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可能大都會好奇,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長什麼樣子呢?在羅貫中筆下,這件事物非常神奇——木牛:“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着于腹 。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裡,群行者二十裡。……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流馬而更加高級。很多人讀完這一部分之後,認為這是相當于永動機的存在,根本不可能實現。
可是《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亮性長于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一言,又證明了這一事物,并非虛構,那麼真正的木牛流馬,到底長什麼樣子呢?荷蘭一位藝術家,雖然沒有造出《三國演義》中描述的木牛流馬,卻通過自己的巧思,造出了類似的存在。此人名叫Theo Jansen,先後接觸過物理、美術、科學等多個領域,曾在1979年的時候,憑借自己的智慧,制造了一個飛碟,并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從1990年左右,他則開始用廢棄的塑料、木頭、膠條等材料,制作“海灘巨獸”,也就是能夠在海灘上走動,而且無需吃喝的動感雕塑。經過近三十年的努力,他的這一發明,開發出了越來越多的功能,除了外形之外,也越來越接近傳說中的木牛流馬。那麼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到底長什麼樣子呢?
除了這位荷蘭藝術家之外,我國也有很多人進嘗試對其進行了還原,而且大都做到了,無需借助外力,便可自由行動這一點。但是不管是Theo Jansen的“海灘走獸”,還是國人的還原,都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原理和制造方法都非常複雜,甚至有人動用了現代科技。這些條件,在三國時期顯然是不具備的,而且諸葛亮當時,是為了應急,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發明比較複雜的東西,因此這些發明和還原,雖然都符合“人不大勞,‘牛’不飲食”的特點,但大約都與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相去甚遠。
那麼諸葛亮在北伐時,用來運糧的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呢?對于這個問題,目前有兩種說法,接受度最廣。
一、獨輪車
北宋著名學者陳師道曾言:“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這一說法得到了宋代高承,和清人麟慶等人的認可。而且有輪的車子,比所謂的靠四條腳行動的木牛、木馬,在棧道上行進,更加方便,也更加适用。因此,比起近現代的一些還原,這一種說法的接受度要更廣一些。
二、絞盤索道
和獨輪車一樣,絞盤索道是木牛流馬原型的說法,認可度也非常高,而且這種交通工具,在貴州等地的山區,依舊在使用。當初諸葛亮平定南蠻的時候,可能見過此物,并在北伐時候,運用在了蜀道中。所謂的絞盤索道是指,裝載物品的工具,通過絞盤,懸在索道上,由人推着前行,也符合“人不大勞”的說法。
你心目中的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的呢?你更相信哪種說法,或者有什麼其他見解呢?一起來讨論一下吧!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内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