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大學社區實踐活動内容及感受

大學社區實踐活動内容及感受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1-16 10:53:39

大學生是寶貴的人力資源,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為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共青團中央啟動了“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發動全團力量幫助大學生就業,為“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大局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将“共青團促進大學生就業行動”落細落實,團中央陸續針對五項具體措施(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學生就業幫扶計劃、大學生鄉村創業幫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大學生實習揚帆計劃、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發布工作指引,帶動全團集中精力、突出重點、全力以赴,幫助大學生提高社會化能力,順利實現就業。

現就“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指引發布如下。

大學社區實踐活動内容及感受(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指引)1

大學社區實踐活動内容及感受(大學生社區實踐計劃工作指引)2

一、目的

統籌校内校外共青團力量,組織大學生走進社會基層,了解社會實際、服務人民群衆、增強時代責任、提高社會化能力。

二、目标任務

全團每年組織不少于25%的高校團支部、20萬名大學生,就近就便參與城鄉社區實踐計劃。

三、工作原則

1. 區域共建。高校團委指導院系、班級團組織及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社團、青年志願者協會等學生組織,與街道(鄉鎮)、社區(村)、“青年之家”、青少年宮等團的基層組織和團屬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結對共建,結對關系保持相對穩定。

2. 保持常态。在校期間以學校所在地報到為主、寒暑假期以居住地報到為主,統籌用好青年突擊隊、青年志願服務、社區青春行動、“三下鄉”、“返家鄉”等實踐載體,實現結對、報到常态化和長效化,提升參與面、覆蓋面。

3. 項目化實施。以項目組為單位常态化開展工作,根據供需情況設計工作項目、目标任務和職責清單。工作項目動态調整,在服務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濟困助學、就業創業、生态環保、文化傳承、科技推廣、衛生醫療、政策宣傳等方面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較高辨識度的實踐服務團隊和工作項目。

4. 社會化運行。校地雙方共同探索社會化資源配置方式,采取衆籌、共享等多種渠道,為項目實施提供人才、資金、陣地等資源,努力為工作提供保障。

四、對象條件

1.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團幹部、“青馬工程”學員帶頭,組織學生黨、團員參加,帶動青年學生廣泛參與;

2. 學有餘力,至少可參加1個學期(半年)的日常報到類工作項目或不少于1個月的集中報到類工作項目;

3. 社會責任感強,有服務奉獻意識。

五、方式方法

1. 在校期間:以日常報到為主,以團支部為單位,組織學生團員就近就便向城鄉街道(鄉鎮)、社區(村)、“青年之家”報到,采取校地共建、支部結對、團員報到、骨幹兼職等方式,參與城鄉社區志願服務等實踐活動。參加“返家鄉”社會實踐的學生可按需開展線上遠程工作。

2. 寒暑假期:以集中報到為主,以“三下鄉”、“返家鄉”等社會實踐活動為依托,組織學生參加志願服務、基層治理、實地調研、兼職鍛煉等社會實踐。

六、工作内容

發揮高校專業特長和人力資源優勢,圍繞地方和基層重點工作領域,創造性培育實施工作項目。主要包括:

1. 參與社區治理。圍繞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創建、環境治理、生态保護、公共安全、困難救助等基層城鄉社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出計獻策、開展服務。

2. 開展課後服務。圍繞思想引領、興趣培養、素質拓展、自護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以志願服務為基本方式,以基層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等為陣地依托,常态化為中小學生提供課後服務。

3. 組織社會調查。結合學生專業背景、研究課題、興趣愛好和基層需要,訪民情、察社情、知國情,有針對地開展社會調查,形成調研成果。

4. 開展文體活動。圍繞黨的創新理論、政策法律、精神文明創建等内容,以書法、繪畫、歌曲、舞蹈、話劇等多種形式,面向基層群衆開展公益性文化宣傳活動。廣泛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5. 促進基層團建。協助街道(鄉鎮)、社區(村)團組織開展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參與基礎團務、活動設計、項目實施等。

七、工作職責

1. 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盟)團委:統籌轄區内高校團委與縣(市、區、旗)域内團組織結對,充分考慮高校分布特點,合理安排跨地域匹配。推動建立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流程和各方職責,形成統一的内容記錄、審核評價标準和獎懲制度。将高校團組織開展服務情況和地方基層團組織接收學生團員報到,逐步納入校、地基層團組織書記述職評議内容。

2. 縣(市、區、旗)、街道(鄉鎮)、社區(村)團組織:根據工作需要提出服務需求清單;明确專人作為指導教師,開展必要的崗前培訓和工作指導;對學生團員的工作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并及時向高校團組織反饋;力所能及提供必要的培訓、食宿、交通等保障條件。主要依托“青年之家”實施項目的,由指導建設“青年之家”的團組織明确服務項目、崗位需求、人員條件、服務内容、服務時長等。

3. 高校團組織:高校團委應鮮明地将學生團員參與志願服務作為團員先進性建設的重要檢驗标準,作為提高大學生社會化能力的重要實踐載體,切實負起主體責任;統籌确定參與結對共建的下級團組織和學生組織,公開招募學生團員并組成項目組;指導項目組根據學校優勢和地方需求确定共建項目;根據地方基層團組織反饋情況,及時認定評價記錄學生團員社區實踐情況;統籌确定項目組指導教師;鼓勵為報到學生團員購買意外保險。

八、工作流程

1. 摸排需求。縣(市、區、旗)團委摸排審核轄區内街道(鄉鎮)、社區(村)團組織需求,形成項目清單。常态化報到的項目周期原則上在3個月以上,做到需求項目化、項目崗位化。

2. 組織結對。堅持組織推薦與自願合作相結合,高校團委對接有需求、有條件的縣(市、區、旗)域内團組織,統籌謀劃推動各自下級團組織結對共建。高校校級與縣級團組織結對共建可以“一對一”、也可以“一對多”或“多對一”,高校團支部與城鄉社區基層團組織結對報到原則上“一對一”。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優先與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結對。

3. 崗位對接。高校團委根據報到崗位需求,組織校内團組織對接崗位、開展服務,縣(市、區、旗)團委和基層團組織積極配合。鼓勵和倡導日常社會實踐機會較少的學生團員積極參與。

4. 兼任職務。綜合學生團員服務事項、時長頻次、工作成效和群衆反映等情況,對表現優秀的可推薦兼任街道(鄉鎮)、社區(村)團組織副書記、委員或團建指導員、青年幹事等職務,進行重點聯系培養。

5. 認證評價。建立高校團組織與地方基層團組織協同管理、雙向評價制度。高校團組織應将大學生參加社區實踐計劃情況作為學生團員參評各項團内榮譽、推優入黨和骨幹選育的重要參考,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将學生團員符合志願服務标準的工作計入志願服務時長;将兼任基層團組織職務等團内激勵内容記入“智慧團建”系統。

本指引由團中央基層建設部、青年發展部負責解釋和修訂。

素材來源: 共青團中央

本期編輯:郝婷 | 審核:周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