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

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7 19:50:25

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名師導讀:京城有名破落戶子弟高俅,他本是一市井潑皮,但陰差陽錯因踢得一腳漂亮的鞠毬而被端王賞識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大轉變…,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加粉關注冉紅一曼)1

水浒傳第一集高俅發迹日記

名師導讀:京城有名破落戶子弟高俅,他本是一市井潑皮,但陰差陽錯因踢得一腳漂亮的鞠毬而被端王賞識。從此,他的人生發生了大轉變…

宋朝哲宗皇帝,在位期間,開封府有個名叫高二的破落戶子弟。他從小不務正業,喜歡舞槍弄棒,尤其是踢得一腳漂亮的鞠毬,所以京師人稱高二叫高俅。高二後來當了大官,把“毬”改為“俅”,從此人們便叫他高俅。

高俅吹拉彈唱,舞槍弄棒,踢球耍鬧方面的水平挺高,但人品卻極差,吃喝嫖賭,無惡不作。高二因為和員外的兒子胡混,讓員外告到開封府,挨了四十大闆,被逐出京城。無可奈何之際,高俅隻得到淮西臨淮州投奔開賭坊的柳世權,在柳家一住便是三年。後來,哲宗大赦天下,高俅獲赦可以回京城。

臨行前,柳世權給在京城的親戚董将士寫了封信,叫他收留高俅。高俅來到董家,董将士見高俅是個破落戶出身的潑皮,為避免子孫跟他學壞,用好酒好菜招待高俅幾天後,便對高俅說:“我家門第低落,不便于你發展,為了不耽誤你的前程,我推薦你去小蘇學士家,日後你就會有一個好的出身,你覺得怎麼樣?”高俅聽後大喜,别了董将士,來到學士府内。蘇學士從董将士的信中知道高俅是一個遊手好閑的人,心裡也不願留他,讓高俅在府裡住了一晚後,便把他推薦給小王都太尉。

一天,小王都太尉過生日,在府中安排宴席,他的小舅子、哲宗天子的弟弟端王也前來慶賀。這端王琴棋書畫,吹拉彈唱,踢球打彈,無所不精。宴席結束後,端王來到太尉的書房,想欣賞一下姐夫的筆墨,書案上一對羊脂玉雕成的鎮紙獅子吸引了他的目光,他拿起這對玲珑剔透的玉獅子,擺弄了半天,愛不釋手。小王都太尉見端王喜愛,就說:“還有一個玉龍筆架,出自一個匠人之手您若喜歡,明日派人一并送到府上。”端王高興地謝過小王都太尉後便打道回府。

第二天,小王都太尉将玉龍筆架和鎮紙獅子用綢緞包好,裝入一個金盒子裡,派高俅給端王送去,高俅到王府時恰遇端王正在府内同幾個人踢鞠毬,高俅不敢過去打擾,隻得站在那裡觀看。

過了一會兒,有幾個鞠毬騰地飛起來,端王沒接着,卻滾到了高俅腳下,他鬥膽使個鴛鴦拐,把毬踢給端王,身姿優美,踢球準确。端王看見後,心中大喜,上前問到:“你是什麼人?”

高俅連忙跪下說:“我是小王都太尉的親随,受太尉差派,特來給端王送玉器。”說完,他便取出小王都太尉的書信遞給端王。端王看後,,忙叫下人把玉器收起來。

端王對高俅說:“你鞠毬踢得很好,再踢給本王看看。”高俅開始不敢,在端王的一再要求下,便使出平生本領,認真踢毬,刻意奉承端王。高俅動作娴熟,姿态優美,端王看得眼花缭亂,便留高俅在府中住了一夜。

第二天,端王便請小王都太尉來赴宴。席間,端王首先感謝小王都太尉相送玉器之情,接着又把高俅的球藝着實誇獎了一番後,說出想留高俅做親随的意思,小王都太尉當時就答應了。從此,高俅便在端王府中,整日與端王踢毬玩樂。

不久,哲宗皇帝駕崩,因沒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議,讓端王繼皇位,這就是徽宗皇帝。徽宗登基不久,便讓高俅為官伴駕,不到半年,又提升高俅為殿帥府太尉。

高俅做了太尉以後,選擇吉日良辰,去殿帥府上任。這天,他的下屬将領,官吏都來參拜,高俅一一點名,唯獨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因病沒到。高俅十分氣憤問清王進的情況後,立即派人喊來王進,高俅不分青紅皂白把王進臭罵一頓。

王進擡頭一看,心裡不緊發慌,想起這新任的太尉原來是當年開封府的無賴高二,曾因作惡多端被自己的父親痛打過,自己今天落在他的手下,一定沒有好日子過。

想到這些,王進隻有任由高俅責罵。忍氣吞聲回到家中,王進便把今日之事對母親細細叙說,說完,母子二人包頭大哭。王母說:“我兒,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王進說:“母親說得對,我覺得延安府老種經略相公處,是一個可以去的地方,孩兒有不少學生在那裡,我們最好去投奔他們。”

母子二人商議停當。第二天天還沒亮,王進鎖上家裡的前後門,扶老母上馬,自己挑着行李,離開開封,往延安府而去。

母子二人在路上奔波了一個多月,來到離延安不遠的陝西地面。這天晚上,他們因急着趕路,錯過了住宿的地方。正在發愁,王進忽見前方樹林中有燈光閃爍,走近一看,是一所大莊院。王進忙扣開院門,向主人請求借宿一夜。主人史太公熱情好客,安排好飯菜和房間,讓母子倆吃好後歇息,明日繼續趕路。不想由于一路勞累,夜間王母犯了心髒病,卧床不起。史太公安慰王進道:“不要着急,既然老母患病,就在此多住幾日,我正好有個治心痛的藥方兒,你去把藥抓來,給你母親吃。”王進對史太公的大仁大義深表謝意。

五六天之後,王母的病情好轉。母子二人便收拾行李,準備繼續趕路。當王進來到馬廄看馬時,看到在一塊空地上,一個十八九歲的小夥子光着膀子,刺着一身青龍,正手持一根木棒在那裡練武。王進看了好一會兒,忍不住開口說:“這棒使得是好,但赢不了真好漢。”年輕人收住棍,惱怒地問:“你是什麼人?竟敢來嘲笑我!我這棍可是八九個有名的師父教出來的, 有膽量你和我比試比試。”

正在此時,史太公走上前來對年輕人呵斥道:“休得無禮,這是咱家的客人。”原來,這小夥子是太公的兒子,名叫史進,因為身上刺了九條活靈活現的青龍,人稱九紋龍。

為了報答史太公的恩情,王進笑着說:“如果您父子看得起我,我願意教公子幾招兒。”史太公高興地叫兒子馬上拜師學藝。可史進不服氣地說:“憑什麼讓我拜他為師,除非他能勝過我。”說着他便将一條棒使得像風車輪一般,叫上了陣。王進笑着道:“那我就獻醜了。”于是,他從身旁的兵器架上取下一條棒,擺好了架勢。史進掄起棍子猛撲過來,王進不慌不忙一閃身躲過棒子,順勢向對方劈頭打去。史進忙舉棒招架,不料王進卻半路收住棒,往後一拉又向前一戳,史進便摔了個仰面朝天。

史進從地上爬了起來,扔了棒,跪下拜道:“師父,請收我為徒吧。”

王進扶起年輕人說:“幾日來,我母子二人給府上添了不少麻煩 正無法報答,我願意留下來做你師父。”

太公當即為兒子擺了拜師酒席,王進也說出來自己的真實身份。從此,王進就留在這華陰縣史家村教授史進武藝。半年後 史進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武功在當地很有名氣。王進見徒弟學得差不多了,就謝絕了史家父子的挽留 帶着母親去了延安府。

王進母子走後半年,史太公病逝,史進扔沒有娶妻,整天尋人比武,較量槍棒。後來,在史家村附近的少華山上,有三個武藝高強的草寇很佩服史進,和他交上了朋友。這三個人是被官府所逼上山落草的,一直是官府賞銀捉拿的對象。後來有人把史進與他們交往的事告了官府。

有一年的中秋節,史進與朱武兄弟正在史家莊上賞月飲酒,被獵戶李吉知道了。李吉便到官府告發史進私通賊寇。官府連夜派人捉拿史進,華陰縣縣尉帶着三四百個兵士,将史家莊團團圍住,在莊牆外高喊:“不要放走了賊寇。”

朱武見了,便對史進說:“大哥,都是我們給你惹下的麻煩,不如你把我們綁起來,交給官府,免得連累了你。”

史進聽後惱怒地說:“這等惹天下英雄恥笑的事,豈是我史進所能做的?不如我們殺出去,趕走官兵再說。”

說完,他便領着朱武、楊春、陳達打開莊門,各拿兵器,左沖右突。那縣尉懼怕史進神勇,隻得帶兵士落荒而逃。史進打敗官兵後,覺得史家莊不是久留之地,便收拾起金銀細軟,一把火燒了莊院,同朱武兄弟一起奔少華山而去。

史進在少華山上住了幾個月,想到自己為了朋友一時沖動殺了官差,燒了家院,沒了家業,要在這山寨落草為寇,很不情願,于是就告别了朋友,去延安府投奔師父王進去了。

相關點評

本章以時間為序,移步換景,依次講了三個人的事情,詳略得當。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故事,引人入勝。高俅一開始隻在街頭胡混,後來他寄人籬下被人像踢皮球一樣推來推去,最後遇到了端王,才得以發迹。文章通過描寫每個收留他的人的不同态度 從側面反映出高俅的品行。董将士、蘇學士等人的做法提現了高俅名聲極差并且毫無本事。與端王初遇時的行為神态和發迹之後對王進的做法形成了巨大反差,巧妙地展現了高俅前倨後恭,心胸狹窄的醜惡嘴臉。

之後着重介紹了九紋龍史進和他的師父王進,對兩人做了細緻的動作描寫,“猛撲”“不慌不忙”“一閃身”“劈頭”等詞的運用,讓人如臨其境,讀者不由對王進的身手敏捷,武功高強而歎服。九紋龍史進性格仗義,心懷大志,卻為人沖動。從史家公去世,到他認識朱武兄弟 燒了家業,入草為寇,再到最後決定投奔師父,故事情節一氣呵成,史進那意氣用事的性格躍然紙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