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蒼翠,水波粼粼,芳草茵茵,鳥語花香……大地已是一片生機勃勃,你又在何處?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飛》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是一位山水畫家,據說他曾将《漁歌子》畫成圖畫。确實,這首詞是富于畫意的。蒼岩,白鹭,鮮豔的桃林,清澈的流水,黃褐色的鳜魚,青色的鬥笠,綠色的蓑衣,色彩多麼鮮明,構思也很巧妙,意境優美,使人讀作品時,仿佛是在看一幅出色的水鄉春汛圖。
《小池》
【宋代】楊萬裡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将樹陰投入水中,明暗斑駁,清晰可見。
《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湧,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過故人莊》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談無奇,叙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淨的自然美啊!
《竹裡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着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随意寫去其實卻是匠心獨運,妙手回天的大手筆。
《鹿柴》
【唐代】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複照青苔上。
王維是詩人、畫家兼音樂家。這首詩正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無聲的靜寂、無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覺察;但有聲的靜寂,有光的幽暗,則較少為人所注意。詩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畫家、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語響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間所顯示的特有的幽靜境界。但是這種敏感,又和他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潛心默會分不開。
《怅詩》
【唐代】杜牧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怅怨芳時。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自然界的風風雨雨使鮮花凋零,紅芳褪盡,綠葉成陰,結子滿枝,果實累累,春天已經過去了。似乎隻是純客觀地寫花樹的自然變化,其實蘊含着詩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
【唐代】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花草樹木探得春将歸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渾身解數,吐豔争芳,色彩缤紛,繁花似錦,就連那本來乏色少香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詩人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天淨沙·秋》
【元代】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甯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并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至此,讀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