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13:53:33

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文章來自微信公衆号: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女性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1

女人的安全感怎麼培養

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昨天的留言裡,有個讀者問我,西風,女性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我不假思索地說:不要梳妝打扮。

有些人解讀了我這句話,說實話,她們的解讀非常深刻,以至于令我汗顔。

我不由自主的又想起小時候語文老師解讀魯迅的那句話:我家門前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還是棗樹。

算了,還是我自己來揭示答案吧。

為什麼不要梳妝打扮就能提升安全感呢?這道理很簡單呀。

你想想影視劇裡小姐出門,經常女扮男裝,為什麼?因為安全呀。不僅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安全感,也降低了真實存在的風險。

後來助理給我發了一條消息,告訴我,你理解錯了。那位讀者表達的是那方面的安全感,不是那方面的安全感。

我更懵了。

助理想了想,他說,也怪這個提問者,她誤導了你。她不應該加前綴。她應該問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而不是女性如何提升自己的安全感。

如果她去掉前綴,你就接軌了,但是她加了一個前綴,于是你馬上聯想到那方面去了。

幸好你隻是說建議不要梳妝打扮,如果你說,建議購買某某某牌防狼噴霧劑,就有帶貨的嫌疑了。

助理跟我分享了一個故事,他從網上看來的故事,一個男生的經曆,由此來告訴我,為什麼女性更看重安全感。

故事的男主是個男生,研究生,畢業後留京,如果選有指标的公司,待遇就比較低,選沒有辦法解決戶口的公司,待遇稍微高一點。于是就去了沒有戶口的互聯網公司 。

在他看來,于男生而言,如果湊不起首付,即便解決了戶口,也沒啥實際意義。

那麼與此同時,他的女朋友已經工作了,在國企,解決了戶口。

她的女友想要和他分手,原因是看不到希望。進入社會後,她遇到了一些人追她,京戶,有房,甚至兩套三套的都有。

那麼相比較而言,以這個剛畢業的男朋友的經濟實力,兩個人在北京定居,遙遙無期,因為雙方家庭都比較普通,六個錢包也湊不夠首付。

作為女性,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耗費在等待上,她感到恐懼不安,所以希望分手。

作為男性,他哀歎為什麼那些京二代三代們生來就有很多資源,奪走他心中所愛,想起相處的那些年的點點滴滴,男兒有淚也如雨下。

就是這麼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

不能不說,助理不愧是文科生,真的很懂溝通技巧,他用一個小故事馬上就能讓我秒懂為什麼在安全感前面人家會加上女性這個詞兒。

你看我這理科直男,第一反應就朝那方面去想了。忽視了女性内心深處那點細膩的,微妙的感受。

這個故事中的女主想要分手,非常能夠理解。因為男生等得起,她等不起。

生育周期,青春易逝,以及女性天然就要承擔絕大部分照顧孩子的責任的壓力,種種疊加在一起,使得女性不得不早熟,不能像男生那樣完全沉迷于愛情本身的美好甜蜜。

這個男孩子還可以玩十幾年的,然後再浪子回頭,仍然是金不換,但是這個女生很難。

你站在她的角度,她等你十年,十年後你沒發達,仍然買不起房,要回老家,她怎麼辦?抛棄已經拿到的京戶和在國企經營十年的階段性成果麼?

換一種可能,十年後,你是發達了,但是你發現有年輕十歲的小姑娘在向你招手,她何以自處?

站在這個男生的角度,你不要怪她拒絕你。

想不被人拒絕,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拒絕别人。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王家衛。

她知道跟你在一起,大概率十年後這段感情會無疾而終,那麼長痛不如短痛。

這個過程就叫做追求安全感,其實男女都在追求安全感,追求安全感的本質就是對抗不确定性,無非在這個過程中,女性因為生育壓力,表現得更加早期一些。

今天的社會,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安全感,否則不會考公的人排大隊。也就不需要春晚出來鼓勵你創業了。

鼓勵你做的事情一定是當下不充分的,如果人人都熱衷創業,體制内招不到人,那就該鼓勵你考公了。反之也是一樣的。

男女都在追求安全感,隻是表現形式不同。

男生更多的體現在定居,我引用的這個故事不完整,故事中的男生希望定居北京,成為北京人,如果不行,退而求其次,定居天津,成為天津人。

而女生考慮問題更複雜全面一些,她還要考慮配偶,家庭,孩子,等等。

昨天小号在對比中美思維模式的時候,我強調我們是一個長時間的内陸農耕民族。

同樣進入城市化,由内陸農耕民族進入,和由海洋貿易民族進入,思維上還是有很大區别的。

你比如中國最大的蓄水池是樓市,美國則是股市。這背後就體現出一個喜歡買地,另一個喜歡買船。

買股就是買船嘛,早期的公司就是船,船隊出行,帶來利潤或者血本無歸,為了風險管理,開始發明各種各樣的金融産品和模型。

買樓和買地一個思路,地裡能打糧食,買樓可以出租。所以你看着我們好像完成了城市化,但實際上,很多人隻是想着換個地兒,繼續過村裡的生活。

一畝地兩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這跟一個鐵飯碗兩套房,老婆孩子熱炕頭,思維模式上沒有區别的。

你注意,這麼想很正常,天底下任何一個長期農耕的内陸民族,在剛進入城市化的時候,都會這麼想。

但是他們會遇到很多問題。

第一個是穩定工作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今天很多人相信,是因為你的經曆不完整,如果你見過90年代的部門裁減,見過文化局的局長跟院子門口擺攤賣橘子,可能你就沒有那麼強的信心了。

第二個是買樓的模式在城市裡長期來看也不管用。

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中期的,很多人見到過的。比如十五年前,很多人買了很多鋪子,覺得一鋪旺三代,我買了這麼多鋪子,後代應該無憂矣,結果電商來了......

第二個是長期的例子,你觀察一個細節,北京有多少王府?好像也沒幾座。可是有清一代封過多少王?很多很多。是不是覺得很有趣?

我告訴你,你之所以覺得某個模式很靠譜,是因為你觀察的時間太短了。如果你統計一些在舊社會就擁有很多城市房産鋪子的家族,看看他們的沒落史,就會發現當時間足夠長的時候,很多事情都不如你所願的,具體我就不展開了。

随着時間的推移,即便你這一代人想不通,你的後代,或者後代的後代遲早會想通。想通什麼呢?

想通問題的關鍵在于你企圖在現代城市裡,建立起一種穩定鄉村式的生活模式。

那天在小号裡,其實我把話說得很透徹了。

城市跟農村最大的區别就在于後者看重血緣,前者看重利用價值。血緣是一種穩定結構,利用價值是一種不穩定結構。

農村真的很穩定的,很有安全感。朱熹的後人可以跑去一個村裡一住八百年沒有變化。地是按照血緣分的,所以農村這麼看重你姓什麼,你是不是男孩。

問題是,城市裡,不需要幾十年,你就能看到原住民被貨币驅逐到外圍,甚至離開。而市中心,住的都是外來的财富新貴。

你說如果一個區域,原住民都不走,不走那就直接衰落,變成老城區。資本會捧起一個新城區,新貴住的地方,才是中心,這就叫市中心遷移。

城市的本質就是這樣,會不斷的産生新技術,新方向,不斷地資源重組。你用什麼方法也無法長期地建立起那種農村環境下的能夠延續八百年的安全感。

真要像村裡那麼延續八百年,這個城市本身就直接衰落了。因為沒有新鮮的血液。

農村是建立在土地上的,城市是建立在比較上的。城市僅僅是一個規模大了一些的公司。

這樣的公司,是放在全世界這個大棋盤上去看的。

過去四十年,你之所以賺錢很容易是因為我們國家高速發展,我們切走了全世界經濟增量裡最大的那塊蛋糕。

如果過去四十年你生在阿富汗,你覺得這塊蛋糕與你有緣麼?

即便在國内,城市間也是不均勻的,深圳和鶴崗,分到的蛋糕一樣大麼?

即便在一個城市内部,行業間也是不均勻的,深圳電子加工廠和互聯網大廠,分到的蛋糕一樣大麼?

你看到了?所謂的安全感,實際上是人們剛剛離開農村,初步進入城市化的過程中的暫時性的心理缺失感。

人們想要把一種習慣了的模式搬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一百年後,等到大部分人都适應了城市化之後,今天這種問題就沒人問了。

你會發現打工的要跟着工作走,做生意的要跟着機會走,哪裡有錢往哪兒走。你也會發現沒啥所謂的安全感,安全感就像你給孩子存了一箱子的小靈通一樣。

你會發現财富錨不停的變化,你會發現總有新科技,财富會被新定義稀釋。你今天感受不到隻是因為你太年輕,你一共活了20幾年,感受不到幾十年的大周期。

而等到你的孫子的孫子那時候,他會總結前人的各種得失,看懂很多徒勞無益的努力,也看懂很多騰籠換鳥的技巧。

到那時候,他就會明白,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當然,有些人已經提前明白了,擁抱變化,享受變化。文章來自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