、系鞋帶等,常常呆坐;寫字顫抖且歪歪扭扭,行距不均勻,越寫越小;口吃或重複語言,語音低沉單調;後期可有吞咽困難、流口水、進食嗆咳。

4、姿勢異常

由于四肢、軀幹及頸部肌肉強直及平衡障礙,患者表現出特殊姿勢,如站立時頭頸與軀幹前傾,駝背彎腰,被動彎曲肘部、膝部等;側彎姿勢,如肩膀一高一低、姿勢不穩定;走路時上肢伴随運動減少或消失,越走越快,容易摔倒。

5、其它非運動症狀

如嗅覺障礙、便秘、睡眠障礙等。

PD目前尚無根治方法,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PD屬于慢性退行性疾病,尚無根治方法,但早發現早治療,可以推遲和預防運動并發症,延緩疾病的進展,而且越早幹預,症狀改善效果越好。

但是正如前面所言,由于帕金森病發病隐匿,且人們對疾病認知度較低,早期症狀往往不易引起注意,導緻早期帕金森病就診率很低,絕大多數患者确診時已經是中晚期。晚期患者常因長期卧床易出現肺炎、尿路感染等并發症,另外約有1/4的帕金森病人伴有抑郁症狀,會大大影響患者的壽命。

下次如果我們再看到一些老年人夾菜、寫字時手抖、動作遲緩等症狀時,千萬不要僅僅把這些異常行為認為是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的表現,其實這很有可能就是帕金森病悄然來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