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寓言故事四字成語20個?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在往常的小學語文考試中,經常會考察學生讓寫出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的學生寫出的雖是成語,但不是寓言故事,造成失分,這裡小編編輯了50個常用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供學生們在暑假裡學習掌握,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描寫寓言故事四字成語20個?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在往常的小學語文考試中,經常會考察學生讓寫出含有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的學生寫出的雖是成語,但不是寓言故事,造成失分,這裡小編編輯了50個常用帶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供學生們在暑假裡學習掌握。
聞雞起舞
意為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借以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亦比喻意志堅強,有毅力有耐心的有志之士。
畫龍點睛
畫龍之後再點上眼睛,借以比喻在關鍵地方簡明扼要地點明要旨;使内容生動傳神,亦比喻在整體中突出重點。
守株待兔:
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掩耳盜鈴:
偷鈴铛的人怕鈴響,把自己耳朵堵住,以為自己聽不見,别人也聽不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葉公好龍:
據說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着龍,房屋上也刻着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比喻說是愛好某事物,其實并不真愛好。
亡羊補牢:
丢了羊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遲。
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牢:牲口圈。
狐假虎威:
比喻倚仗别人的勢力來吓唬人。
刻舟求劍:
楚國有個人過江時把劍掉在水裡,他在船幫上劍落的地方刻上記号,等船停下,從刻記号的地方下水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
比喻拘泥成例,不知道跟着情勢的變化而改變看法或辦法。
畫蛇添足:
楚國有一個人請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約定:在地上畫蛇,誰先畫好,誰喝酒。一個人先畫成,左手拿過酒準備喝,同時用右手為蛇畫腳,并說:“我還能給蛇畫腳呢!” 腳還沒有畫完,另一個人已把蛇畫好,說:“蛇本來是沒有腳的,你怎麼給它添上腳呢?” 于是拿過酒一飲而盡。
比喻做多餘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自相矛盾:
有個人又賣矛,又賣盾。賣矛的時候說他的矛無比鋒利,什麼東西都能刺透;賣盾的時候又說他的盾無比堅固,什麼東西都穿不透。有人就問他,要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呢?他無言以對。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井底之蛙:
井底下的青蛙。隻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濫竽充數:
古代齊國有一位南郭先生不會吹竽,卻混在吹竽的樂隊裡充數。
比喻沒有本領的人冒充有本領,占着位置,或拿次的東西混在好的裡面充數。有時也用作自謙的話。竽:古代管樂器。
杯弓蛇影
《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裡有條蛇,喝後吓得病了。後來知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一張弓照在杯裡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比喻把虛幻誤作真實,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形容人神經過敏。
望梅止渴
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 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畫餅充饑
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出處】《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漁翁得利”的省語。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
自相矛盾
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做事說話皆應三思而後行
量體裁衣
本義是按照身材尺寸裁剪衣服。
比喻做事從實際情況出發。
螳螂捕蟬
指人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隻顧追求眼前的利益。
人面獸心
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卻像野獸一樣兇狠。形容為人兇殘卑鄙。
無價之寶
無價之寶,無法估價的寶物,指極珍貴的東西。出自唐·魚玄機《贈鄰女》詩:“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
曲高和寡
意思是曲調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舊指知音難得。
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出自《宋玉·答楚王問》。
囫囵吞棗
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經消化理解,籠統接受。
庖丁解牛
比喻經過反複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起死回生
使死人複活,多形容醫術或技術高明,也比喻把處于毀滅境地的事物挽救過來。
患得患失
患:憂患,擔心。擔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失掉。形容對個人得失看得很重。
庸人自擾
意思是自己找自己麻煩,泛指本來沒有問題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煩。
塞翁失馬
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選自《淮南鴻烈集解》中的一個典故。
癡人說夢
原指對傻子說夢話而傻子信以為真。比喻憑妄想說不可靠或根本辦不到的話。 現用來形容愚昧的人說荒誕的話。
南轅北轍
意思是心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相抵觸。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驚弓之鳥
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吓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啟示了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
對牛彈琴
比喻對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對不懂得美的人講風雅。也用來譏諷人講話時不看對象。
黔驢技窮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
東施效颦
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别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杞人憂天
意思是不要去憂慮那些不切實際的事物。
買椟還珠
原意是買來裝珍珠的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過份包裝,喧賓奪主。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不可救藥
原意是說周厲王多行酷烈之暴政,就像重病人一樣,不能再醫治了。後泛指病重到無藥可治。也比喻人或事物已經壞到不能挽救的地步。
拔苗助長
把苗拔起,幫助其生長,比喻不管事物的發展規律,強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疑鄰盜斧
形容做人處事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不能憑空猜想。出自《呂氏春秋.有始覽.去尤》篇。
紀昌學射
這則寓言表達了在良師的引導下,要刻苦學習,有恒心,有毅力,終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班門弄斧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常用于自謙。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丢了。
邯鄲學步
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僅沒學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丢了。
鄭人買履
揭示了鄭人拘泥于教條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将一事無成。
毛遂自薦
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門庭若市
指門前像市場一樣。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一》。
草木皆兵
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出處:《晉書·苻堅載記》
朝三暮四
是聰明的人善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後來比喻辦事反複無常,經常變卦。
水落石出
指潮水退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原指一種自然景象,後多比喻事情終于真相大白。
嗟來之食
意思是侮辱性的施舍。
連篇累牍
牍指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多為貶義)
我是憶夢月華,每天更新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料,一定要關注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