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

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7 20:19:30

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 陳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呂立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1

人與自然一起構成生命共同體

作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航天長征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研究員 陳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呂立志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人類曆史發展進程的高度,把“建設美麗中國”作為現代化目标之一,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當人類合理利用、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推動我國生态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求是》2019年第3期)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類。“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思想,立意高遠,内涵豐富,不僅為中國解決生态問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現實可行的道路,而且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和全球生态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1.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緊密互利、不可分割的關系,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人類是自然的有機組成部分,與自然是統一的有機整體。馬克思認為:“曆史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可以把它劃分為自然史和人類史。但這兩個方面是不可分割的;隻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類史就彼此相互制約。”自然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人與自然的關系深刻影響着人與人的關系,又是人與人關系的動态反映,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推動着社會向前發展。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态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态環境。”因為自然界對于人的整個生命不可或缺,就是人的生命本身。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強調生産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良好生态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發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态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态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需要。這是結合實際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的創新性發展,對解決當前我們面臨的生态問題,提供了現實可行的道路。

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着豐富的生态文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等很多觀念都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把自然生态同人類文明聯系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複強調要高度重視和正确處理生态文明建設問題,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态興則文明興,生态衰則文明衰”等重要論述,這些都是在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智慧的基礎之上,賦予人與自然關系以新的時代内容。

2.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準确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樹立和諧共生觀。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強調的就是人與自然的共生關系。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與自然是一種共生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産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和諧共生,根本在于尊重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是生态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沒有哪個人是旁觀者、局外人、批評家,誰也不能隻說不做、置身事外。隻有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按照美的規律”生産,才能真正解決人和自然界之間、人和人之間的矛盾,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生産、生活、生态的和諧統一。

準确理解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樹立綠色發展觀。經濟發展與生态環境保護的關系,用“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做了形象的比喻,并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明了兩者的辯證統一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是要把經濟活動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态環境能夠承載的限度内,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給自然生态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使資源、生産、消費等要素相匹配相适應,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态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準确理解人民幸福與良好生态環境的關系,樹立民生福祉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優美生态環境的需求愈發迫切,環境問題已成為民生問題中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強調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人民群衆對幹淨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生态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隻有大力推進生态文明建設,提供更多的優質生産産品,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态環境的需要。

準确理解自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構成的有機生态系統,樹立自然系統觀。指出:“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他用“命脈”把人與山水林田湖草連在一起,生動形象地闡述了人與自然的一體性關系,突出了生态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各種自然要素相互依存實現循環的自然鍊條。自然界作為一個整體,山水林田湖草命脈相連,彼此依存,形成一個“生命共同體”,其中一方受到影響和破壞,另一方必然涉及其中。要加快構建生态文明體系,合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有效防範生态環境風險,這樣才能增強生态系統循環能力,維持生态平衡、維護生态功能,最終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

3.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推動社會向前發展。“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述,既肯定人與自然的内在同一性,又反對将人消解和湮滅在自然中;既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又反對将人淩駕于自然之上,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當前,我國已經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内容,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推動了生态環境保護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近幾年,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确保了綠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統安全穩定。

要加快構建生态文明體系,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合理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的綜合治理,不斷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和有效防範生态環境風險。把生态環境保護融入到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統籌協調、系統推進,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以解決損害群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良好生态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圍繞調結構、優布局、強産業、全鍊條、綠生活,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推動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态型科技,提高環境治理水平,建設生态保障制度,推進生态文明體制改革落地見效。通過改革創新,讓土地、勞動力、資産、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把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态産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

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保護生态環境是全球面臨的共同挑戰和共同責任,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我國主張加快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态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已成為全球生态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我國正在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積極引導國際秩序變革方向,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探索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将是我們為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難題作出的重大貢獻,不僅體現了大國擔當,也是為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