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

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8 07:57:49

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作者 | 王文禮 周蓓,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畢業證引發教育碩士就業新問題)1

教育碩士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

作者 | 王文禮 周蓓

近年來,我國對于專業碩士學位日益重視,各高校也在紛紛擴大學位的招生規模。

而作為專業碩士學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學碩士也逐漸受到考生的歡迎,每年報考的人數持續走高。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部分高校的教育碩士畢業生面臨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就業問題。

專業模糊影響學生就業

2020年,全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達到了54.4%。

随着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呈現出了學曆越來越“貶值”的趨勢,碩士研究生學曆也不例外,其含金量也逐漸下降。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0全國研究生教育招生數據,2020年全國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為110.7萬人,在讀研究生314.0萬人,畢業生72.9萬人。

碩士研究生也由過去的“天之驕子”變成了就業“夾心層”。

我國教育碩士培養的目的是培養具有現代教育觀念、具備較高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教育管理幹部和骨幹教師,其包括衆多專業門類,具有涵蓋面廣、适合各種專業背景的學生報考、兼容性強、學習時間短(部分學制僅2年)、就業面廣泛等優點,受到廣大考生的追捧。

尤其是最近幾年發展十分迅速,招生的規模越來越大。

然而,很多教育碩士研究生在畢業時,卻發現一些地區的教師招聘公告上對于招聘對象的專業要求都是具體到領域,如語文學科教學等。

例如,2020年5月23日,湖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在領導留言闆向湖北省委書記反映,該生目前所讀專業為學科教學(地理),但最近上學信網查看本人資料時,卻發現其專業處寫的是“教育”,而不是具體的學科教學(地理)。

這一狀況并不是孤例,該校其他年級和專業學生的專業也都是“教育”。

但與其他院校的同學交流,該生卻發現他們的專業處寫的均是具體的學科教學,隻有湖北大學的學科教育碩士專業被寫成“教育”。

此後,在與學校的學姐學長交流時,該生得知,因為他們在學信網上的專業是“教育”,而不是具體的學科教育,以至于他們在進行應聘、公招時遭遇碰壁,材料審核不通過,錯失應聘機會,學校開證明也沒有用。

該問題最終得到妥善處理。

當年5月底,湖北大學已将相關學生的專業“教育”認定到領域“學科教學(××)”。

但這種問題在其他地區依然存在,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愈嚴重,很多教育碩士依然面臨着就業困難的處境。

缺乏交流導緻問題産生

教育碩士研究生在學信網和畢業證書上寫的專業“教育”與用人單位招聘時所要求的具體學科領域産生矛盾,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招生培養和地方教育局的教師招聘之間缺乏信息交流。

一般而言,高校按照一級學科大類招收研究生,之後再細分具體方向領域,并按照具體的方向培養人才。

這是符合人才培養規律的。

而地方教育局在教師招聘中設置專業限制,旨在選拔專業知識更豐富、專業技能更紮實的高素質人才充實教師隊伍,這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問題就出在兩者之間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彼此之間信息不對稱——高校按照一級學科招生培養出來的人才,地方教育局及其他的用人單位不認可,不能理解高校的招生培養模式,教育碩士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就由此産生。

這一問題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教師編制考試的報考人數每年都在不斷增加,全國出現了考“教師資格證熱”。

報考教師編制考試的人數不斷增加,沿海發達地區的用人單位在招聘人才方面選擇的餘地大,于是就将招聘教師的門檻設置得更加精确,希望以此為中小學各門學科招聘到更加優秀的專業人才。

解決的路徑

教育碩士目前在學信網和畢業證書上隻顯示專業“教育”的“小問題 ”,同時也是一個涉及到成千上萬的教育碩士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大問題 ”,亟需盡快解決。

在這個問題上,部分高校采取的解決方案與湖北大學無異,即在學信網和畢業證書将專業“教育”認定到領域“學科教學(××)”。

但這樣做顯然有點削足适履,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筆者看來,可采取以下舉措。

首先,高校要加強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的宣傳。

教育碩士的培養模式是按照一級學科招收研究生,然後分不同的學科方向培養。

此舉兼顧了學生的教育學素養和學科教學素養的提升,也适應未來社會的教育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和社會要加強教育碩士培養模式的宣傳,讓用人單位了解這種培養模式的優點。

其次,高校要加強與用人單位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要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最有效的措施在于加強二者間的交流和溝通。

借此,高校可以幫助用人單位樹立大教育學學科觀念,使其了解雖然教育碩士在學信網和畢業證書上隻顯示專業“教育”,但是高校确實是按照具體學科方向來培養人才,強調的是“通才”和“專才”并重,消除用人單位的困惑。

最後,用人單位在教師招聘時要适當放寬要求。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教師,教育更加看重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大學科模式下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對教學更加具有創造性,這也是目前中小學教學亟需要創新之處。

因此,用人單位在招聘教師時應考慮到人才培養的複雜性,适當放寬一些招聘限制,讓更多的複合型人才加入到教師隊伍中。

(作者單位:江南大學教育學院)

《中國科學報》 (2021-12-07 第7版 視點 原标題為《教育碩士畢業生面臨就業新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