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山東省地研所碘缺乏病防治知識

山東省地研所碘缺乏病防治知識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20 02:48:49

背景

碘缺乏病廣泛分布于我省132個縣(市、區),病情較重,其中桦川縣集賢村是全國聞名的克汀病重病區。自1993年後,全省開始大規模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工作,我省防治成果得到鞏固,1995年全省碘鹽合格率僅為54.33%,到1997年上升到87.85%。此後一直保持在96%~98%。甲狀腺腫大率由1995年的23.17%下降至2000年後的5%~7%。在2000年國家碘缺乏病考核評估中,達到穩定控制标準。在2015年通過國家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終期考核,實現了我省持續鞏固碘缺乏病消除成果的目标。

山東省地研所碘缺乏病防治知識(看昔日碘缺乏病村的幸福生活)1

省疾控中心地方病篩查與防治專家團隊工作人員為全占華(左)檢查身體。

位于佳木斯市桦川縣蘇家店鎮的集賢村,曾被稱為“傻子屯”,當年在世界衛生組織都“挂上了号”——在1978年普查中發現,當地嚴重缺碘。當時全村1313人,就有859人患有地甲病(地方性甲狀腺腫),占總人口的65.4%;地方性克汀病患者150人,占總人口的11.2%。當時曾流傳着這樣一句順口溜形容集賢村,“粗脖根人人有、大氣瘤像個柳罐鬥、癡呆苶傻滿街走、聾子啞巴比劃手”。

集賢村為啥得了“傻子屯”這個名号?村書記王喜林說,這仍然可以用一句順口溜來說明,“一代甲,二代傻,三代四代斷根芽兒”,意思是第一代人若患有地甲病,那他們所生育的第二代人将會患有克汀病,這是因為缺碘影響了胎兒的神經系統,導緻孩子智力低下、個子矮小,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傻子”。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北方文學》雜志一篇報告文學這樣描寫當時的集賢村:“一片人人不願走近的死海。活的人死了。死的卻還活着。天地間沒有一個活的音符……”,“當時由于全村15%的人口都智力低下,隻有一個男青年能數到5,如果村裡來了6個人,就數不過來了。”

記者和省疾控中心地方病篩查與防治專家團隊在王喜林的帶領下,步行進村。曾經的泥水路硬化後幹淨整潔,平坦寬敞,道路兩旁花草樹木郁郁蔥蔥,沿着村路看到的是紅磚青瓦,炊煙袅袅。

“‘集賢村’顧名思義,本應是天下賢能人士聚集的地方。因為嚴重缺碘,讓地甲病、克汀病這些碘缺乏病在村裡肆虐,成了有名的‘傻子屯’。”王喜林邊走邊向專家團隊一行介紹,村委會裡有專門的展廳記錄當年集賢村村民在國家的關懷下,對抗地方病的曆史。從1978年開始,集賢村在全國率先實行了食鹽加碘防治碘缺乏病工程,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懷下,經過衛生、鹽業部門的不懈努力,集賢村的碘缺乏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由1979年的77.9%下降到2012年的2.5%,地方性克汀病人由150人下降到35人,防治碘缺乏危害的各項指标均達到了國家标準,村民的智商達到了正常水平。“我們村現在有462戶,1228人,地甲病、克汀病老病遺留的有30人。”王喜林介紹說。

省疾控中心地病蟲媒所所長邢智鋒告訴記者,“專家團隊這次深入集賢村,計劃對在冊的30名‘老病号’進行入戶确認,最終确定其是否為地方病重症遺留病人。同時對于全村居民的碘營養狀況和水碘現狀開展調查,并研判其調查結果,搜索可能存在的地方病病人。在以上一系列調查完成後,我們将對最終确認的地方病病人分類登記造冊,協調當地政府或移交民政或移交殘聯部門按照有關政策對這些地方病病人給予補助或救治,病人底數清楚了,我們救治的目标也就明确了,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明确診斷,精準治療’,讓健康扶貧精确到戶、精準到人,實現分類救治。”

專家團隊一行走進全占文的小院時,他的妹妹全占華先跑了出來。全占文拉着全占華的手說:“我妹妹三四歲時就發現得了克汀病,爸媽去世後就由我來照顧她,她目前倒是可以自理,但日常生活必須有人照應着。”今年57歲的全占華,看到這麼多人聚集到自己家中,雖然懵懵懂懂,但愛熱鬧的她還是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專家團隊的工作人員唐磊和葛晶雪架起B超,開始為全占華檢查,全占華則乖巧地配合着。

全占文站在一旁說,“國家政策好,妹妹被列為‘五保戶’,享受新農合免繳政策,還有自分土地可以出租。”回憶起曾經過春節時全家人賒肉吃的日子,61歲的全占文總覺得恍如隔日,“我現在在村辦磚廠打工,每年有15000元的固定收入。算上我妹妹,家裡一共四口人的地轉包出去,再加上土地補貼,還能有近5000元的收入。”全占文掰着手指頭給記者算如今家裡一年的收入,“現在日子好過了,更想要照顧好我妹妹。你們專家來,我們心裡是真心感謝,這是對村裡老病患的關懷和慰問。”

71歲的王忠影、70歲的王忠彥兩兄弟也是村裡克汀病的“老病号”。王忠影、王忠彥現在由弟弟王忠臣照顧,王忠臣在院裡專門給兩個哥哥蓋了新的磚房。“條件好了,讓老哥哥們住得舒服點。”王忠臣一直不願意将兩個哥哥送進養老院,他說不放心。“我父親1988年去世後,就由我來照顧他們,已經習慣了。”王忠臣是村裡頭腦比較活絡的人,當過民辦教師、開過小油坊、包過甸子地,之後又養起了豬,“養豬養了10多年,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也感謝地方病專家們的到來,讓我奔小康的同時,有能力更好地照顧老哥哥們。”

如今的集賢村,從因地甲病和克汀病緻貧、返貧的“窮窩窩”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1994年開始,釀酒廠、礦泉水有限公司、建材廠、玻璃制品廠等村辦企業建立起來,在帶領村民尋求緻富路的同時,也為本村人提供了就業就會。20多年的時間,為村民增加收入每年最低不少于15萬元,20年來累計超過300萬元。而随着兒童智商的大幅提高和教育水平的不斷改善,村裡這幾年接連考出數十名大學生,不乏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和華北電力大學等知名學府的高材生。

采訪結束時,看着村口刻有集賢村村名的石頭,回望村裡一排排磚瓦房,一家家工廠,到處呈現出一片安居樂業的祥和景象。村民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正發揮着他們的聰明才智,辛勤耕耘着自己的家園,創造着一個又一個奇迹。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