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腸包小腸怎麼治療

大腸包小腸怎麼治療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8:53:28

■多發于嬰幼兒,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成人因腫瘤等也可能患病

■醫生提醒:腹部出現較長時間慢性疼痛時,應及時就醫檢查

大腸包小腸怎麼治療(大腸包小腸當心腸套疊)1

本報記者 房 舒

通訊員 李琪彬 毛靈智

喜歡刷短視頻的朋友,最近應該常聽到這句話:“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這句出自電影版《海綿寶寶》裡章魚哥無厘頭配音的話,被人們用來形容“社死”(流行詞,形容在大衆面前出醜)。但如果在平常生活中出現這句話,大家可要當心了,因為這很有可能是腸套疊。腸套疊是怎麼引起的,有什麼症狀,該如何防治?本周,我們請來廈門市中醫院和廈門弘愛醫院的專家詳細解讀。

多發于嬰幼兒時期

男寶寶發病率較高

廈門市中醫院普外科張錦松副主任醫師介紹說,腸套疊多發于嬰幼兒時期。其中,1歲左右的嬰兒比較多見,有60%到65%的發病機率,2歲後随年齡增長發病率逐年減少,至5歲後罕見。發病群體中,男嬰與女嬰的比例大概在3:1。

目前,嬰幼兒腸套疊病因還不是很明确。張錦松介紹說,發病的嬰幼兒中有90%以上是特發性(即不确定原因的),有可能因飲食改變(1歲以内增加輔食後,引發腸道功能紊亂),有可能因腸内腺病毒和輪狀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因腸痙攣、自主神經失調,引起腸道蠕動功能節律紊亂,或者引起腸道逆方向的蠕動。“解剖學上的說法,是嬰兒期大腸與小腸之間的回盲部遊動性較大,回盲瓣過度肥厚,加上小腸系膜相對較長,因而易發。”張錦松形象地比喻說,這有點像人類發育過程中的一個“bug”(計算機程序錯誤)。

哭鬧不止要引起重視

拖延治療或危及生命

如果2歲前的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陣發性哭鬧不安;嘔吐奶汁、奶塊或其他食物等;大便為膠凍樣果醬色血便;摸肚子的時候可以摸到像臘腸樣的、有彈性、稍活動并有輕壓痛的包塊,預示着孩子很有可能患腸套疊了。以上情形越多的,腸套疊可能性就越大。

“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馬上送醫。”張錦松介紹說,春節前他接診過一個1歲多的男嬰。家長反映說,孩子有嘔吐、便血。張錦松摸了一下孩子的腹部,發現有臘腸狀硬塊,馬上安排腹部超聲檢查,确診是腸套疊後安排空氣灌腸(非手術)複位腸套疊,預後良好。張錦松肯定了患兒家長的做法,孩子持續哭鬧2個小時左右,就馬上送醫:“要知道,如果嬰幼兒腸套疊拖延治療的時間太久,患兒會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腸管壞死,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大部分由腫瘤引起

成人也可能患腸套疊

現實生活中,不僅嬰幼兒,成人也會遇上腸套疊,且不隻是小腸套疊,還有大腸與小腸的套疊,這種情況看起來更符合“大腸包小腸”的說法。

廈門市弘愛醫院胃腸外科主治醫生胡波曾接診過一位40多歲的女患者。她因腹部出現疼痛前來就醫,經CT檢查後發現小腸套疊。胡波介紹說,與嬰幼兒的腸套疊不同的是,成人的腸套疊一般是有明确誘因的,大部分情況下由腫瘤引起。這位女患者經手術探查發現是小腸腫物引起的腸套疊,切除後送檢證實為良性脂肪瘤。臨床中也有遇到惡性腫瘤引起的腸套疊,胡波介紹說,特别是大腸與小腸連接部位,如果長了惡性腫瘤,容易引起大腸與小腸的套疊。

成人腸套疊與嬰幼兒腸套疊發病表現,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相同的是腹痛、腹瀉、便血等,不同的是疼痛有可能表現得沒那麼劇烈,胡波解釋說,這可能與成人忍耐力更強一些有關。所以,有的成人患者會誤以為自己是吃壞東西後腸胃不舒服,因此延誤診療。胡波建議大家,如果腹部出現較長時間的慢性疼痛,就要考慮趕緊來醫院做相關檢查。特别是有相關家族遺傳病史,或常年喜食燒烤等刺激性食物的人,更需要注意。

來源: 廈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