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1-11 21:01:47

文丨京媽說,原創内容。

家長們基本每天都會帶娃出去曬太陽,然後家長們就會聚在一起讨論各家寶寶的事情,比如到了七八個月後,經常讨論的話題之一就是“寶寶說話”。

有的寶寶開始叫“爸爸媽媽”很早,但也有的寶寶将近兩歲了,還不會說“爸爸媽媽”,家人因此就很着急,帶娃去看醫生、咨詢專家,甚至還擔心寶寶是不是有語言障礙或自閉症等。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1

寶寶說話晚,可能有多個原因,比如:

遺傳因素,爸爸媽媽小時候說話就晚;

家庭語言環境不統一,老人說的老家方言,爸爸媽媽說的普通話,這就兩種語言了,甚至更複雜些,就容易給寶寶造成“錯覺”,不知道到底該說哪個。

家長和寶寶交流少,比如媽媽一個人帶娃,又不愛說話,那寶寶得到的學習機會就少,自然說話也會晚。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2

不少家長不太重視從小和寶寶的語言交流,一般要等到寶寶會說話時,才開始教寶寶說話。但其實寶寶對語言的學習,早在一出生就開始了。

家長有必要先認識下 “什麼是語言”?

語言,并不單純是我們每天說的話,說的話隻是狹義的語言。在人的交流中,通過 口頭語言傳達隻占7%,肢體語言卻占55%。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趙忠心老師 曾說過 “和口語相比,非言語溝通在和嬰幼兒交流中起的作用更大,包括收手勢、動作、眼神、神情等”。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也曾說過“手是會說話的工具”。

因此,在這些非言語溝通中,手勢又是最重要的。通常說我們說話時,會同時配有手勢,尤其演講者,通常會用準确的手勢吸引觀衆注意力。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3

教寶寶說話:在寶寶耳邊“碎碎念”的同時,也别忘做“這件事”‍

對于學齡前的寶寶來說,對新鮮事物的學習,更偏向于“具象”的呈現和理解,比如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家長如果能把抽象的詞語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寶寶就更容易理解,寶寶對語言的學習,也自然會事半功倍。

▶ 舉個例子吧:

比如寶寶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需要被表揚時,家長一邊說“你好棒”,一邊豎出大拇指給寶寶看,寶寶就更容易理解“棒”的意思;

又如當寶寶要做一件不能做的事情時,家長一邊說“不可以”,一邊擺手,寶寶就能很快意會家長的意思,并及時接受和改正。

這是因為寶寶天生對動作有很好的記憶力,會把詞語和相應動作建立聯系,甚至模仿大人去做,而更加深刻地記住這是什麼意思。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4

▶ 那這種“手勢 語言”的學習方式,對寶寶到底有哪些好處呢?

首先,這種表現形式豐富有趣,是寶寶喜歡和樂于接受的方式,也能很好的幫寶寶理解、掌握詞語。

其次,這樣的形式也利于 寶寶注意力的發展(有研究發現80%以上的寶寶屬于視覺優先型,也就是視覺占主導作用)、想象力的發展、記憶力的發展(幼兒期的記憶以“表象記憶”為主),也利于寶寶感受語言的魅力。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5

家長具體要怎麼做,寶寶才學會得更快?‍

很簡單,就是從小就和寶寶多交流,并且是 口頭語言 肢體語言 的交流方式。

1、在寶寶小月齡時,先邊說邊做給寶寶,讓寶寶邊聽邊看;随着寶寶發育,寶寶就會通過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去模仿着大人做。

這個時候,寶寶大多是明白了這個詞語的意思,當寶寶做出來時,家長不要忘記鼓勵寶寶哦。

比如“再見”,在小的時候,寶寶可能不懂是什麼,家長可以對着寶寶,邊說“再見”邊擺手,同時離開。

這樣頻繁多次的“刺激”寶寶後,他就會理解“再見”的意思了,可能某一天,等家長再說“再見”時,寶寶也會跟着模仿做起來。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6

2、除了“再見”,一些常見的手勢語,也都可以教給寶寶。

如 “肚子餓了”是用手拍拍肚肚 皺眉;

“吃飽了”是拍拍肚子 微笑滿足;

“睡覺”是雙手合十,放在頭的一邊,并閉上眼睛,甚至發出“呼噜呼噜”的聲音;

“洗澡”是用手來回摩擦身體……

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時候,邊說邊做給寶寶外,還可以在一個小兒歌、小童謠、小繪本故事中,邊讀邊用肢體表演、邊唱邊做肢體表演,也利于寶寶對語言的學習,同時促進寶寶想象力和記憶力的發展。

寶寶學會說話的小妙招(教寶寶說話有技巧)7

京媽提醒:家長們不要不好意思,或是覺得無聊,教寶寶學習,用寶寶能接受的方式,才會效果更好;而且在這個童趣的過程中,也利于親子關系的培養。

你是怎麼教寶寶學說話的呢,有哪些技巧和方法,也歡迎留言分享給其他家長們呀。

關注「京媽說」,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記得給京媽點贊并且分享給身邊更多需要的人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