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姑姑家,她做飯的時候我幫忙打下手,做到雞蛋西紅柿時,問我,這個東西你平時拿出去不?我一看,這不是雞蛋裡的那個白色的東西麼,我說:“不拿啊,就正常吃。”姑姑小聲說:“我都拿出去,這個是公雞的精子。”作為本科動物醫學畢業的我,簡直哭笑不得,養雞場的母雞下的蛋都隻是“卵子”,沒有受過精的,如果是散養的溜達雞,有可能會是受精卵,不過,也能看出來,在它蛋黃的中間會有個白點,而不是蛋黃邊上。
後來問了我弟妹,她也會把這個白色的挑出去,問了我兩個同學,竟然也會這麼做,才發現,原來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這個常識的。
下面,我具體的說一說,這個白色的組織是個啥!
白色的組織是蛋系帶,能吃。
生雞蛋的蛋黃兩邊上各有一團白色的細帶,那叫蛋黃系帶,是固定蛋黃的天然結構,越新鮮的雞蛋,此系帶越明顯;反之,不新鮮的雞蛋,其系帶會逐漸模糊,甚至看不見。
擴展資料:
受精過的蛋打開後會發現蛋黃上有明顯的白白一小團東西,這種雞蛋是受過精的,這團東西以後就會發育成小雞哦!農村家養的土雞因為每家農戶的雞群裡都有一兩隻公雞,則雞蛋一般都是受精卵 。而養雞場的雞大部分都是籠養,全部是母雞,生下的雞蛋都沒有受過精。
蛋黃上的小白點叫做“胚盤”,無論雞蛋是否受精,都有該結構。如果是受精卵,那麼胚盤将來會吸收周圍的營養物質,發育成雛雞;未受精的雞蛋,胚盤則不會發育。
周圍的絮狀物叫做“系帶”,起到一定程度上固定卵黃的作用,基本保證卵黃位于雞蛋中央,也是無論雞蛋是否受精,都有該結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